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3.积累古诗词教学重点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2.增加积累教学难点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八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新课教学( )分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板书:找课外书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2)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5.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板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示课件5)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出示课件6) ①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出示课件7,8)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师: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6.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书写指导: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平整端庄……7.日积月累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朗读这两首诗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0)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祖籍(今),出生于(今属)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出示课件11)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出示课件12)(4)学生读读背背5)当堂测试背诵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加深对修辞方法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意思,并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板书内容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找课外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语文园地八 读别人推荐的书 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说说诗句的意思课堂作业新设计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教学反思1.在“交流平台”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以交流内容为基础,引导同学们概括并拓展,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梳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教学中,在书写提示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设置“书写”的环节,没有当堂检验学生书写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提高备课素材古诗相关资料《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教育的好教材《其二》本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精彩片段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其一师:我们来学习《观书有感》其一,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古诗在朗读前,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朗读诗歌的方法生1:朗读诗歌前,要先划分节奏生2:朗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音律美生3:朗读诗歌的时候,节奏要不紧不慢生4:朗读的声音要洪亮生5:朗读的时候,要带着感情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现在,我请一位同学给这首诗划分节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同学们根据划分的节奏,大声朗读这首诗生自由读,齐读,个性读师:我们要根据节奏来朗读,在节奏处拉长读音,这样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从文字上看,却是写的田园风光思考:这风光和读书有怎样的联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我觉得从后两句可以看出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理解成要想使自己的知识更新,思想更新,一定要像有源头的池水那样,不断有新知识的注入。
师:你说得太好了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师: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生1:我们要加强学习,否则会知识陈旧,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生2: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滞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就会被社会淘汰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