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刘梦淏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考古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它的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
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来治国若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一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一的B.多元的C.不排外D.包容性(2)对“中华文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
B.儒释道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地位同等重要C.中华文化同时具有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征D.中国文人的选择和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共通性3)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 (1)D(2)B(3)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解析】【分析】(1)A项,有误,由原文语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可知,此项说法与原文不符;B项,有误,多元强调组成部分的多样性,不是唯一的不属于“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C项,有误,根据“‘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一句可知,此项不正确;D项,正确 (2)B项,有误,由原文“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可知,儒释道地位同等重要不对,儒家自汉代一直占主导地位 (3)通读全文,根据结尾“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可知,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故答案为:⑴D;⑵ B; ⑶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⑶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即可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后一次拥抱徐树建 ①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
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⑪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⑬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⑭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⑮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 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 ⑯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 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⑰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 ⑱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⑲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有改动)(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爸去世时,给了爸拥抱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⑪自然段 (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5)简要分析本文第⑲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答案】 (1)接到母亲,决定给爸一个拥抱;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2)“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为拥抱代表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4)①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②接到母亲,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③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④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5)①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②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 【解析】【分析】(1)先明确“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和第四个情节,找到相关的事件,再按与示例相同的句式分别进行归纳概括临别时没有给父亲拥抱,回来后林海接到母亲的来电,决意给爸一个拥抱;但是后来林海很久未回老家,就这样一直欠着父亲一个拥抱,最后是父亲去世时,才给了父亲一个拥抱据此填写相关情节即可 (2)从父亲的语言来看,是因为“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看似无意的“拥抱”,在父亲的心目中其实是爱意的表达,所以他很看重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要能正确判断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这里的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林海心中的位置,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得知父亲的病情时,林海十分痛苦。
(4)从文中林海接到母亲的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欠父亲一个拥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孝心、懂事的孩子;从林海得知父亲病情时及回来家后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爱父亲的好孩子 (5)从语言方面来看,小说的末段内容简洁,但却有力,它既让读者感动,又引起读者的深思,属于耐人寻味式的小说结尾,这样使文章的主旨含蓄而又深刻 故答案为:⑴1、接到母亲,决定给爸一个拥抱2、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 ⑵“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为拥抱代表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⑷①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②接到母亲,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③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④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 ⑸①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②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解答时要结合题干的提示,注意示例的句式特征 ⑵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赏析对于语句的赏析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一般说来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三个角度,考生要仔细阅读语句或文段,选好角度进行赏析 ⑷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方向和理解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文段的位置,从内容、曾结构、表现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