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头皮的解剖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23KB
约3页
文档ID:87085846
头皮的解剖_第1页
1/3

一、头皮解剖 (一)头皮软组织层次:额顶枕部(五层)和颞部(六层) 第一层是皮肤,头部皮肤与其他部位相比比较厚,后枕部可达 7 毫米皮肤和纤维、纵膈与深部的组织肌肉相连,当肌肉收缩,头皮也被动移动 第二层是皮下脂肪层,是一层致密的纤维脂肪层生长期的毛囊可以达到这一层 第三层是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 前起于眼轮匝肌,后面止于枕骨上隆突由 2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肌肉,另一部分是筋膜前边是额肌,后边是枕肌,中间是帽状腱膜这三层紧密结合又称为头皮 第四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间隙,叫 帽状腱膜下间隙这个区域非常容易分离,在进行头部手术时,分离的区域常是此层次 第五层是颅骨外膜 (二)头皮的血液供应 头部血液供应的 5 对血管,颈内动脉系统的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枕动脉 (三) 头皮的神经支配 前额部 -- 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起源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眼神经颞侧部 -- 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发出的外侧支颧支头颅外侧 -- 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发出耳颞支耳后区域 -- 颈丛的耳大神经稍后侧 -- 颈丛发出的枕小神经枕部和后颈部 -- 枕大神经它起自第二颈神经的后支。

(四)头皮的解剖特点:第一个特点:血液供应丰富所以在进行手术时,要正确选择措施以减少血流量常用副肾盐水,除局麻药当中加副肾之外,要用副肾盐水注射,使血管收缩以减少出血第二个特点:弹性相对较差第三个特点:毛发角度生长在进行毛发移植手术时,刀的走行方向一定要顺着毛发,避免损伤毛发第四个特点:疏松的帽状腱膜下间隙第五个特点:神经血管都在头皮内分布头皮的解剖结构 头皮是覆盖在头颅穹窿部的软组织,按位置可分为额顶枕部(五层)和颞部(六层) (1).额顶枕部 范围界限:前至眶上缘,后至枕外粗隆和上项线,侧方至颞上线该范围内头皮有5层结构自外向里依次是: 1).皮肤:厚且致密,内含汗腺、皮脂腺、淋巴、血管、毛囊和头发 2).皮下组织:为众多致密结缔组织分隔的小叶,其间充以脂肪、血管和神经,位于皮下和帽状腱膜之间3).帽状腱膜:为白色坚韧的膜状结构它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侧方与颞浅筋膜融合,可认为是颅顶肌的一部分该层与皮肤由纤维束紧密连接,与骨膜连接疏松腱膜: 每一块 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

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4).腱膜下层: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其间有许多导血管与颅内静脉窦相通,是静脉窦栓塞和颅内感染的途径之一 5).骨膜:贴附于颅骨表面,在颅缝处贴附紧密,其余部位贴附疏松,故骨膜下血肿可被局限 (2).颞部 该部的上界为颞上线,下界为颧弓上缘它分为6层:自外向里依次是: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和骨膜在颞浅、深筋膜之间,都充有脂肪骨膜与颞骨结合紧密,不易分开 帽状腱膜将前方的额部肌肉及后方的枕部肌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颅顶肌两侧以耳为中心近似圆周状分布有耳前肌、耳上肌和耳后肌三块肌肉帽状腱膜下间隙是帽状腱膜与骨膜间的潜在间隙,又称Merkel(默克尔)间隙间隙中的疏松结缔组织使其上层能够柔韧的移动此外,该间隙内血管很少因此,在做秃发头皮缩减术和活体皮瓣手术时,应该在此层进行分离,以减少出血 在皮下组织的深部,刚好位于帽状腱膜上方,存在小动脉的血管网,血管丰富,提供着头皮的血供 头皮的血管 头皮血液由5对动脉供应:前方是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两侧是颞浅动脉和耳动脉,后方是枕动脉。

没有一支动脉是穿出颅骨而进入头皮的所有动脉与同侧和对侧的血管前后左右都有丰富的吻合因此,即使这10条动脉中只有2条保持完好,头皮组织也能存活静脉系统与相应动脉网伴行并汇入颈静脉,其中有一些导管静脉,从头皮经颅骨进入颅内静脉 头皮的神经 在皮下组织的深部,刚好位于帽状腱膜上方,存在小动脉头皮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共同支配运动神经支配相应的肌肉,使之与帽状腱膜拉近额肌受面神经的颞支支配,枕肌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颞肌由三叉神经下颌支的颞前支和颞后支支配,耳前肌和耳上肌由面神经颞支支配,耳后肌由面神经耳后支支配 头皮前部及前额由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支配,它们为三叉神经眼支的终末感觉支颞前区由颞颧神经支配,为三叉神经上颌支的分支颞顶区由耳颞神经支配,为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耳后区由耳大神经支配,为脑神经的延续大部分的枕后区由枕大 枕小 枕下神经 和第3枕神经支配广义的枕部是指四对枕神经的分布区,即顶结节以下,两侧耳根后,下倾角水平向后的连线间;狭义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鳞部枕小神经是颈丛的分支,纯感觉,为第2、3颈神经的前支,感觉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区和枕外侧区的皮肤;枕下神经是第l颈神经的分支,主要是运动成分,也有少量感觉成分。

感觉成分支配项上部、头后下部的皮肤;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混合性,主要为感觉成分,少量的运动成分感觉成分分布上项线至头顶部的皮肤第3枕神经为第3枕颈神经的后支,混合性,感觉成分分布枕部中线两侧的皮肤按神经的粗细和分布范围,从大到小依次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枕神经和枕下神经 在临床上,枕大神经痛仅次于血管性头痛和功能性头痛,同时也可累及枕小神经以及第3神经 枕大神经的走行、分布与分段分别为:(1)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出椎管后呈弧形绕过头下斜肌下缘,向上内行走,与矢状面约呈70°角,冠状面呈60°角,穿行于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之间2)枕大神经起始点约位于C2棘突上2.0cm,后正中线旁开2.5cm处在C2棘突上方约2.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0cm处穿出肌肉,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腱性止点纤维深面,紧贴项筋膜,于筋膜水平位,斜形走向外上,开始段与后正中线约呈30° ~40°角,邻近上项线处增至55°~70°角,走行距离约5cm,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处,浅出皮下,该处为斜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浅出皮下后,与枕动脉伴行,分成2~5支,支配枕部皮肤,皮支最远可解剖到冠状缝。

3)根据枕大神经解剖走行特点,可将枕大神经分为肌内段及筋膜内段 头皮的厚度 头皮大约1-2mm,帽状腱膜也大约为1-2mm,此二层厚度相对固定,而皮下组织层差异就比较大了,胖瘦适中的人大约为2-3mm,因此此三层总的厚度为4-7mm左右,个别也可超出这个范围帽状腱膜下层差异也比较大,头皮各个部位还有差异,一般大约2-3m。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