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略12/29/2019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唐、宋、元、明、清代前期与中期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12/29/20192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v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v 口头传播 如谣谚v 木铎12/29/20193中国新闻传播史12/29/20194中国新闻传播史v甲骨文12/29/20195中国新闻传播史12/29/20196中国新闻传播史v金文12/29/20197中国新闻传播史12/29/20198中国新闻传播史12/29/20199中国新闻传播史12/29/201910中国新闻传播史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v1.邮驿制度的发展v2.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12/29/201911中国新闻传播史v 汉代纸片 秦朝活字12/29/201912中国新闻传播史v 汉代木简12/29/201913中国新闻传播史v3.邮驿令 v4.布告和露布v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v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主要被普遍采用的有童谣和谣言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情和民心的向背 12/29/201914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v(一)非文字载体v (1)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v (2)旗鼓,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的手段v (3)烽火,用于示警v (4)木铎,古时发布政令时用木铎召集民众12/29/201915中国新闻传播史v(二)文字载体v (1)甲骨:中国成熟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v (2)金文(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v (3)刻石v (4)竹简和帛v (5)布告;露布,指的是不加检封而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主要用于传递军事情报12/29/201916中国新闻传播史v(三)邮驿制度 12/29/201917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v一、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v 节度使办事机构:邸进奏院; 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进奏院官吏称为进奏官,只对节度使负责,不对中央政府负责,每隔一段时间,进奏院官吏要将京师动态和消息写成报告,寄或带给节度使12/29/201918中国新闻传播史v 负责人:进奏官、邸吏;v 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 状、报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各藩镇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书面报告)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
唐代进奏院状新闻内容很多,但只送节度使本人阅读,无复本因此,从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与宋代的性质有很大不同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 12/29/201919中国新闻传播史v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奏章,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v特点:不定期;有官文书痕迹;信息属朝廷政事活动;自行采集、筛选信息12/29/201920中国新闻传播史v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v 开元杂报 敦煌进奏院状12/29/201921中国新闻传播史v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v 官方的传播活动:除“报状”、“进奏院状”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等;v 非官方的传播活动: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v 题壁 v v 民间的传播活动;12/29/201922中国新闻传播史沈园“孤鹤轩”旁的钗头凤题壁 12/29/201923中国新闻传播史v 江南春绝句v千里莺啼绿映红,v水村山郭酒旗风 v南朝四百八十寺,v多少楼台烟雨中 12/29/201924中国新闻传播史v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v 根据是: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开元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馆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v 唐代具务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A、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12/29/201925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v一、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v 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v 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都进奏院;v 宋代邸报特征和内容12/29/201926中国新闻传播史v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v1.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v2.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v3.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12/29/201927中国新闻传播史v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v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12/29/201928中国新闻传播史v 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这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v 定本制度: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12/29/201929中国新闻传播史v二、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v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v “小报”的特点12/29/201930中国新闻传播史v特点: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v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v发行人广泛:包括邸吏(进奏官)、使臣(地方各州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v内容复杂: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时事性政治材料;v既有手写也有印刷;v读者广泛12/29/201931中国新闻传播史v小报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 12/29/201932中国新闻传播史v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v 众多传播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榜”;v “榜”的特点和作用。
v “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形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公布法令等12/29/201933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v一、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v 驿传制度v 驿用牌符12/29/201934中国新闻传播史v二、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v v “小本”的特点和“言禁”v “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v三、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12/29/201935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v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v传抄和发行的三个环节:v通政司:通政使为主官来自地方和在京臣僚们的奏章,绝大部分必须经过政通司,是朝廷信息的总汇12/29/201936中国新闻传播史v 六科:吏户礼兵工刑主要是将皇帝看过的,做了批示的,同意发布的章奏公开发抄,供在京各衙门和“邸报”传抄;同时,还负责记录皇帝接见大臣时的谈话和指示即承担了采集、记录和为邸报提供皇帝谕旨的工作 v 提塘:明制,各省派有提塘长驻京师,提塘相当于唐宋时期的邸吏或进奏吏提塘官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奏章中摘抄出来,经由提塘报房发出的官报通称为邸报12/29/201937中国新闻传播史v二、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v 明代“邸报”的别名;v 明代“邸报”的内容。
v 皇帝谕旨、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家的各类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社会新闻12/29/201938中国新闻传播史v三、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v 何甥: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v 民办报房很可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12/29/201939中国新闻传播史v四、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和急选报v万历邸钞:明抄本万历邸钞共32册,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包括删节、增加一些“摘由”,增加一些注释性的说明,并适当做一些综合所以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12/29/201940中国新闻传播史12/29/201941中国新闻传播史v天变邸钞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邸报的原件,记载的是当天发生的灾害情景12/29/201942中国新闻传播史v急选报:是保存至今的两份明代报纸原件之一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年间,用雕版印刷,内容是吏部急选官员的名单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是民间报房“邸报”外,众多“报儿”的一种有可能单独发行也可能做为附件随邸报一起发行这说明在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前后就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自称为“报”的印刷品,因此弥足珍贵 12/29/201943中国新闻传播史v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禁v六、明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活动v 属于官方的有塘报和告示;v 官方体制以外的有竹筹、揭帖、旗报和牌报等12/29/201944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节 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v一、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v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渠道:v 通政使司、六科、提塘;v 清代官报的内容:宫门抄、上谕、臣僚奏章12/29/201945中国新闻传播史v二、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出版的小报v 京塘指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v 省塘是指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v 提塘所办的报房有时也被称为抄房v 小报又称小抄;v 何遇恩、邵南山与文字狱12/29/201946中国新闻传播史v三、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v 清代的民间报房以公慎堂为最早,至少有30年的历史,是乾嘉时代最有影响的一家报房;v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之通称京报,同治以后,京报普遍加上的封面,普遍有了报头,报头通常是“京报”两个字自乾隆后,基本都是印刷;v 京报的内容: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v 京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12/29/201947中国新闻传播史v 清代京报12/29/201948中国新闻传播史v四、清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v v 辕门抄12/29/201949中国新闻传播史v五、清代早期和中期的其他传播活动v1.除利用官报外,清朝的封建统治者还广泛地使用过榜、帖示、告示等传播媒介来发布官方信息v2.这一时期的民间报房,除出版发行京报外,也附带出版和发售一些其他的出版物内容大多取材于京报,是京报的汇兑和延伸也有以传播文学艺术信息为主的唱本和小说等 v3.技术的发展为商品广告的出现作了铺垫 12/29/201950中国新闻传播史v六、中国古代报纸总结v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v(1)内因:这是根本原因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中国古代报纸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反映 12/29/201951中国新闻传播史v(2)外因:清代民间报房及其所办的报纸的没落,其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打进中国市场。
从主观来说,由于官方对这类报纸控制过严,办报人除照录科抄和牌示之外,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代报纸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从客观来说,则是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的近代化新式报刊的出现 12/29/201952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概况 v(1)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廷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