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华版五年级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一)30篇带答案(2020全国五年级期中)小古文阅读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四楚臣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四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田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1.解释加点的字: 我欲之楚(______) 将奚为北面(___)2.“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3.成语“_____”出自本文,比喻 _________答案】1. 想要 为什么 2.马虽然好,但这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啊3. 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4.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5.“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6.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5.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6.他们的判断角度不同,一个从大小角度看,一个从温度角度看7.因为孔子回答不出他们的问题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①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②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③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④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①贯:穿透②然后:这样之后③劈:切开④盈:满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羽尝为流矢所中 _____________(2)后创虽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10.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答案】8. 曾经 创伤,伤口 9.而关羽却(依旧)切烤肉吃,举杯喝酒,淡笑如常,十分镇定10.D(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②契:用刀刻(记号)③惑:愚蠢,糊涂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涉江者 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3)求剑若此 ________1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 )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1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答案】11. 渡 落 这样 12.D13.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停下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寻找宝剑14.C(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5.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17.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答案】15.“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16.C17.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18.B(2020全国五年级期中)小古文阅读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1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好:__________ 使:__________ 执:_________20.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21.“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2.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 喜欢 派 拿着 20.(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22.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因为他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他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2020全国五年级期末)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⑥而不求偿⑦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⑧以书,遂⑨成大学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报酬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25.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①第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 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4.希望能得到您家的书,通读一遍。
25.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借书苦读 26.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匡衡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27.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_28.“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矛很锐利,能戳穿他的盾B.盾很坚固,他的矛戳不穿C.他自己也无法回答29.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答案】27.《自相矛盾》28.C29.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说话做事应三思而后行30.遇到过,有些同学嘴上说要好好学习却不想努力,不用功读书,这就是自相矛盾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②自矜持③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④,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郗太傅:郗鉴②咸:都③矜持: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的样子④坦腹卧:露出腹部躺着⑤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遣门生与王丞相书 书:_______________(2)门生归,白郗曰 白:______________32.把文中表示下面意思的句子找出来,并画上“ ”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33.读了这则小古文,我知道郗太傅把女儿嫁给了_____________(填人名)答案】31. 信 告诉 32.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33.王羲之(逸少)(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杨生之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日:“以此大见与,便当出尔生日:“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
行人日:“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34.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