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犍陀罗艺术的发展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88KB
约5页
文档ID:39637261
犍陀罗艺术的发展_第1页
1/5

犍陀罗艺术的发展历程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催生出混血文明的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化的佛教艺术” ,它被认为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曾在亚洲大陆盛极一时,它经历了萌发、成长、鼎盛、最终在公元五至六世纪衰微,对世界佛教艺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关键字: 犍陀罗艺术佛教 希腊化发展“犍陀罗”又称健驼逻、 干陀卫等,意译为香行、 香遍、香风,是古代地名,是指印度河西岸的地方, 包括今天的白沙瓦谷地以及阿富汗东部一带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灌溉良好的谷地,整齐的山丘,宜人的气候犍陀罗地区原为次大陆古印度十六列国①之一,由于其位于印度和中西亚的交通枢纽,在历史上曾先后被波斯人、亚历山大帝国、孔雀王朝、斯基泰人、帕提亚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贵霜帝国、嚈哒人等占领犍陀罗艺术是指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它融合了希腊、叙利亚、波斯、和印度的艺术特征发展起来 形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 贵霜人占领巴克特里亚地区,从前任者手中接过了管理者管理的国家的权利,以犍陀罗作为国家的中心, 并将希腊——巴克特里亚艺术与佛教文化结合形成“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的佛教艺术”或“贵霜——巴克特里亚艺术” 五世纪后犍陀罗艺术衰微。

约翰·马歇尔著的《犍陀罗佛教艺术》一书,将犍陀罗流派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塞人时代是其发萌期,帕提亚人时代是其童年时期和青春期,贵霜时代是其青春期晚期和成熟期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 波斯人侵入犍陀罗, 犍陀罗成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一部分在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曾占领了一个短暂的时期①印度十六列国:鸯伽、摩竭陀、迦尸、居萨罗、跋祗、末罗、支提、跋沙、居楼、般阇罗、阿湿波、阿 般提、婆蹉、苏罗婆、乾陀罗、剑浮沙之后曾被旃陀罗笈多 (中国古文献称月护王) 建立的孔雀王朝占领 旃陀罗笈多曾派孙子阿育王担任过犍陀罗总督 由于目睹过太多的残酷战争和杀戮的阿育王皈依了佛教 公元前三世纪中期, 阿育王派出了许多传法的使团,其中一个在西北边疆地区传播佛法, 这就将佛教带到了犍陀罗地区 由于阿育王的提倡窣塔婆②或坟冢墩在佛教徒中被作为崇拜的对象和文化的象征有着突出的重要性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 (中国文献称大夏) 征服了犍陀罗希腊人按照希腊城邦的模式重建了呾叉始罗的希尔卡普城,城市的格局是整齐的棋盘式公元前一世纪早期, 中亚游牧民族斯基泰人 (《汉书》、《史记》称塞种人)占领了犍陀罗, 当斯基泰人战胜希腊人之后,大部分希腊人仍留下了, 在异族的统治下生活。

由于斯基泰人已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仍然鼓励希腊人发展希腊艺术和希腊工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度盛行的希腊艺术也一度走向颓废斯基泰人时代的晚期艺术虽是希腊化的但和佛像历史有着明确的关系出自希尔卡普的这一时期的两尊雕像 (现存于呾叉始罗博物馆) ,一尊艺术创作形式属于呾叉始罗的一个支流; 另一尊佛教雕刻品, 即佛陀本人像 这是现在知道的最早的乔达摩像由于佛陀本身发对偶像崇拜, 涅槃之后的 500年间,他的弟子和信众们主要尊崇了他追求自我解脱的教法,以静修和冥想为主, 不热衷于佛像的传播 对佛陀的纪念和缅怀也以修筑佛他和雕刻与佛陀生平有关的的象征物来实现,如菩提树、宝座、莲花等犍陀罗艺术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犍陀罗佛像,打破了以前只用与佛陀相关度无赖表现佛陀的形式因此发现的斯基泰人时期的这尊佛像就可以证明,斯基泰人时期就是犍陀罗艺术的发萌期近一世纪以后帕提亚人(安息人)的到来使袭来艺术得到了一个短期的复苏斯基泰人和帕提亚人都信奉拜火教,赞赏希腊习俗和波斯文化 虽然这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短暂的复苏, 但对当地的佛教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希腊——帕提亚世俗艺术中有许多题材都是饮酒场景,他们被作为装饰窣堵波最早的主题之一。

