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章书》《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 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 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 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原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 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 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 1 去月:上月 2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仆:自己的简称 3 薜萝:一种山 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 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4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5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6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7 幽岫:幽深的山穴8 蓄:包含9 翠:绿水。
10 唳:(鹤)啼叫11 啼:(猿)鸣 叫 12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13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14 韵:和声15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 意思 16 幽居:隐居17 素:向来,一向 18 遂:就 19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 舍 葺,修建 宇:房子20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 充裕 偏:特别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 凤凰的食物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20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 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办,具 备22 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喜爱23 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徒:仅仅语:说 【翻译】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 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 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 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 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赏析】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托病辞官后归隐 的志趣,全文可分为二层第一层是第一句作者以叙事开篇,交代了自己上个月归隐一事为什么要归隐呢?作 者没有明说,但“谢病”和“觅”已清楚地表明他是托病辞官,是自寻归隐的由此可见他对 官场的厌恶,对政治的失望,这为下文作者尽态极妍地描写景物蓄势和张本第二层从第二句开始一直到最后这一层主要描绘石门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归隐后 自得其乐的情趣作者先交代了石门山的位置,接下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由静态转 化为动态,从而写出石门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点:阴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连接红霞;孤 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遮挡太阳;幽邃的山洞里掩藏着白云;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绿 树纷披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赋予石门山以生命活力,启发我们丰富的联 想同时,作者还绘声绘色,把山中描写成一个音乐的世界:溪流的淙淙声,鸣蝉的吟唱声,云鹤的叫唳声,猿猴的哀啼声,交织在一起,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组成了优美的山 林交响曲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 无人的幽静,这个地方,对于“素重幽居”的作者来说,自然是一个好去处,因而他“葺宇其 上”。
可见,作者选择这里幽居的理由是,高山的幽静契合了他想避开喧嚣浮繁尘世生活的 淡泊宁静的心境,而漫山的菊花,遍地的竹实,不仅增添了这份幽静,而且,通过夸张地 描绘这些芳洁美好的自然物,来美化诗人自己的品格,构成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仁智者”自比,不言而喻总之,这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归隐” 的思想这是意脉,围绕这意脉,作者濡笔山林而山林是作者隐居的生活环境,作者描 写它,赞美它,正是表达了他摆脱了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和隐居的乐趣意境鲜 明,情趣盎然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 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从 修辞手法来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 力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 “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 “办”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 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的功底非常深厚 中考对比对比阅读中考对比对比阅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分) A.四时俱备.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分)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 分)分)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 分分【答案】 10.答案:A(A 完备 B 它;其中 C 辞官;道歉 D 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 分:共 2 分 11 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 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 共 2 分 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 1 分,作用 1 分,共 2 分 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 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
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 提倡 评分:理解 1 分,评价 1 分,共 2 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