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代爱情诗歌赏析-港台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9.50KB
约123页
文档ID:50676551
当代爱情诗歌赏析-港台_第1页
1/123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 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 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 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 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 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 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 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 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 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 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 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 诗坛的一面旗帜你 的 名 字你 的 名 字纪 弦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飞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恋人的名字把纪弦的诗与茨维塔耶娃以及斯麦利亚科 夫的诗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有同有异相同 的地方是几位诗人都充分发挥想 象力,让恋人 的名字闪光,成为心神向往的光源某些细节 甚至也惊人地相似,比如把恋人的名字写在或 刻在树干上从视觉意着笔,可以说是三位诗 人最重要的共伺之点。

但是艺术分析更侧重求新求异纪弦诗作的不 同之处在于从听觉角度人手抒情,起首两行是: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 名字每夜每夜最末一行连用七个轻字以后 重新呼唤恋人的名字,仍归结到听觉意象,首尾呼应,结构谨严即便同样写视觉形象,纪弦却以梦境表现,梦见 恋人发光的名字,运用博喻加以形容:如 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 如 原始森林的燃烧七种不同的光源或发光 的物体,或强或弱,或明或暗,或辉煌壮丽、或 动魄惊心,相互交替闪烁不定,正与梦境的恍惚 迷离相吻合闪光的名字频频出现也恰与每夜 的思念相呼应茨维塔耶娃愿把恋人的名字写在历经千百个隆冬的树干,纪弦则想把恋人的名字刻在树 上,而且是 刻在不凋的生命树上,随着树木的生长,那隽刻的名字会大起来,这真是神来之 笔,突发奇想,又合情合理可见两位诗人的 艺术手法 同中有异纪弦的诗句更灵动,更 有弹性,因而也更富感染力从语言修辞角度分析,纪弦的诗独具特色你的名字”重复出现十四次,但读者 并不觉得重复累赘,反而感受到抒情主人公 的情真意切,念念不忘轻轻地呼唤你的 名字每夜每夜”一句把时间状语倒置,以及 连用七个轻字的重叠,使语言陌生化,给人以 耳目一新之感。

方娥真,本名廖湮,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中学 时开始在马来西亚诗坛崭露头角,17岁时参加温瑞安负 责的“绿洲诗社”,并任分支“绿林分社”区负责人 1973年两人携手创办“天狼星诗社”,在马来西亚颇具 影响1974年,天狼星诗社主干人物联袂赴台湾留学, 并在台湾创办了规模宏大的“神州诗社”由于组织发 展迅速,会员遍布台湾、香港、新马等地,引起台湾当 局注意,在1980年出动军警以“涉嫌叛乱”、“为匪宣 传”的罪名查抄神州诗社,并将方娥真、温瑞安逮捕 公开的罪行是“偷看国内风光录像带,偷唱大陆歌曲, 偷阅毛 泽东著作”等后经文化界知名人士高信疆、 余光中、金庸等力保,台湾当局将二人驱逐出境,身无 一物流落香港,多年后获准归台方娥真想 起方娥真又是寒意的长街 路人独行自已匆匆的神色 街灯以外的灯光 眶在高楼处 夜夜和行人打不相识的照面 有人上楼 有人下楼 同样尘色的灯光 同样的来来去去 今夜你还会来吗 擦肩而过的是沁凉的衣鬓人影 今夜我会去吗 无数相遇无数成空的缘份 依旧是那么一个不知觉的诺言 今夜你会来吗 来到你我各自的偶然里 投瞥成众多相似的陌生 堆叠为茫茫人海 茫茫人海中 今夜你会来吗 我会去吗 来去在我们等待已久的等待里 询问在未知的答案里茫茫然的询问 又是温暖的室内 当我想起 你或许会忘记 当我忘记 你或许会想起 古 典 与 浪 漫—论台湾女诗人方娥真八十年代台湾女性诗歌流向之一就是以方 娥真、席慕蓉为代表的传统婉约风格和现代浪 漫情怀相融合的新古典主义。

与席慕蓉相 比, 方娥真其人其诗还不为大陆读者所普遍熟知 方娥真,1945 年生于马来 西亚,祖籍广东台 清师范大学国文系肆业丈夫是著名武侠小 说家温瑞安)曾加人“天狼星诗社”、 “神 州诗社”著有诗集《娥眉赋》方娥真的诗在精神上是古典的,在形式上是婉约的,主题单纯而专一这和席慕蓉不同,席 慕蓉除了表达爱情外,还有对生命、青春的礼 赞以及对故乡的思念等主题难怪余光中如此 评价方娥真,“她的主题几乎纯属爱情,可谓‘ 新闺怨’ ,而表达的方式几乎都是第二人称, 可谓‘情书体’ 《娥眉斌·序》)方娥 真自己也说: “这个世界除了情/就是生和死/ 情缘断了,生来便为了死”(《断开》 )然而 ,方娥真却能在这单一有限的诗空中不断拓展 新的视角,再创古典风格,这是古老圣歌的现代 咏唱,它使方娥真的诗在台湾婉约诗人中独树 一帜首先,方娥真尽情展现少女情窦初开的真 性情特别是长诗《娥眉赋》便是少女青涩期怀春的典型写照在此,诗人将“日子正当少女 ”的娇情、嗔怪与可人等青春心情渲染得淋漓 尽致这让人想起和她同时期的大陆女诗人,当 她们在粗放的火红岁月中度过青春期时,绝对无 暇体验这种青春萌发生命骚动的细腻情感,这也 难怪舒婷、王小妮、李小雨等的爱情诗读起来 那么沉重那么累人。