后来为了体现窣堵波的神圣和庄重,雕刻家门将狂欢者手中的酒杯换成了莲花,在后来的雕刻形式中重复出现 这就证明了犍陀罗地区佛教艺术的希腊化风格在逐②窣塔婆: 塔婆,梵语 st ū pa 或古印度 俗语 th ū pa 的音译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 卷十六: “塔婆: 或言‘偷婆’,或言‘藪斗波’ ,皆讹也正言‘窣覩波’ ,此言‘庙’也 ”窣塔婆,就是指寺庙步加强踏着帕提亚人步伐而来的是贵霜人他们建立了贵霜帝国, 成为犍陀罗新的统治者贵霜人统治时期是犍陀罗艺术最繁荣、兴盛的时期 但是在贵霜人统治之前,也出现了一个对犍陀罗艺术而言的一个短暂而持久的印记犍陀罗艺术中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佛像, 即一组对佛陀崇拜的浮雕 它是出自犍陀罗艺术家的最早的表现佛陀的艺术品,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其他雕刻也都具有了明显的希③腊人的特点公元前一世纪初夜, 月氏五翕侯之一的丘就却统一了其他四部落,在喀布尔河流域“自立为王,国号贵霜” 公元 60年,其子阎膏珍征服了犍陀罗和北印度地区,将版图扩大到了克什米尔、印度河流域,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即位后,将首都迁至布路沙布逻(今白沙瓦) ,把统治中心从中亚移至犍陀罗迦腻色迦早期是个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 教徒,但是他对各种宗教都采取鼓励和扶持的政策。

晚年皈依佛教,并将其定为国教 迦腻色迦在都城广建斯塔,造粒佛像,还在克什米尔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四次结集贵霜时代正处于印度佛教从部派佛教向大乘佛教演变的阶段大乘佛教标榜就读一切众生, 认为释迦摩尼只是如来的暂时化身之一,未来的佛陀——菩萨只是为普度众生而显现人形的救世主,是神化的超人或人格化的神 这种观念恰恰符合犍陀罗地区流行的希腊、罗马化的“拟人说”的造像传统于是犍陀罗艺术家仿照希腊、 罗马像直接雕刻出佛陀本人的形象,因此佛陀像出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特点除此之外,建筑物也出现了圆柱和圆顶1908 年在白沙瓦近郊的迦腻色迦大塔遗址出土的青铜舍利容器上铸有佛陀像,同址出土的“迦腻色迦金币”正面有迦腻色迦肖像,手指祭坛的圣火,表明他的拜火教信仰,旁边镌刻着希腊铭文“Bodda”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身穿希腊服饰的释迦摩尼像的钱币 贵霜的犍陀罗艺术主要见于犍陀罗大量佛教窣堵波与僧伽蓝中的丰富雕塑品而闻名贵霜时期,大量的浮雕、菩萨像、佛陀像、窣堵波冯都证明了贵霜人统治下的犍陀罗艺术达到了顶峰随着佛教的传播,犍陀罗艺术从中亚向东扩散,为中国、朝鲜、日本佛像艺③月氏五翕侯:是古代大月氏西迁至中亚前后的五个大诸侯部落。

翕侯”是大夏和贵霜王朝时期对诸侯的称呼五翕侯分别是贵霜、休密、双靡、肸顿、高附术提供了最初的佛像范式盛极必衰,犍陀罗艺术在经历了最辉煌的阶段后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公元五世纪, 嚈哒人(白匈奴)入侵犍陀罗,彻底毁灭了这里的佛教寺院以及之后的500 年间从乌铎迦汉荼城 (今阿托克附近 )的内扎克王朝、喀布尔的突厥沙希和加兹尼帝国逐步的伊斯兰化,加兹尼帝国的苏丹马哈穆德占领时期,犍陀罗的佛教寺院已经成为断墙残垣和废墟,犍陀罗艺术已被遗忘,从此尘封地下近千年《大唐西域记》卷二中,对此也有记载犍陀罗艺术,这个对佛教艺术有着重大贡献的艺术形式,经历了萌发、成长、繁盛、衰亡的四个阶段 那么什么原因形成了这种艺术形式呢?依本人愚见首先,是由于犍陀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这就造成了它不断被不同的帝国、人种所占领,从而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其次,我认为是统治者的鼓励和影响,在这一时期不管什么人种占领犍陀罗地区,他们都没有迫使当地的人废除对佛教的信仰,反而他们支持和宣传佛教, 并将希腊化的文化与之结合 虽然《中亚文明史》一书认为贵霜时期,“ 贵霜统治者自己从未对犍陀罗艺术进行过大规模的赞助他们是宗教上的折中派, 在巴克利亚崇奉火, 在犍陀罗信仰佛教, 在马土拉则皈依印度教”。

但是我坚持认为,没有贵霜统治者把佛教定为国教,也许犍陀罗艺术不能那么早达到顶峰第三,我认为是当地人民的开放性和佛教的深入人心由犍陀罗吸取多次被不同民族占领形成了此地不同民族的聚居,造成他们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并与自身文化相结合,加之佛教已在他们心中生根, 才容易形成犍陀罗艺术不管犍陀罗艺术到底是由于何种原因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发展、消亡的,它对佛教艺术的贡献,它形成艺术形式都对后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参考书目:①《犍陀罗佛教艺术》(英)约翰·马歇尔著,徐建英译,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②《阿富汗文化与社会》张敏著,昆仑出版社③《中亚通史·古代卷上》王治来著,新疆人民出版社④《中亚文明史·第二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1 月第一版⑤《混血文明催生犍陀罗》王德华,环球时报特约撰稿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