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第八讲 《恒河大手印》元音老人 著恭敬法宝·开智慧眼居心诚敬·入道要门序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种高层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无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虽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处,讨个消息,然后悟烦恼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元音老人(李钟鼎老先生)以九十四岁的高龄,讲经说法,著书立说,不遗余力此书是继《佛法修证心要》的又一部巨著,反复叮咛,和盘托出,生动活泼,触类旁通,确是度生的宝筏,成佛的要诀希望读此书的志士仁人,开智慧眼,入无相门,大机大用,悲愿无尽,庶不辜负老人的一番苦心!一九九九年一月后学徐恒志拜序本文来自学佛网,光明佛坛分十五讲刊出,并在文后配有视频字幕版,敬请学习与收藏1293期第六讲,题目误为第五讲,致歉)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第八讲“令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与遮遣,即得法身自相 我们做功夫,要让心象河流一样,随弯就折自己毫无主观的住着,一切任运随缘,没有我见,亦无滞碍一切时都象流水一样,安然自在地流去,功夫就要这样做我们凡夫私心重重、妄念多端,什么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意;我要这样,就得这样才好,不然心里就烦恼;所以业障深重,不能见道。
我们现在用功修道,就要改变这种住着的妄习,要能够随缘就物,弯就弯、折就折,不能固执己见比如我们干工作,升就升,降就降,均无所谓不可因迁升而喜、下降即恼因为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自己,所以需能上能下我们学佛了,知道一切声色货利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心常空寂,没有烦恼,所以什么问题都好商量,什么事都能无私地负担起来,勇往直前地干假如大家都这样舍己为人地去做,社会就安宁,民族就兴旺,国家就富强所以学佛对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实在应该大力提倡 我们做事情时,不去管它成功还是失败,只是竭尽全力去做,成不喜,败不恼,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再接再厉地干若能做到思想坦坦荡荡,无曲无私,不动不摇,即自然证法身的本来面目同样,不因一起念,而生“心光被乌云所遮”想;也不因妄念息下时,而生“遣除”想因为一生起“离”与“出” 之念,就是妄上加妄,还是有所执着,不得解脱大手印是讲无为而作,一切无染,任运随缘,时时如此的,功夫较高一层,是较难做的假如一时做不到这样子,还要做其它功夫,等后面再讲 所以,我们须时时如此,念头来了不睬它、不压它,也不跟它跑,任运随缘,应万机而无住,这就是我们的法身自相我们自己的法性本来就是如此,它能随机起妙用,不是死在那里不动。
它反应非常之快,快得超过光速凡夫之所以反应慢,就是因为妄想多,象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光明放不出来,功能因而变小了一样发神通就是妄念消尽后,心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了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而佛性本具无穷神通妙用只要我们能够象流水一样地无心,任其自然,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心,时时这样任运腾腾,就能恢复法身的自相,而大显神通了法身自相并不是一念不起,死板板地什么也不知道它是活泼泼的,随缘起用、妙用无边所谓无念,不是说一个念头不起才叫无念,而是念起无住叫做无念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啊! 讲到空有,这对学佛的关系非常大,把空有的关系完全弄通之后,方能迅速进步做功夫的人总是说一切皆空,不要着有;而凡夫做事都是着有,空和有好象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这是因为大家对“空”、“有”理解不同的缘故凡夫说空,是一切没有;佛法说空,只是无体性,而不是无假相;所以说“即色即空”,而不是离开假相说空我们说空,不同凡夫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不住着假相的空,是“空即有,有即空,空有不二”的空所以,无念不是一念不起,而是念起不随不住,要搞通此理佛性真空,不是不显现,因为起用必显现故假如空了没有相,即不是自性了因为有心必有相,心就是相,相就是心,心相不二故。
