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昆虫生理学第五章(循环系统)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2MB
约62页
文档ID:97995039
昆虫生理学第五章(循环系统)_第1页
1/62

第四章 昆虫的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董小林 Mobile:15872150205 :78465837 dongxl@,昆虫的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属开放式,不像哺乳动物那样具有与体腔完全分离的分级网管系统,它的整个体腔就是血腔,所有内部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昆虫的血液兼有哺育动物的血液及其淋巴液的特点,因此又称“血淋巴“昆虫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低,血量大,并随着取食和生理状态的不同,其血液的组成变化很大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维持正常生理所需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参与中间代谢,清除解离的组织碎片,修补伤口,对侵染物产生免疫反应,以及飞行时调节体温等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由气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所以昆虫大量失血后,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可能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第一节 循环器官的基本构造,组成:动脉起源于外胚层,心脏起源于中胚层背血管,昆虫的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推动血液流动的背血管及辅搏器,但背膈和腹膈也进行有节奏的收缩活动,使血液沿着一定方向流动昆虫的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推动血液流动的背血管及辅搏器,但背膈和腹膈也进行有节奏的收缩活动,使血液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一、背 血 管 背血管是位于昆虫背壁下方及消化道上方,背血窦中末端封闭,前端开口,开口在头腔内纵贯于背血窦中央的一条管状器官,一般从腹部伸达头部,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组成,可以分为动脉和心脏两个部分 特点:开放式 心脏是背血管中呈连续膨大的部分,每个膨大的部分称为心室,心室的数目随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背血管的前段称动脉,其直径较小,前端开口于脑及食道之间形成的血窦内,可使脑及咽侧体浸泡在血液中背血管在构造上变化较大,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基本类型:a.直管型;b.球茎型;c.分枝型1)aorta,(3)alary muscle,(2)心脏 heart,,心门瓣,,(4)背隔,背血管的类型,直管型 (蠼螋、衣鱼),,分枝型 (蜚蠊),球茎型 (直翅目、鞘翅目),二、辅 搏 器( Accessory Pulsatile Organ ) 辅搏器是昆虫体内具有搏动能力、可以辅助心脏进行血液循环,尤其是促进血液向远离体躯的部位循环的结构 通常位于触角、翅和附肢的基部或内部,一般不与背血管相连,他们由含肌纤丝的薄隔所组成,有膜状、瓣状、管状或囊状等多种形状三、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是昆虫体内不断分化并释放血细胞的囊状构造,周围有膜包被,膜囊内有相互交织的类胶原纤维和网状细胞。

昆虫体内不断分化、释放血细胞的囊状结构造血器官只在幼虫时期存在,到成虫时期就会消失 在不同的昆虫中,造血器官的位置也不同: 1,膜翅目幼虫的造血器官位于胸部的脂肪体附近 2,鳞翅目幼虫的造血器官位于翅芽周围 3,双翅目幼虫的造血器官位于大动脉上,第二节 昆虫血淋巴的组成和物理性状,昆虫的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除少数昆虫(如摇蚊幼虫)因含血红素而呈红色外,大多数呈黄色、橙色或蓝绿色昆虫的血液一般占虫体容积的15%一75% 一、血 细 胞 血细胞(Hemocytes)指悬浮在血浆中的游离细胞,约占血液的2.5%,昆虫血细胞种类常因观察方法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最基本的血细胞可分为6类:原血细胞、浆血细胞、粒血细胞、珠血细胞、类绛色细胞和凝血细胞 血细胞的类型,A 原血细胞 B 、C. 浆血细胞 D-F 粒血细胞 G 类绛色细胞 H 凝血细胞 I 珠血细胞 J 足血细胞 K蠕血细胞,原血细胞: 细胞核很大,几乎充满整个细胞没有吞噬功能,具有活跃的分裂和繁殖能力,并能够转化为浆细胞等其他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分裂补充血细胞 浆血细胞: 一类形态多样的吞噬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异 物,也参与成瘤和包被作用,是重要的防卫血细胞。