如果说席慕蓉是以少妇的 眼光看世界,那么方娥真则以少女的视界看人生 ,这是方娥真动人之处其次,方娥真的诗细徽地展现了男女相爱过 程的各种情感总之,方娥真反复抒写的就是爱 情而反观大多数新世代女诗人,如夏宇,她有 仅对爱情,甚至对整个世界都持怀疑批判的态度 两相比照,方娥真的爱情咏唱不仅毫无呻吟之 态,反而更加楚楚动人,它给“我不相信”的 现代人生注人了一股纯美清甜的爱之清泉 在艺术上,方娥真的诗比她的小说和散文拥 有更多的艺术品格流畅的节奏、清晰的意 象、纯净的文字,构成了方娥真柔媚之中带点 爽直的风格当然,最优秀的诗人之作也有其不足钟 玲指出:方娥真的诗“常随兴之所至,不加裁 剪,故有重复冗长之弊,佳句不少,松散的句子 也多,影响到整体的品质’, 但是,在台湾新 古典主义诗歌创作流向中,方娥真的诗仍属纯 情之上乘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 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 南京,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 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 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 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 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 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 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 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 大学文学院院长。

等 你,在 雨 中 等 你,在 雨 中余光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爱情吟唱的不同境界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同闻捷的《葡萄熟了》相比 则别有一番情调, 写的是雨中 等待恋人的情景选自诗集《莲的联想》, 作 于六十年代初, 是作者诗风转变后的作品集, 表现了作者在诗歌创作上情感内容和表现形式 由现代向传统回归的趋势, 但又不是完全回归 , 而是现代和传统的完美融合 《等你,在 雨中》就是诗集中一首经典爱情诗, 它不同于 《葡萄熟了》 中劳动和嬉戏的场景, 而把重 点放在了感觉和想象之中, 营造了一种诗情画 意的情境在这里, 女主人公来与不来, 已与此情此景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男主人公的等待 和想象才构成了诗的情景氛围的关键因素。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 那, 在永恒”, 想象与现实的感觉相互交织, 创造了一种似梦非梦的意境, 诗人在这样的情 景构架中, 反复咏叹, 从容抒情, 通过现实的 “雨”和“莲”, 通过东方文化积淀的意象“ 吴宫采莲”、“桂桨”、“木兰舟”, 通过变 换的场景的描绘, 把情感抒发推向极致从整 体意境来看, 该诗充满了古典婉约词的情致, 但它又不同于任何一首婉约词, 它的意境不像 古诗词那样落实, 诗中的语句能激发许多的联 想, 却难以作确定的解释诗中那位扑朔迷离的女主人公与雨中的红莲似乎交融难分, 这正是现代诗意的张力所在该诗艺术的妙谛正在于现代诗意象与民族化意境的有机交融该诗描写爱情, 但又超越了爱情, 诗中“你”的意象不仅仅是恋人, 她更是诗人审美理想的象征, 是古典、高雅、宁静、悠远、含蓄的东方性灵的象征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大陆爱情诗外向发展、侧重于爱情观念的表达, 而台湾爱情诗则内向凝炼、侧重于爱情情感的传达当时台湾的爱情诗则是内向的, 追求的不是对社会的解剖, 而是对爱情心理的剖析, 避开了诗以外社会政治因素的干扰诗人们似乎乐意于把爱情当作人生的价值砝码、美的享受来体验, 甚至包括痛苦与忧愁, 都是一种美好的内心经历。

他们多从两性关系的视角去展示“性”的吸引、心灵的感应, 剥离了社会价值的判断, 而重于爱情本身的价值体现和审美情感的传达这种有意无意对社会政治的回避更加强化了爱情诗的内化倾向, 诗歌更偏重对个体心灵的探寻, 力求与生命形式达成共识, 把爱情化为生命的诗,着重传达爱情中两心相悦的情感体验烟 之 外洛夫,1928年5月11日, 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 乡相公堡,国际著名诗人 、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者、台湾 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 歌界誉为“诗魔”现聘 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 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 授烟 之 外洛夫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我依然凝视 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 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 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称为雪的眸子 现在人叫做 烟——1956爱是一种领悟“爱之弥深,痛之愈切”,这似乎是一种规律洛夫的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爱的规律的又 一次演绎,所以诗评家汪灏认为:“《烟之外》是洛夫作品中,一首色彩最为不同的诗,那 份凄然哀伤之美实在是洛夫作品所少有的。

全诗一开始,就渲染出一副极度凄美的失恋场景轰轰烈烈的爱情戏剧落下了帷幕,女 主人公已毅然卸下戏装,奔向遥远的远方剩 下那还在戏中的男主人公,仍穿着戏装,追寻 着卸妆远行的女主人公至岸边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一句,言尽男主人公对那段逝情的痴 迷和执着,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我的千呼万唤都已惘然,毫无 意义,因为绝情而去的“你”已在“我”想望也不可 即的“千帆”之外了睹景伤情,抚今追昔,抒情男主人公不由 感慨万千爱情竟如这眼前的海水一般,“潮来 潮去”,聚散无常有恍若这沙滩中的鞋印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距离竟是如此短暂,它带给人 甜蜜与凄美的反差竟如此巨大造化竟是如此 这般捉弄人,将一段海誓山盟的爱情故事演化成了“如此之凄美”的结局举与散、合与分,似乎都无法由爱的人来决定,而是由冥冥中一 只看不见的手来操纵接下来的第三节,诗人用人称的不断转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前 三句写抒情主人公的潜意识仍然难以认同意识 已经把握到的客观事实,它仍然沿着本能的轨 迹继续向着过去的方向滑行,“你依然凝视/那 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此处的“你”,实际上 指涉的就是前面的抒情主人公,“那人”就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