第2课时 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1.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2.能够熟练地、灵活地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 一、情景导入某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它行驶的路程s(m)和时间t(s)之间的关系为:s=10t+3t2,那么行驶200m需要多长时间?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用配方法解方程:-x2+x-=0.解析:先把方程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配方成(x+m)2=n(n≥0)的形式,最后开平方即可.解:方程两边同除以-,得x2-5x+=0.移项,得x2-5x=-.配方,得x2-5x+(-)2=-+(-)2,即(x-)2=.两边开平方,得x-=±.即x-=或x-=-.所以x1=,x2=.易错提醒: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易出现以下错误:(1)方程一边忘记加常数项;(2)忘记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在二次项系数化为1时,常数项忘记除以二次项系数;(4)配方时,只在一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探究点二:配方法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值 已知a2-3a+b2-+=0,求a-4的值.解析:观察方程可以知道,原方程可以用配方法转化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得到这两个数都为0,从而可求出a,b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解:原等式可以写成:(a-)2+(b-)2=0.∴a-=0,b-=0,解得a=,b=.∴a-4=-4×=-.方法总结:这类题目主要是配方法和非负数性质的综合应用,通过配方把等式转化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利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或判定代数式的值与0的关系 请用配方法说明:不论x取何值,代数式x2-5x+7的值恒为正.解析:本题是要运用配方法将代数式化为一个平方式加上一个常数的形式.解:∵x2-5x+7=x2-5x+()2+7-()2=(x-)2+,而(x-)2≥0,∴(x-)2+≥.∴代数式x2-5x+7的值恒为正.方法总结:对于代数式是一个关于x的二次式且含有一次项,在求它的最值时,常常采用配方法,将原代数式变形为一个平方式加一个常数的形式,根据一个数的平方是一个非负数,从而就可以求出原代数式的最值.【类型三】 利用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图,一块矩形土地,长是48m,宽是24m,现要在它的中央划一块矩形草地,四周铺上花砖路,路面宽都相等,草地面积占矩形土地面积的,求花砖路面的宽.解析:若设花砖路面宽为xm,则草地的长与宽分别为(48-2x)m及(24-2x)m,根据等量关系:矩形草地的面积=×矩形土地的面积,即可列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解:设花砖路面的宽为xm.根据题意,得(48-2x)(24-2x)=×48×24.整理,得x2-36x=-128.配方,得x2-36x+(-18)2=-128+(-18)2,即(x-18)2=196.两边开平方,得x-18=±14.即x-18=14,或x-18=-14.所以x1=32(不合题意,舍去),x2=4.故花砖路面的宽为4m.方法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检验方程的根,这些根虽然满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实际问题,因此,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后,要把不符合实际问题的解舍去.三、板书设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3)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使方程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4)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通过对比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发现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配方法全面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解方程的感受与经验,总结成文,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学习小技巧---------------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 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有的人会有疑问,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大为什么还要制定学习计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1、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2、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3、 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计划有必要又大有好处,所以有计划地学习成为优秀生的共同特点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差别当中有一条就是有没有学习计划这一点越是高年级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