粒细胞: 是一类小型的颗粒细胞,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组成主要是起到储存盒代谢功能,并参与防卫珠细胞: 主要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组成它由粒细胞发育而来,有储存盒分泌的作用,没有吞噬功能 类绛色细胞: 含有板状、棒状和针状的内含物,以及酪氨酸酶、糖蛋白和中性黏多糖主要功能是参与物质代谢和分泌,没有吞噬功能 凝血细胞: 由粒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功能是凝血和防卫二、血 浆 血浆(Plasma)是一种浸浴着所有组织和细胞的循环液体,其中水分占85%左右,胞与血浆间频繁的物质交换,构成了血浆中复杂的物质体系和动态变化 包括无机离子、血糖、血脂、蛋白质、氨基酸、酶类和氮素代谢物等1, 无机离子: 离子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物质运输和膜电位的形成,以及调节神经兴奋性、酶活性、pH和渗透压2,血糖: 海藻糖 Trehalose 优点:它具有保护生物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在脱水、干旱、高温、冷冻、高渗透压及有毒试剂等不良环境条件下活性免遭破坏的功能 由于海藻糖具有广泛而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受到各个国家的密切关注,以致引发了世界性的海藻糖研究和开发热潮海藻糖作为血糖对昆虫的开放式循环非常有利 A,生物膜对海藻糖具有不通透性,故能防治肠壁渗漏,保证糖类的吸收和代谢调节。

B,海藻糖的渗透压效应小,仅葡萄糖的一半,便于在血浆中的储存盒运输 C,海藻糖较稳定,难被常规的酶降解,不会干扰其他物质和正常的生化过程3,血脂和有机酸: 甘油二酯在体内形成脂肪三羧酸循环循环再利用 4,氮素化合物: 氨基酸、蛋白质、代谢物 5,酶类 与各种代谢相关的酶类 6,其他: 非肽类的激素、色素、有机酸、多元醇、神经调节物质以及消化道吸收和共生菌合成的其他物质第三节 心脏的搏动与血液循环,昆虫的血液循环主要靠心脏和辅搏器的搏动以及膈膜和肌肉的运动来完成 一、心 搏 昆虫的心脏由单细胞层的心肌所组成,里面为一层很薄的基膜,外周是结缔组织构成的围膜昆虫的心脏是肌原性的,它不受神经的支配,可自发产生动作电位引起收缩,随后由心脏壁的弹性产生舒张,从而进行有节律性的搏动 昆虫心脏的搏动周期可分为3个阶段,即收缩期(phase of systole)、舒张期(phase of diastole)和休止期 (phase of diastasis)二、影响心搏的因素 昆虫心博的速率因虫种、性别、发育阶段、生理代谢、环境条件、化学毒物等的影响而变化,三、血循环的途径,循环途径,背血窦: 心门(腹部) 从后向前 心脏 大动脉 血腔(头部) 围脏窦、腹血窦: 附肢 从前向后 背血窦 心门,,,,,,,四、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1、控制血压:100~60 mm hg 2、调节体温: 3、运输:,第四节 血液的功能,一、血液的组成 又称血淋巴 hemolymph,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1、血细胞 来源:胚胎期: 中胚层 特点:不输送氧; 包围着各器官 2、血浆,1,运输的功能: 将体内的物质从一个组织器官运输到另一个组织器官 1) 营养物质 2 ) 代谢产物 3 ) 激素 4 ) 功能细胞,二、功能,2,储存功能 1 ) 水分 2 ) 营养物质 3 ) 废物,3,代谢 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场所 2,各种酶类溶解的场所 3,生命活动的发生地,各种外源毒物进入血腔后,能与血浆中的凝集素和非专一性酯酶结合,使毒物分解,或被血细胞摄入,通过胞质中的各种酶进行降解或贮存在脂滴内,减少体内的有效浓度4、解毒作用,5、阻止天敌捕食,昆虫利用血液中某些特殊化合物或反射性出血来阻止天敌捕食,反射性出血是昆虫受天敌攻击时产生的自动出血行为,这些血液中往往含有能使天敌厌食或催吐的物质,可有效地击退捕食者,因而具有防卫功能6,机械作用,昆虫血液可传递由身体某一部位收缩而产生的机械压力,有助于昆虫脱皮、羽化、展翅、卵孵化和呼吸通风昆虫免疫(immunity)不同于高等动物,没有诱导产生高度专一性抗体的淋巴系统,其免疫机制主要有血细胞的吞噬、成瘤和包被作用及经诱导产生抗菌肽的杀菌作用第五节 昆虫的先天免疫,一、昆虫免疫防御系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昆虫免疫防御,,抗菌肽,酚氧化酶,溶菌酶,凝集素等其他活性分子,,吞噬作用,成瘤作用,包被作用,1,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当少量单细胞病原物如细菌,真菌、原虫以及病毒等侵入血腔时常发生吞噬作用。

