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说课稿【教材分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 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水(液态) 凝固(0℃或0℃以下) 冰(固态)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课题水结冰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水在0℃结冰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科学探索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科学态度1、认识冰对生活的重要性2、培养比较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重点1、水在0℃结冰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难点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水,在常温下会蒸发;如果温度升高,在蒸发的同时,达到一定温度还会沸腾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小结:水会结冰,例如冬天房檐下的冰、冬天水面的冰等。
展示图片)学生回答单刀直入,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索1:你见过冰吗?你见过冰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点拨:①冰瀑②冰川③漂浮的冰块④枝条上的冰……(展示图片)二、探索2:活动体验1、导入水是怎样结成冰的?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模拟实验(1)工具与材料:橡皮筋、烧杯、试管、食盐、碎冰、温度计(2)实验操作①在一支试管中加人约四分之一的清水,温度计固定在橡皮塞上插入试管,测出水温,并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②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③往容器里加入食盐,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3)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轻拿轻放,不要碰到试管壁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特别是观察冰水混合物的温度③维护课堂纪律,实验时轻声交流(4)疑难解答碎冰中为什么要加盐?教师点拨: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称为溶解5)实验观察,填写活动手册温度其他变化在试管清水中插入碎冰中碎冰加入食盐后试管水开始结冰得出结论教师点拨:水在0℃时会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三、研讨1、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2、冰还是水吗?教师通过水的三态讲解来引导学生选择回答水的三种形态表形态种类形成液态云、雨、雾、露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固态冰、雪、霜、冰雹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气态水蒸气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3、观察并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点拨: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液体冰:固定形状、不流动、固体4、拓展什么是汽化和凝固?教师点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展示示意图)5、人们怎么利用冰满足生活的的需求?教师点拨:①保存海鲜②降温③冰雕④冷饮……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水结冰后体积没变,质量变大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5、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6、水在常温下蒸发,在0℃结冰,在100℃沸腾 )五、拓展提高:怎么样制造冰花1、制作过程①选择一个器皿,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在器皿中放满水,注意水可以有颜色,但不宜深色②在水里放一些自己的装饰,但要求是浸在水中③选择一条绳子,绳子是当水结冰以后冻到水里,而且绳子一定要能承担冰的重量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2、自制冰花欣赏(展示图片)六、作业布置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回忆,交流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回答:盐可加速冰的溶解,降低水温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互相交流学生研讨回答: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学生认真听,听后选择回答学生观察比较,填写活动手册,互相交流学生认真听学生回忆、查阅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课后可以制作学生课后完成让学生认识冰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检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冰装点生活作用的理解继续探索科学奥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0℃下会结冰,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改变,水结冰的过程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