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古诗压轴训练一、 课后古诗阅读重点:(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结构分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漂泊、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比拟手法,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以西大意概括: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模拟训练: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答案:A、闻道龙标过五溪;B、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运用拟人手法为朋友被贬谪到荒僻偏远之地感到深深地忧虑和关注,禁不住愁绪满怀3、诗中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苏轼诗“ ,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4、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是此诗的特点,试举赠别诗写作中的的其他手法?答:如李白诗“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于景,“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京城的街道上,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如酥远远地看去,仿佛有一点儿小草的绿意,可走近才发现没有什么绿意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远胜过绿柳布满京城的春末。
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1、 描绘一下“草色遥看近却无”景象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了出来,大地呈一片轻轻的草色,当你近看时,小草似乎偷偷躲起来,看不到什么颜色2、赏析:一二句紧扣“早春”描写春雨和草色写“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写“草色”具体入微,尤为传神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初春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润如酥”一句,令人联到与杜甫诗中的“润物细无声”都写出了春雨 滋润、轻柔 的特点而朱自清《春》中“ ”一句在此基础上更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的特点4、人们常引用诗句“ ”来形容老师工作默默奉献,潜移默化的特点三)《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整体理解: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从文字的面上看似乎批评的是歌女,而实际上是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这首诗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尤其是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1.这首诗押( )韵,韵脚是(沙、家、花 ),体裁是( )2.从表达方式上分析,此诗的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叙事 )第三、四句则是(抒情 )3.“烟笼寒水月笼沙”,历来被称为写景的名句,请作欣赏答: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运用“互文” 手法,通过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冷寂)的氛围4.《泊秦淮》中按诗人的活动,应该现有“夜泊秦淮”,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原诗为什么要颠倒呢?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效果。
也就是说诗歌先描绘图画再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要点:一是吸引读者,二是为点明主旨作铺垫)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作者是在讽刺商女吗?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答:这是一种曲笔手法,从文字的表面上看似乎批评的是歌女,而实际上是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的是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6.一个“ ”字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7.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答:表达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对只知道享受的达官贵人们的愤怒,对歌女们的同情四)《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相聚的欢乐的憧憬。
其中“ ”成了“离愁”的代名词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3、《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为什么重复出现?(答题要点: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答:“期”字的两次出现,一是妻子催问的归期,一是自己所答而叹的归期未定; “巴山夜雨”的重出,而一是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两者通过 “何当”一问,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这是作者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4、举例说明此诗的写作特色?答:1、反衬手法的运用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形象、细腻、含蓄、深刻5、“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的作用?答:推动情节的发展,将现实与未来的时空境界对接起来五)《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整体理解:飞来峰上一座高高的塔,站在上面可以看见日出。
不怕有云彩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站的很高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1、诗中的“浮云”作怎样的理解?答:邪臣蔽贤(从诗中用典的本意上来讲)或象征眼前的困难、挫折等(从诗句的象征义上来理解)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答: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等等见模考题答案)3、“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答:意思是: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借传说写飞来峰那耸入云天的气势,为下面的议论作铺垫二、课后古诗阅读的次重点:(一)《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理解要点: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1、通过《秋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答: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表现了诗人乐观心态和旷达情怀2、诗中第一句中的【自古】的意思、第二句中【春朝】以及第三句【排】和第四句【碧霄】分别什么意思?答:⑴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⑵春朝: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⑶排:推开、⑷碧霄:蓝蓝的天空3、《秋词》给与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第一句中的“僵”和“卧”对表现陆游的爱国之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答:僵卧说明陆游年事已高早已不是为国效力的年纪,但是他依然心怀国家,想为祖国尽一份力表现了陆游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2、自然界的“风雨大作”之声和陆游的“铁马冰河”之梦有什么关系?答:因果关系风雨大作的声音与铁马冰河的声音相似,由此使作者产生了此梦。
3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4、"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5、"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6、解释词语⑴不自哀:自己不感到悲哀 ⑵尚:还 ⑶戍:守卫 ⑷夜阑:深夜7、“尚”字的表达作用?尚字这里起转折作用,“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三)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整体理解: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1、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幽居在此,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生活啊写景中暗示了作者的山居之乐与恬淡超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