2,成瘤作用(NoduIe formation) 当小型病原物大量进入血腔时,常发生成瘤作用 3,包被作用(Encystment) 当较大的病原物(如线虫、寄生物及较大的原虫)侵入血腔时,就会发生包被作用,这是隔离大型病原物的一种有效的免疫机制一、细胞免疫,包被过程,1,溶菌作用 血浆中的溶菌酶(lysozymes)或裂解蛋白(cecropins)能直接作用于病原物,使其细胞溶解(lysis) 2,抗菌肽 经诱导产生,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二、体液免疫,抗菌肽是昆虫体液免疫中重要的抗菌因子,具有广谱抗菌性不仅能杀死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还有抗真菌、病毒、原虫及抑制癌细胞的活性 昆虫抗菌肽的产生, 是在外界因素诱导下发生的生物效应这些诱导因子既可以是致病性的细菌,也可以是一些不造成感染的物理和化学的因素,如超声波、 射线、 生理盐水、 聚肌胞核苷酸等(表1),(1)昆虫抗菌肽,抗菌肽可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分为4类: ①以天蚕素为代表的不含半胱氨酸残基的抗菌肽,现在已经从鳞翅目的蛾类、蝴蝶及双翅目的蝇类中分离纯化出20多种天蚕素类似物 ②以防御素、死亡素为代表的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碱性多肽 ③以膜翅目昆虫中发现的蜜蜂肽等为代表的富含脯氨酸残基的抗菌肽。

④以双翅目昆虫中分离得到的双翅肽、攻击素、麻蝇毒素Ⅱ等为代表的富含甘氨酸残基的抗菌肽2)昆虫抗菌肽的类型,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主要有4个方面: ①酶促水解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 ②直接插入细胞膜破坏膜结构及其通透性; ③抑制微生物的物质代谢,尤其是外膜组分的合成,阻止细胞分裂增殖; ④代谢产生细胞毒性物质(酚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使异物被杀死或钝化3)昆虫抗菌肽防御机制,(4)昆虫抗菌肽应用前景,① 新药物的研发: 由于昆虫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强、水溶性好、无免疫原性、强碱性、抗菌谱广等特点昆虫抗菌肽不仅对细菌和真菌有广谱杀灭作用,而且对病毒、原虫及癌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其作用机制独特,不损害或破坏高等动物的正常细胞 ② 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抗菌肽种类多,抗菌谱广,是一种的短链蛋白质或小肽,因细菌不会对其产生耐药性、无残留、不会产生富集效应受到人们青睐 ③转基因动物、植物: 由于抗菌肽具有抗菌广谱性,对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抗病品种提供优秀的基因资源5)昆虫酚氧化酶免疫防御,酚氧化酶(PO)又称为酪氨酸酶,是以酚氧化酶原(POO)的形式存在于昆虫血淋巴、 表皮及中肠中。

当昆虫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入侵和伤害时,通过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反应 (POO 级联) 而使酚氧化酶原裂解成酚氧化酶,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PO氧化酪氨酸、 多巴和多巴胺等物质成黑色素,而昆虫的体液免疫中的黑化反应与黑色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氧化过程中产生有细胞毒性醌,醌也有利于杀死被包被的微生物昆虫酚氧化酶的形式及作用,① 颗粒型PO:在昆虫的正常发育过程中通过合成黑色素而改变昆虫体色; ② 漆酶型PO:参与了新表皮的硬化反应; ③ 损伤型PO:在昆虫受到伤害时通过合成具有细胞毒性的醌而对入侵微生物产生杀伤作用酪氨酸,,,酚氧化酶,多巴,,黑色素,酚氧化酶原,,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原,,细菌、真菌等的细胞壁成分激活,,,参与黑化反应,昆虫体内酚氧化酶作用机制,,醌,,杀伤病原物,,凝集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至少含有一个非催化结构域并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