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点亮面试考官眼睛的350条名言警句:安危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释: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释: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释: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点亮面试考官眼睛的350条名言警句:治国篇天下为公孙中山)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释: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点亮面试考官眼睛的350条名言警句:用 察 育人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 (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 (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疑则勿用,用则勿疏 (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馋夫似贤 (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 (《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 (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三国?曹植) 释:慈祥的父亲也不能爱护没有好处的儿子,仁义的国君也不能白养着没有用处的大臣点亮面试考官眼睛的350条名言警句:严格执法篇出政施教,赏善罚暴 (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
宋?李觏) 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 (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李觏) 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 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 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 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赏不当功,则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