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德国政治制度

ths****5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93KB
约7页
文档ID:43894315
德国政治制度_第1页
1/7

德国政治制度德国政治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中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 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 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 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 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1] 联邦宪法法院是 德国宪法机构之一,是最高司法机构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 ,监督《基本法》的执行, 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 16 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 命,任期 12 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 德国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自由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德国共和党等政党 中文名德国政治制度 基 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时 间 1949 年 5 月 法律地位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 1 制度基础 德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于 1949 年 5 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基本法》规定,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

国家政体为议会 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基 本法》的制定,奠定了西德以及后来统一的联邦德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一部治国 大法[1] 《基本法》第 20 条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 国家和福利国家 2 政党制度 法律地位 《基本法》认识到,在议会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国家的政治意志,政党是国家与人民之间 不可或缺的“居间者” ,公开承认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党宪法化、合法化 1967 年 7 月,联邦德国第一部试图解决政党政治的问题的法律——《政党法》终于在联邦 议员获得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目的是贯彻《基本法》第 21 条对政党规范的精 神,对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政党使命以及党员的义务作了规定,是所有政党的行 为准则 主要政党 社会民主党(Sozial的mokratische Partei 的utschlands) ,简称社民党(SPD) 主要政党社 民党是德国最大政党之一,前身是 1863 年成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和 1869 年成立的德国社 会民主工党最初为纯粹的工人阶级政党,后逐步发展成代表职工利益的全民党。

社民党 主张通过维护职工利益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联盟党,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与其仅活跃于巴伐利亚州的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 (基社盟)组成该党成立于 1950 年,党员以企业主、农场主、职员和知识分子为主联 盟党是西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保守政党,经济上倾向于维护企业主的利益,主张通过鼓励 企业主不断扩大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联盟党自成立以来已数次执政 联盟 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 ,简称绿党(Die Grünen) 1993 年 5 月由德东部联 盟 90/绿党和德西部绿党合并组成绿党成立于 1980 年1993 年,绿党与东德民权运动团 体联盟 90(Buendnis 90)合并,组成联盟 90/绿党,合并后仍简称绿党保护环境、反对修建核电站和反战是该党的基本政治主张绿党曾于 1998 年至 2005 年与社民党联合执政自由民主党(Freie 的mokratische Partei) ,简称自民党(FDP) 自由民主党成立于 1949 年, 党员多为企业主、高薪阶层和高级知识分子自民党旗帜鲜明地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认为 国家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其政治纲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 会。

自民党历史上曾分别与联盟党和社民党联合执政 左翼党-民社党(的mokratische Linke-PDS) ,简称左翼党(Die Linke) 由前身为民主社会主 义党的左派党和从社民党左翼力量分裂出来的劳动与社会公平党于 2005 年 7 月合并而成 左翼党主张通过包括对大企业增税在内的多种手段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停止私有化政策和 采取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个新兴政党,左翼党没有在联邦执政的经验,一直是反对党 但自组建以来,左翼党的支持率稳步上升,活动范围也从传统的东部向西部扩展 德国的共产党(的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 ,1968 年成立,前身为 1956 年被禁止的 德国共产党 共和党(Die Republikaner) ,1983 年成立自称是“社会、爱国主义政党” ,政治上右倾激 进,主要争取工农选民,反对外来移民1992 年和 1996 年进入巴符州议会 德国的选择,2013 年 4 月 14 日成立该政党以抛弃欧元为核心目标,主张有序地解散欧 元区领导人为汉堡经济学家贝恩德·卢克[2] 多党制度 德国实行的是多党制,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多个政党单独或者联合执政,而 1949 年至 1998 年,德国历届政府均为联合政府。

绿党和民社党的崛起使联邦议员出现五党并存 的局面,尽管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但是他们与第三党结盟的选择范围 由此扩大了 3 选举制度 法律依据 德国实行三级选举制,即地方选举、州议会选举和联邦议会选举按《基本法》39 条规定, 联邦议院每四年选举一次,一般在秋季举行新的选举最早在联邦议院任期满 46 个月之后, 最迟满 48 个月之后进行发生联邦议院被解散的情况时,新的选举应在解散后 60 日内进 行选举出新的联邦议院后,最迟不得超过选举后 30 日召集会议 而《基本法》仅对选举制度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选举原则、选举程序和选举机构等实施 细则则由《联邦选举法》具体规定 选举原则《基本法》38 条第一款规定了选举的五项原则:德国联邦议院的议员由普遍、直接、自由、 平等和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即遵循普遍选举、直接选举、自由选举、平等选举和秘密选举 原则 选举程序德国选举国家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具体规则和次序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 、划分选区实施选举的区域单位,一般按地区或人口数划分把选区跨分为若干个 投票区,是为了选民投票的方便,每个选举区的选民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2500 人。

