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工笔人物画的历史1.最早的工笔人物画是2000 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帛画 最具代表性的是 《人 物御龙图》和《龙凤人物图》 (彩图《世界美术全集》 p252-254) 绘画风格代表 了我国最早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特点 《人物御龙图》内容表现的是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景象, 绘画形式是以单线为主,加以简单的色彩平涂 《龙凤人物图》内容描绘一位细腰、大袖、长裙的贵族妇女 绘画形式以线条、墨色为主,只在嘴唇处施点浅朱红色, 人物姿态恬静飘逸,符合当时的审美特点主题思想都是在抒发墓主人企盼自己死后能得到永生,升天成仙的虚幻妄 想还有一幅帛画应该提到就是西汉时期马王堆出土的《马王堆帛画》 ,它是我 国最早的一幅工笔重彩画画面内容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场景 主题思想也是期望死后能升天成仙的思想2.魏晋的工笔人物画的总体风格是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以线造型的手法,并 且人物造型更加生动准确、线条更加富有多变性,染色技法上也取得了进步 其中有位表性的画家:东晋的顾恺之 代表作品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彩图《世界美术全集》p205——212)《女史箴图》 为隋唐时期的摹本,绢本设色,原作已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时被英军劫掠,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画卷的内容取自西晋时期张华的文章《女史箴》,是一部描绘古代宫廷妇女 节义行为、劝戒女子应恪守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箴言插图画 画面绘画风格:线条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春蚕吐丝,设色秀丽、典 雅,人物刻画细致、表情生动,是绘画史上的珍品《洛神赋图》 为宋代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内容取自曹植的 《洛神赋》,曹植在梦中, 把自己思念的爱人甄氏比喻成洛 水河中的洛神,自己随众臣来到洛水边抒发对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画面线描风格与《女》类似,人物神态描绘生动,环境处理非常具有装饰 性,主题气氛鲜明突出顾恺之在 人物肖像画上的最大成就是他提出的“以形写神“观点, 这表明 了古代美学观点到当时为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3.到了唐代, 工笔人物画已远远超过了在它之前的所有年代总体风格是 所画题材极富现实主义精神,能够充分表现隋唐时期的丰功伟业和社会面貌, 绘画技法也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代表画家:阎立本(初唐) 、张萱(盛唐)、周昉(盛唐)㈠唐初的 阎立本 ,他的绘画特点是画面线条严谨,设色浓重,人物表情变 化丰富,有“丹青神话,冠绝古今”的美誉 代表作品《步辇图》 (为宋代摹本)见彩图世界美术全集魏晋隋唐篇P229, 中国传世藏画 P30) 。
内容描绘的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吐蕃使 者禄东赞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的情景 绘画风格:线条流畅,色彩和谐沉着,对主要人物的面部和体态上的刻画 充分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心里活动讲解:禄东赞 穿者小团花衣,额头上长满深深的皱纹,面部朴实憨厚,这 都体现出藏族使者的诚恳谦卑的心里和民族气质,穿红衣的 朝臣形象淳朴、忠诚,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要算是唐太宗 李世民,表情中既刻画出了唐太宗贤明与威严, 受人尊敬和赞颂的秉性, 又表现出了他对吐蕃使者品德的赞许与喜爱这幅作品 成功而且忠实地反映出当时汉藏人民的友好史实㈢盛唐时的张萱和周昉是专业的仕女画家,他们的人物画使盛唐时期的人 物画达到了一个高峰 张萱的绘画特点是 :线描生动 , (超出了前几代艺术家在处理线条上所表现 的单一装饰性,)线条的组织是按照人物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相互交搭而成 分染与罩染以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效果润泽,薄而细腻,层次变化非 常丰富张萱所画的侍女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如:杨贵妃、虢国夫 人、武则天等, 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的描绘也揭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同时 他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不仅成为盛唐仕女画的一种典范,也被邻邦一些国家的 人物画家借鉴,如日本和吐蕃等国家。
