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一、考试要求,2015年江苏卷历史小论文(9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2014年江苏卷历史小论文(10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2013年江苏卷历史小论文(8分) 要求: 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 字左右存 在 问 题,观点不明确 史实不符合 逻辑不严密 表述不清晰,例: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8分) (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冯怿,观点不明确,阐释不准确论证层次、条理不够清晰, 表述不够直接了当总结没有紧扣主题,理解有偏误习作一,,,焦云灵,,,,,,,没有首尾呼应并有所提升的总结习作二,观点明确,有相应的阐释论证过程条理清晰, 语言简洁明了二、评分标准,南京市2016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学习目标: 1.明确历史小论文的具体要求 2.掌握历史小论文写作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 3.逐步提高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基 础 篇,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支撑论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观点,论述,史实,论点:,论据:,论证:,一、写作要求,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解决“怎样证明”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选择典型史实,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系统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史论结合原则:,精炼性原则:,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 论证有力,有逻辑性紧扣材料,有史有论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层次清楚、 史论结合;结论呼应,简明扼要逻辑要清楚、严密,有“历史味”, 用学科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二、解题技巧,步骤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步骤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步骤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提醒:1.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2.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实 战 篇,一、众里寻她千百度——寻找观点,1.结论型,(201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2015届南通一模)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论述7分),请回答: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2.选择型,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悖论”,选择其中一观点展开论证9分),(2015届南京、淮安三模)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3.总结型,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2015届南京、盐城一模)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特点: 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进行对与错或同意与反对的判断;或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三步走: 第一步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 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驳材料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第三步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观点评述题解题技巧,演练1:(2015届扬州一模)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大国崛起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多解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二、捕捉笔尖智慧——实战演练,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参考答案: 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导致中美两国围绕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展开争斗2分) 评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分) 合理性:中国的崛起将会打破现有的力量平衡,冲击旧的国际体系规则和美国的霸权地位1分) 不合理:①崛起的中国将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②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④中国的崛起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规则; ⑤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谋求世界霸权4分,任意四点即可),同式训练:(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练一练,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的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
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演练2:(2015届南通一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材料三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而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 ——刘金源《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全球化的制衡作用》,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论述7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字左右变式训练:(2015届无锡一模)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
……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材料三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请回答: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观点: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1分) 论证:至少选择两个时期展开论证;每个时期的论证3分(其中时期1分,国家与损益2分),共6分感 悟 篇,诗言志, 史言智 学历史, 悟成败 思将来, 做慧者2014年安徽文综)(28分)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