(二) 、选民资格指法律规定的参加选举所要具备的条件 (三) 、选民登记指选举机构依法办理公民参加选举的程序 (四) 、候选人德国通常由政党提出议员、联邦总理和联邦总统的候选人 (五) 、竞选德国政党竞选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制定竞选纲领、推举候选人、确定政治议题和竞选口号、动员、争取选民 (六) 、投票制度,指选举代表或议员的规则和方法 (七) 、选票是选民或选举人用以表示自己赞成或反对候选人的法定选举文件 (八) 、当选计票制德国于二战后开始采用混合代表制,即在选举中分别采用多数代表制 和比例代表制两种方法计票,需选民进行两次投票 (九) 、预测选举结果 4 议会制度 德国实行议会民主制,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议会采用两院制,由联邦参议院和联 邦众议院组成根据主权在民原则,联邦议院是唯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机构, 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联邦议院拥有立法权、选举权(组建政府) 、监督权以及其他职权,但这三项权利是联邦议 院最主要的职权 《基本法》第 20 条第 3 款规定,立法权必须服从宪法秩序按 77 条第一款规定,联邦的 立法机构是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但是,只有联邦议院才能通过联邦法。

联邦立法权有三种形式: (一) 、联邦专有立法权,即只有联邦才拥有的立法权,各州均不得涉足属于专有立法权限 的范围专有立法权的对象或所涉及的事务均关联到全联邦,因此必须在联邦范围内以统 一的尺度来进行调节 (二) 、共有立法权,即在共有立法权的范围内,联邦和各州共同拥有立法权,只有在联邦 不使用其立法权的情况下,各州才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就某项事务立法也就是说,联邦法 优于州法 (三) 、原则性立法权,是指由联邦制定立法原则,由各州自定细则,但各州有义务在一定 期限内完成其配套实施细则的颁布工作由此看来,原则性立法权是一种并行立法的行为, 且必须是联邦和各州之间合作才能完成的立法行为 联邦议院拥有选举权,包括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选举联邦议院议长和副议 长、参与对联邦最高法院的任命等每次德国大选结束,选出新一届联邦议院以后,所做 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建联邦政府 监督权,指的是议会监督政府(行政机构)的权力,它主要包括质询权、倒阁权、调查权、 弹劾权 5 行政制度 组织形式 德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原理是,公民把立法权和行政权交给议会,议会又把其中的行政 权交给以联邦总理为首的内阁政府。

而行政权主要由联邦政府、联邦总理和联邦总统来担 负 联邦政府的存在以联邦与联邦议院的信任为条件,对联邦总理提出“不信任案”是联邦议 院最重要的权力之一 国家元首 德国的国家元首为总统,总统不是联邦政府成员,地位相当于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只拥有 形式上的权力,不直接领导内阁(政府) ,不负行政责任 政府首脑 德国的首脑是总理,总理拥有组阁权,挑选各部部长和政府主要官员,提出对联邦总统有 约束力的任免名单;决定联邦政府的内外方针政策,并对此项联邦议院负责;决定联邦政 府的建制;战时直接取代国防部长,担任三军统帅,指挥联邦军队;必要时有权要求联邦 议院提前召集联邦议院全体议会,提请联邦总统解散联邦议院,举行全国大选等大权决策形式 内阁会议是联邦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会议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参加,总理(缺席时由 副总理)主持内阁会议实行集体决议,集体负责原则,会议必须有半数部长出席时才能 作出决议依基本法规定,在由联邦总理制定的政治方针范围内,联邦各部部长可独立地 负责领导各自主管的部门联邦各部部长之间出现意见分歧,不是由联邦总理一人说的算, 而是要由联邦政府裁决这就是联邦政府决策的三原则:总理原则、部门原则和集体原则。

6 司法制度 法律概况 德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全部法律都已成文法或制定法为主,不仅有体系完备的各种法典, 也有大量的单行法规,涉及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从而形成十分完备的司法体系 德国联邦法包括 1900 多项法律和 3000 多项法规,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公法、私法和社 会法 公法是调整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 财政法、刑法和诉讼法 私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民法和商法两大部分 社会法是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的中间领域,它是以社会保险为中心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 方面的法律,德国的社会法主要包括劳动法和经济法 司法机关 法院:按照《基本法》和《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德国设立 6 种法院,即宪法法院、普通 法院和四种专门法院(劳动法院、行政法院、社会法院、财政法院) 除宪法法院外,其他 5 种法院则由各个法院各自独立的进行司法审判,这样往往会出现对 同一个案件因认识不一样而导致量刑不同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协调彼此工作,保证判 决的统一性,于是由 5 种法院的联邦法院共同组成一个联合审判委员会,从组织上保证各 个联邦法院的沟通与协调 检察机关 德国社联邦检察院、州高等检察院和州检察院,州检察院自成一体,上下级是命令与领导 的关系,州高等检察院检察长统一领导州的检察工作,但联邦检察院和州检察系统没有垂 直的的领导关系,各自独立。

7 联邦制度 联邦制是德国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它的重要支柱就是全国划分为 16 个拥有自己宪法和主 权的独立的联邦州联邦州不同于省,州是具有一定国家性质的联邦成员国或成员单位 联邦制的宪法原则包括: 一、联邦制国家是不容侵犯的宪法原则具体内容包括 1、保证联邦和州的永久性存在 2、赋予联邦州以国家主权 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