代表作是《虢国夫人游春图》 、 《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彩图中国传世藏画P38)现存的是宋徽宗赵佶的临摹 本 内容描绘的是虢国夫人姐妹三人三月三游春的景象画面共 9 人,最前面 女扮男装者据考证为虢国夫人,中间两位高耸发髻的就是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后面并排三人中抱女童的是奶娘 绘画特点是画面线条生动工细、圆润劲秀、设色富丽华贵而不失雅致,构图成锥形,疏密错落,意境清雅恬淡画面没有任何背景的衬托——完全依靠 马儿的闲散奔跑的姿态、 人物的愉快表情和人与马的错落组合来传达出阳光明媚 的春天来到时,人们来到郊外踏青游玩的场面另一幅 《捣练图》 为宋代的临摹本,(彩图世界美术全集P248-249) 内容描绘了宫中妇女加工绢丝的过程,从捣练到熨练的制作过程中,妇女 们所展现出的的各种姿态与表情画面共 12 人,分为 3 组,从左至右第一组为 捣练,第二组为 织修,第三组为 熨练 绘画特点是画面①构图饱满、前后层次错落有致,空间感强②人物动作 的细节处描绘富有情趣,生活气息浓厚人物表情丰富、体态丰满,富有艺术 感染力③在颜色的运用上也有些突破,在人物上大量使用了蛤粉、石青、石 绿、朱砂等矿物质颜色,将重彩颜色与淡彩颜色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使画 面出现了微妙丰富而且沉稳色彩效果。
周昉 是盛唐时期的另一位工笔人物画代表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继承并发展 了张暄的仕女画绘画风格,衣纹线条遒劲、简练,画面颜色艳丽柔和,所画的 仕女都是体态丰肥,面部柔美、端庄、表情宁静、沉着,仿佛若有所思,他的这 种人物表情的刻画方式被世人称做“周家样” 他的代表作品是 《纨扇仕女图》(纨:精细的丝织品,白绢) (有些书又称 挥扇仕女图)和 《簪花仕女图》 《纨扇仕女图》(彩图:中国传世名画P40-41)绢本 内容描绘的是宫中嫔(PIN )们每日百无聊赖、郁闷慵懒的生活场景画 面共 13 个人,有的仿佛在互诉哀怨,有的心不在焉地在看别人刺绣,有的在睡 眼惺忪地照镜子, 有的在懒洋洋地乘凉 所有这些人物的描绘都呈现出一种常年 生活安逸慵懒,生活毫无生气,任人舍弃的宫廷里后宫的生活状态 绘画风格是以墨线为主,色彩单纯,用大面积的朱砂配以黄色、褐色等透 明颜色,使得画面协调统一这幅画里 最成功的就是面部表情的描绘,有的哀 怨、有的愁闷、有的慵懒、有的呆滞,这些都准确地表达了画家要反映的绘画思 想和主题 这也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反映和服务于现实主义主题这一宗旨上又 推进了一大步 另一幅是《簪花仕女图》 (彩图:中国传世名画P40-41)绢本 内容描绘的是在春夏之交,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散步游乐的场景。
画面共6 人,衣着皆为团花衣裙,头上都配戴大簪并插饰盛开的牡丹花体态丰腴、表情 柔媚, 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了安逸奢靡的生活状态画中的贵妇有的在与小狗嬉闹, 有的在轻挑衣领, 表现出一种不耐初夏闷热的心情,有的在欣赏手中的花朵, 有 的手持蝴蝶, 回头俯视小狗和仙鹤 画家对贵妇们在园中取乐的形态描绘,暗示 出她们生活的百无聊赖,每天只好以这种方式来消磨时间 绘画风格与《纨》相仿,线条提炼、劲健设色艳丽华贵、沉着统一,人 物体态丰肥、皮肤被纱衣覆盖处处理尤为生动、精致4.五代时期人物画的代表画家是周文矩、顾闳中㈠周文矩的人物仕女画绘画风格效仿周昉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法秀润清丽, 衣纹线条采用“战笔” (行笔瘦劲颤动,线条圆转曲折)的方法,这是周文矩的 独特的线描方法代表作是《文苑图》 (文苑图因被宋徽宗误题为唐代韩滉的作 品,所以有些画册上误写为作者为韩滉,它是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的残卷 《文苑图》(彩图:中国传世名画P48)绢本 画面内容描绘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李白等人在琉璃堂吟咏诗词的场景 画中人物神情专注,有的沉思、有的阅读,有的凝眸推敲 绘画特点是面部刻画传神, 惟妙惟肖, 表现出了每个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
