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槽与浅滩,,深槽与浅滩,深槽与浅滩,深槽与浅滩,2,,,心滩与江心洲 心滩是复式环流作用下在江心堆积而成的 心滩淤积高度超过中水位,便成为江心洲 心滩和边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心滩,金沙江 虎跳峡 入口,4,,,江心洲,5,(四). 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 洪水河床:基本河床 + 河漫滩 基本河床:中、枯水位河床(河漫滩组成河岸) 泛滥平原(冲积平原):极宽大的河漫滩 根据河漫滩的组成可分为: 石质河漫滩(侵蚀) 基座河漫滩 冲积河漫滩(堆积),,6,,7,,,8,,9,,10,,黄河的河漫滩与阶地,甘肃南部,11,,1.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雏形边滩 雏形河漫滩 (中水期出露水面,植物生长) 河漫滩 水动力条件、泥沙条件差异 滩面上的不同类型(微地貌) 滨岸砂坝 典型的河漫滩: 沿河河漫滩面 河漫滩洼地,,,,,12,河漫滩的形成过程,,河漫滩的形成过程,滨河床浅滩阶段: 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青时期的V 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
13,,,14,雏形河漫滩阶段,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 不断进行,凹岸继续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断扩大加高,以致在河流平水期也 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 这时,因河谷仍比较窄,洪水时水深和流速仍然较大,在谷底的堆积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质如砾石和砂等为主,而悬移质如泥和粉沙则被水流带往下游15,河漫滩阶段,,雏形河漫滩形成以后,谷底进一步扩宽,滩面再度淤高,洪水时由于滩面水深变浅而流速减小,洪水中的大量悬移质就可以在那里沉积下来,构成由粉砂及粘土组成的沉积层这样雏形河漫滩就发展成为真正的河漫滩16,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河流凹岸的侵蚀与凸 岸的堆积持续进行,可形成自由摆动的河曲, 如下图:,,,17,,18,19,,2. 河漫滩的沉积结构 二元结构: 河床冲积物(砾石、粗砂)---- 蚀余堆积 河漫滩堆积物(细砂、粘土),20,,河漫滩的特征,,,,,,河床,边滩,,,,,天然堤,泛滥平地,湖沼,,,,河漫滩具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 上部为较细的河漫滩沉积;河漫滩占据了谷底 的大部分,滩面向内侧缓缓倾斜21,22,23,24,,3.河漫滩类型及其微地貌 1). 河曲型河漫滩 滨河床砂坝(洪水期凸岸堆积)----洼地(平水期沉积物少)相间排列 迂回扇:凸岸一系列弧形垄岗状砂坝(鬃岗、垄岗)与洼地相间的扇形地 (鬃岗向下游辐聚,向上游辐散) 2). 汊道型河漫滩 砂堤(鬃岗、洲堤)---- 洼地相间分布 3). 堰堤式河漫滩 天然堤(粉沙、粘土)---- 洼地(沼泽、湖泊、泥碳层)---- 决口扇(粗物质),25,26,,27,,28,29,,30,31,,32,33,,4.河漫滩相(沉积物类型) 1).滨岸砂坝相区 物质最粗(细砂、粉沙)、沉积最厚、交错层理为主。
下部:细砂;水平层理为主,有交错层理 中部:细砂、粉沙;交错层理 上部:粉沙、粘土;水平、交错层理 2).滩面相区 粉砂、粘土;分布最广;水平层理 3).洼地相区 粘土为主;粘土、腐殖质淤泥层互层,34,,4). 牛轭湖相(古河道相) 泥碳层、腐殖质淤泥层、上覆河漫滩相沉积物,35,,36,,,37,,,38,,39,40,,,41,,42,,,43,(五). 阶地,河床不断下切,使原先的河漫滩地面超过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成为河流阶地 1.阶地形态 形态要素: 阶地面 ------ 稳定时期,侧蚀为主 阶地坎 ------ 不稳定时期,下蚀为主 (面、坎分别说明阶地发育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时期) 阶地级序: 由下向上标记(1、2;时序----下新、上老),44,,,,45,,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 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阶地,河漫滩,河床,阶地,46,,,47,,,阶地沉积物,48,,,49,,,50,,2. 阶地的成因 1).构造运动 间隙性上升: 上升(下切) 稳定(侧蚀、沉积) 2).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河流水量变化 河流含沙量变化 干、寒:Q、Sd 淤积(河口向上游增加,中游最大) 湿、热:Q、Sd 侵蚀下切(中游最大;上游Q小、下游Sd搬运) 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变化: 冰期 ---- 上游堆积、下游下切(形成阶地) 间冰期 ---- 上游下切(形成阶地)、下游堆积(埋藏阶地),,,,,51,52,53,54,,3). 侵蚀基准面下降 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引起侵蚀基准面---- 河口段I;向上游溯源侵蚀 裂点:溯源侵蚀所到达的这点 (裂点上游的河漫滩面----下游的阶地面----上游比下游少1级阶地),55,56,57,,,58,,3 河流阶地的类型 不同原则可划分不同类型。
按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可分为: 1).侵蚀阶地 由基岩组成,无冲积物,也称基岩阶地(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 形成过程:侵蚀----面、下切 2). 基座阶地 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冲积物;下部为基岩(后期下蚀深度超过冲积层厚度) 形成过程:面、斜坡,59,,,60,,61,62,63,,3).堆积阶地 全由冲积物组成(中、下游常见) 形成过程:侧蚀----堆积----下切(深度不超出冲积层厚度) 上迭阶地 下切深度、宽度均 < 前期阶地,新阶地物质叠置于老阶地之上(平原河流) 内迭阶地 与上相似,但新物质的范围、厚度 < 前期;下切深度一致至基岩(后期堆积小于前期) 4).埋藏阶地 早期地壳上升形成阶地,后期地壳下沉埋没阶地(另一种假埋藏阶地则是地壳长期下沉,冲积物一层迭加一层之上)64,,另外根据阶地的成因分类可分为: 气候阶地 、 旋回阶地(基准面变化)、 侵蚀阶地(弦状阶地:构造运动)、 河曲阶地 、 河流劫夺阶地 非河流作用形成的假阶地: 构造(剥蚀)阶地(水平岩层岩性不同引起的风化、剥蚀差异); 冲、洪积扇阶地; 滑坡、泥流阶地,6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