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射线关于X射线2010年08月27日特点 波长介于 紫外线和 γ射线 间的 电磁辐射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实验室中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X射线管是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管,阴极用钨丝制成,通电后可发射热电子,阳极(就称靶极)用高熔点金属制成(一般用钨,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管还可用铁、铜、镍等材料)用几万伏至几十万伏的高压加速电子,电子束轰击靶极,X射线从靶极发出电子轰击靶极时会产生高温,故靶极必须用水冷却,有时还将靶极设计成转动式的 X射线谱由连续谱和标识谱两部分组成,标识谱重叠在连续谱背景上,连续谱是由于高速电子受靶极阻挡而产生的 轫致辐射 ,其短波极限λ0 由加速电压V决定:λ0= hc /( ev )为普朗克常数, e 为电子电量, c 为真空中的光速标识谱是由一系列线状谱组成,它们是因靶元素内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每种元素各有一套特定的标识谱,反映了原子壳层结构 的特征同步辐射源可产生高强度的连续谱X射线,现已成为重要的X射线源 应用 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医学上常用作透视检查,工业中用来探伤。
长期受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X射线可激发荧光、使气体电离、使感光乳胶感光,故X射线可用电离计、闪烁计数器和感光乳胶片等检测晶体的点阵结构对X射线可产生显著的衍射作用,X射线衍射法已成为研究晶体结构、形貌和各种缺陷的重要手段 发现 1895年11月8日是一个星期五晚上,德国慕尼黑伍尔茨堡大学的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一片静悄悄的气氛当中,大家都回家度周末去了但是还有一个房间依然亮着灯光灯光下,一位年过半百的学者凝视着一叠灰黑色的照相底片在发呆,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在思索什么呢?原来,这位学者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现在也变成了灰黑色—这说明它们已经曝光了! 这个一般人很快就会忽略的现象,却引起了这位学者的注意,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底片的变化,恰恰说明放电管放出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它甚至能够穿透装底片的袋子!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
不过—既然目前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射线,于是取名“X射线” 于是,这位学者开始了对这种神秘的X射线的研究 他先把一个涂有磷光物质的屏幕放在放电管附近,结果发现屏幕马上发出了亮光接着,他尝试着拿一些平时不透光的较轻物质—比如书本、橡皮板和木板—放到放电管和屏幕之间去挡那束看不见的神秘射线,可是谁也不能把它挡住,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任何阴影,它甚至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15毫米厚的铝板!直到他把一块厚厚的金属板放在放电管与屏幕之间,屏幕上才出现了金属板的阴影—看来这种射线还是没有能力穿透太厚的物质实验还发现,只有铅板和铂板才能使屏不发光,当阴极管被接通时,放在旁边的照相底片也将被感光,即使用厚厚的黑纸将底片包起来也无济于事 接下来更为神奇的现象发生了,一天晚上伦琴很晚也没回家,他的妻子来实验室看他,于是他的妻子便成了在那不明辐射作用下在照相底片上留下痕迹的第一人当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住照相底片当显影后,夫妻俩在底片上看见了手指骨头和结婚戒指的影象 这一发现对于医学的价值可是十分重要的,它就像给了人们一副可以看穿肌肤的“眼镜”,能够使医生的“目光”穿透人的皮肉透视人的骨骼,清楚地观察到活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
根据这一原理,后来人们发明了X光机,X射线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武器当人们不慎摔伤之后,为了检查是不是骨折了,不是总要先到医院去“照一个片子”吗?这就是在用X射线照相啊! 这位学者虽然发现了X射线,但当时的人们—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知道这种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知道X射线实质上是一种比光波更短的电磁波,它不仅在医学中用途广泛,成为人类战胜许多疾病的有力武器,而且还为今后物理学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正因为这些原因,在1901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这位学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奖的人 人们为了纪念伦琴,将X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备注 医用X射线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 近日,广州、深圳的放射防护专家同时呼吁,儿童每年体检,胸透一项应该尽快叫停由此,一向颇为神秘的放射性检查瞬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X射线是否对人体有危害?照了几次X射线就会致癌吗? 工作人员的“X射线储存器” 苏大附一院影像学大楼里的工作人员胸前都别着一根“小管子”原来这根小管子叫作“放射线计量测定管”,是专门用来计量专业工作人员每天摄取的X射量的,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取下来,测量一下这位工作人员所摄取的X射线剂量是否超标。
一般情况下测定出来的结果都是在正常范围内 在现代医学中,X射线可以说是大行其道,无处不显示着它的重要性像CT、核磁共振、介入放射等这些人们并不陌生的放射性检查,不断用于临床医学,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他们每天担负的工作就是通过X射线这双穿透的“法眼”来检查病人体内的各种异常 拍片一次等于看1小时电视 频繁地接受医学中的X射线检查是否会使致癌可能性增大呢?一次拍片人体所摄取的X射线剂量相当于看1小时电视所摄取的量;而胸透一次的剂量相当于拍片的1.5倍;如果要说到危害那就是做一次胸透的损害等于抽3支烟 如果说接受医学X射线易致癌症的话,那么医院医工科那些常年累月一直工作在这些设备和技术包围中的医学专业工作人员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吗?从他们每天上班时间都戴着的“放射线计量测定管”中取得数值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这也就是说“照了几次X射线就会致癌”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不能成立的 一周一次CT不会影响健康 大家都知道,X射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过量地照射X射线后,会影响生理机能,造成染色体异常,导致癌症的发生但适量的照射,并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为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对X射线透视和摄影所用剂量是很小的,仅限在安全剂量之内。
尤其是偶然做一次胸部透视,做一次胃肠道检查,拍一张骨骼X射线片或做一次血管造影,都不会引起不良反应而且拍片所用的X剂量并非完全被人吸收,绝大部分是从人体中穿透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被人体吸收,如果要说一个具体的数值的话,那就是真正为人体所吸收的只是所用剂量的万分之几,甚至还不到 而且现在各大医院使用的放射检查设备早都已换成了数字化摄片(CR)及直接的数字化成像(DR),放射量比原来又减少了许多,仅占原来的1/7 所以确切地说,正常的人体一个星期做一次CT是决对不会影响健康的 胸透取消的主要原因 对于小学生体检取消胸透这个项目,专家认为,胸透使用的放射剂量大是一个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胸透相对于拍片来说分辨率低,从开始到结束只是由一个医师来诊断,诊断的准确性就只能依据这位医师的个人水平了,造成的差错率相对较高,而且还不像拍片可以资料留存,有利于进行复诊 哪些人不宜做X射线检查 虽然身体有不适难以确定病因的,可以做X射线检查来让自己放心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放射性检查也不例外,有些人做X射线检查时就应该稍加注意例如,孕妇在怀孕3个月以内就不宜做X射线检查,因为这个阶段的胎儿还未成形,孕妇如果过多地接受X射线,容易造成胎儿智力低下或小头症,导致出生后癌症的发病率提高。
其实X射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电视、电脑、、微波炉,就连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太阳光和月亮光线也存在着X射线而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X射线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例如不要让小孩子太接近家中正在工作中的微波炉;选用建筑材料时要仔细挑选,像辐射较大的花岗石就要慎用;平时也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使用电脑,如果是工作所需,尽可能做到工作一、两个小时就让自己休息十分钟另外,尽量不要连续在短期内做多次X射线检查,如果做了,就要注意吃些维生素补充一下,例如猕猴桃、海带、红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