人物服饰线条 充分展现了周文矩的线描特点,瘦劲颤动、圆转曲折,富有质感 画面以墨为主色调,辅以淡花青和淡赭石,黑白灰层次分明㈡顾闳中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绢本(彩图:中国传世藏画P64,世 界美术全集P176)是古代绘画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也代表了工笔重彩人物画 的最高水平 内容描绘的是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场景画面画面统一贯穿又运用屏风、床 榻、等物将各个场景分开一共分为五个场景:从左至右为:夜宴听琵琶弹奏、 亲自敲鼓助兴、洗手休息、听众伎合奏、与宾客戏语顾闳中通过对韩熙载奢靡 生活的描绘, 揭示出韩熙载在自己的仕途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内心的苦 闷和空虚绘画风格是线条疏密有致,入笔出笔非常明确颜色艳丽明快,每一场景 颜色都有较多变化,但又和谐地存在于统一柔和的色调之中在人物表情刻画 上每一人物都几乎没有重复,变化丰富、刻画细腻讲解:画面处理手法严谨高超——拿画中第一组中的一块朱砂色屏障为例, 先用墨勾线,然后曙红沿线分染出层次,再用曙红罩染,然后平涂三朱和二朱, 再用胶矾水加以固定, 之后再从绢后用朱砂加蛤粉平涂拖色,再用曙红从正面进 行分染,这样原来的墨线就被朱砂盖住了,再用曙红进行省线, 最后画上屏风的 图案。
这样这个小小的朱砂色屏风才算画完,经过了7、8 道工序后,画面出现 的效果既厚重又透明,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这时的的工笔人物画较之唐代更加细 致、精到5.到了宋代,人物画作品流传的较少,此时的山水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除了一些宫廷画师临摹古人的作品外,传世的仅有 宋徽宗赵佶的 《听琴图》 唐时的人物画画面多不画山水舟车等背景,而到了宋代的人物画多是配以背景 ㈠《听琴图》(中国传世藏画 P105)绢本 内容描绘一人抚琴,二人均沉醉于优美的琴声之中 绘画特点是人物描绘的精细入微,笔法细秀,设色精炼艳丽画面意境深 远,使人领略到在这幽静的园林中只有舒缓的琴声穿过,空灵而清远, 背景中松 竹仿佛和琴声一起轻舞摇曳, 栩栩如生,是赵佶人物画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㈡宋代一些 风俗画家 的作品也推进了宋代人物画的发展水平,代表作品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高 2.5 米,长 5.3 米) (中国传世藏画 P120-121) 内容描绘的是北宋时期在京都汴梁的忭河两岸的繁华生活景象 画面在人物造型、用笔着色、和构图穿插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全 卷情节安排波澜起伏、有张有弛,引人入胜,是人物风俗画中的经典之作。
6.元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是赵孟頫赵孟頫的人物画风格讲究“古意”与 “士气” ,画面取法于唐代的单纯朴素、形神兼备的绘画风格 代表作是《红衣罗汉图》 (中国传世藏画P170) ,纸本设色(在这里注意一 下,从元代起,宣纸的运用盛行起来,并逐步取代了工笔画对绢的依赖,占领了 主导地位) 绘画特点画面笔法简练概括,设色几乎接近于平涂的方法,神态生动,画 面展现出质朴、古拙的气息明代的人物画沿袭了宋代的画风,代表画家是唐寅、陈洪绶等 ㈠唐寅是“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之一,号称“江南第一 风流才子”,他的绘画风格 与其他四家有共同之处,即讲求“诗、书、画三者结 合,重视笔墨情趣 , 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的个性特征,题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构思精巧, 不落俗套 他经常采用比喻、讽刺的手法来嘲弄朝廷的腐化,世态 的炎凉 代表作是《王蜀宫伎图》 (中国传世藏画P230) ,绢本 描绘了四位乐伎,体态雍容华丽,光彩照人,但在画面的上部题诗却是在 嘲讽朝廷腐化堕落的生活状态 绘画特点是线条精致细劲,行转自然,如春蚕吐丝设色秀美而含蓄,艳 丽而不张扬,面部的刻画采用了“三白法”,即在额头、鼻尖、下巴这三个部位 施以白粉。
㈡陈洪绶,号老莲 ,明末最重要的人物画家性格怪诞、放荡不羁、不遵 循常理俗规, 绘画特点是创造出了“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风格,用线 平实、古朴,设色艳丽,富有装饰味道,造型多夸张、变形,人物面部多被拉 长、夸大,构图独具匠心代表作是《女仙图》 (中国传世藏画 P284)绢本 绘画特点线条粗重方折,简练流畅笔力挺拔劲健,人物面部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