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共9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0.41KB
约9页
文档ID:221371117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共9页)_第1页
1/9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二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如阻尼比z和无阻尼自然频率wn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 z 和wn与最大超调量Mp、调节时间tS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3.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二、实验仪器1. 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 PC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 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超调量:1) 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2) 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3) 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4) 在实验课题下拉菜单中选择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5) 鼠标双击实验课题弹出实验课题参数窗口在参数设置窗口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6) 利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最大值和稳态值,带入下式算出超调量: YMAX - Y∞ =——————100% Y∞ tP与ts:利用软件的游标测量水平方向上从零到达最大值与从零到达95%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值,便可得到tP与ts 四、实验内容 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w2n j(S)= (1) s2+2zwns+w2n其中 z 和wn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

图2-1为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要求测量其阶跃响应: 图2-1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电路的结构图如图2-2:图2-2 二阶系统结构图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式中 T=RC,K=R2/R1比较(1)、(2)二式,可得 wn=1/T=1/RC z=K/2=R2/2R1 (3) 由(3)式可知,改变比值R2/R1,可以改变二阶系统的阻尼比改变RC值可以改变无阻尼自然频率wn今取R1=200K,R2=100KW和200KW,可得实验所需的阻尼比电阻R取100KW,电容C分别取1mf和0.1mf,可得两个无阻尼自然频率wn五、实验步骤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2.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3.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4.在实验课题下拉菜单中选择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鼠标双击该选项弹出实验课题参数窗口5.取wn=10rad/s, 即令R=100KW,C=1mf;分别取z=0.5、1、2,即取R1=100KW,R2分别等于100KW、200KW、400KW输入阶跃信号,测量不同的z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由显示的波形记录最大超调量s%和调节时间ts的数值和响应动态曲线,并与理论值比较6.取z=0.5,即取R1=R2=100KW;wn=100rad/s, 即取R=100KW,改变电路中的电容C=0.1mf(注意:二个电容值同时改变)输入阶跃信号测量系统阶跃响应,并由显示的波形记录最大超调量s%和调节时间ts7.取R=100KW;改变电路中的电容C=1mf,R1=100KW,调节电阻R2=50KW输入阶跃信号测量系统阶跃响应,记录响应曲线,特别要记录tp和s%的数值8.测量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记入表中: 实验结果参数σ%tp(ms)ts(ms)阶跃响应曲线R =100KC =1μfωn=10rad/sR1=100KR2=0Kζ=0R1=100KR2=50Kζ=0.25R1=100KR2=100Kζ=0.5R1=50KR2=200Kζ=2R1=100KC1=C2=0.1μfωn=100rad/sR1= 100KR2=100Kζ=0.5R1=50KR2=200Kζ=2六、实验报告1.画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讨论典型二阶系统性能指标与ζ,ωn的关系.2.把不同z和wn条件下测量的s%和ts值列表,根据测量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3.画出系统响应曲线,再由ts和s%计算出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传递函数相比较。

实验三 系统频率特性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概念 2.掌握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PC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1. 模拟电路图及系统结构图分别如图3-1和图3-2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图 3-2 系统结构图2.系统传递函数 取R3=500kW,则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U2(S) 500 φ(S)= = U1(S) S2+10S+500 若输入信号U1(t)=U1sinwt,则在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U2(t)=U2sin(wt+Y)改变输入信号角频率w值,便可测得多组U2/U1和Y随w变化的数值,这个变化规律就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四、实验步骤1. 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 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3. 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测频率图4. 选中 [实验课题→系统频率特性测量→可测性检查] 菜单项,鼠标双击将弹出参数设置窗口参数设置完成后点确认等待观察波形,如图3-3所示 图3-3检查性信号波形图测波特图5. 在测量波特图的过程中首先应选择 [实验课题→系统频率特性测量→数据采集] 采集信息如图3-4所示图3-4 数据采集6. 待数据采样结束后点击 [实验课题→系统频率特性测量→波特图观测] 即可以在显示区内显示出所测量的波特图7. 按下表测量各点频率特性的实测值并计算相应的理论值F(hz)ω(rad/s)理论值实测值L(ω)φ(ω)L(ω)φ(ω)五、实验报告1. 画出被测系统的结构和模拟电路图,计算其传递函数,根据传递函数绘制Bode图2. 整理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并算出理论值和实测值3. 根据实测值画出闭环系统的Bode图实验四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动态性能的校正作用2. 对给定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并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仪器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PC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 串联超前校正(1)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4-1,图中开关S断开对应未校情况,接通对应超前校正图4-1 超前校正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如图4-2图4-2 超前校正系统结构图图中 Gc1(s)=2 2(0.055s+1) Gc2(s)= 0.005s+1 四、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超前校正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4-1)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4.开关s放在断开位置5.选中 [实验课题→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超前校正] 菜单项,鼠标双击将弹出参数设置窗口系统加入阶跃信号参数设置完成后鼠标单击确认测量系统阶跃响应,并记录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

6.开关s接通,重复步骤5,将两次所测的波形进行比较并将测量结果记入下表中:超前校正系统指标校正前校正后阶跃响应曲线Mptp(秒)ts(秒)五、实验报告1.计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c(s)和校正网络参数2.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坐标图,并求出校正后系统的ωc及γ 3.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说明校正装置的作用专心---专注---专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