我上次讲了,镜子里一定有影子,没有影子不成为镜子,所以佛性一定能显现色相,没有色相就不能称为佛性,因为没有妙用,佛性就变为死空、顽空了;但佛性不是顽空,它是灵明廓彻,能起一切妙用,能现诸般色相的,所以是“森罗万象心中圆” 讲到这里,说个故事给你们听听,镇江有个金山寺,寺里有个镇山法宝法宝就是苏东坡的玉带,玉带由一块块方玉用金线串起来的这玉带怎么留在金山寺了呢?原来苏东坡和金山寺的方丈佛印禅师是要好的朋友苏东坡的诗词作得很好,也是信佛修持者,自负功夫已到八风不动的地步佛印禅师要试试他功夫深浅,故意贬抑他说:“苏东坡的诗真是狗屁不值苏东坡听了这话,不禁心中大气,就大兴问罪之师,气冲冲地过江来责问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笑道:“好个八风不动,一屁就把你打过江来这是个笑话 有一次,苏东坡到金山寺来访问佛印禅师,禅师这时正在禅堂里领众坐香,那正是止静的时候,闲人不好进去苏东坡知道这个规矩,就在客堂里坐等佛印禅师出来这枝香坐完后又加了一枝香,所以出来很晚苏东坡等了很久,心里非常焦燥香完开静,佛印禅师出来了:“哎呀!苏大学士,请坐请坐苏东坡说:“嘿呀,你还叫我坐呀!我要在你这秃驴的头上坐!”他们是好朋友,在说笑话,骂禅师是“秃驴”。
禅师听了道:“噢,你要坐在老僧的头上啊?好、好、好,我有个问题问问你,你要答得出来,老僧的头给你当坐具;若答不出来,就把你身上的玉带解下来,给我们做镇山之宝苏东坡哈哈一笑:“随你什么问题,我都能一问十答,我的妙解很多,释义很广佛印禅师说:“好,我问你,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在什么地方坐?”意思是说你要在我的头上坐啊,我的身体是四大五蕴,是空无所有的,你怎么坐法?苏东坡想:四大是空的,五蕴本没有,一切都没有啊,那我落空了,坐在什么地方呢?不能坐在虚空里呀……想来想去,来回走了三圈,一时答不上来佛印禅师乘机叫小沙弥:“来呀,把他的玉带解下来,他答不出来了于是苏东坡的玉带就留在金山寺做镇山之宝了这就是空而有、有而空的公案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答,因空非顽空,有非实有,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心就是相,相就是心故不妨答他:“真空不碍妙有,就在你这假相头上坐!”或者就在椅子上一坐,说一声:“如是坐!”或者竖起一指,说:“就在这里坐!”更或竖起指问他:“在什么地方坐?”这些答案,随手拈来,正不必动脑筋也 有人问《金刚经》座主:“无人相、无我相,那么,谁说谁闻呢?”这个问题看来很难,无人无我,就无说无闻了,还能在这里讲经听经吗?其实《金刚经》是破相见性的,不是属顽空,事相虽无,佛性不无。
可以答他:“只说无相,不说无人我们的佛性,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大家如果把空与有、有与空的道理搞清楚,进一步绵绵密密地于一切时保任,不住相、不落空,就可以圆证大道了不然,我们一遇境相就粘住,不自在,何时得了? 宗下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来,开一个无遮大会就是一点儿没有遮盖,各述己见,直接痛快地呈示本性,圆证大道有个讲《华严经》的座主说:“在我们教下讲来,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而宗下说,一棒一喝就能成佛,这完全不符合佛的教导现在请问在座的诸大禅德,你们如果一喝能透得过华严宗所说的五教,我承认你们一棒一喝就能成佛,假如透不过五教,那就是魔说请你们哪个出来讲一讲?”华严宗把佛法分为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教义由浅入深,修法循序渐进当时赴会的禅宗硕德有圆悟克勤祖师,八十岁开外了,是大慧宗杲禅师的师父他用眼睛看了看四十多岁的净因成小禅师,净因成禅师会意了,便站出来,对华严座主说:“你这个问题不难答复,不值得在座的大祖师给你讲,让我小长老对你讲一讲我们先把五教的教义定一定:小乘教着有,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证,有生死可了;大乘始教讲空;大乘终教讲非空非有,既不是空,也不是有;大乘顿教讲即空即有;大乘圆教讲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圆融无碍。
是不是这个意思?”华严座主曰:“对!”净因成禅师大喝一声,问众曰:“你们听到没有?”众曰:“听到了!”成曰:“听到了,那就是有啊!透过小乘了徽宗皇帝当时着青衣小帽掺杂在大众中坐着,他关照丞相,不要讲出去,让他好好听听怎么讲过了一会儿,声音消散了,成又问: “你们现在听,还有声音吗?”众曰:“没有了!”成曰:“没有就是空,透过始教了又曰:“现在没有而刚才有,就是非空;刚才有而现在没有,就是非有这不是非空非有吗?透过终教了再者,若无刚才的有,现在说什么空呢?若无现在的空,说什么刚才有啊?说有之时空在有,说空之时有在空,这不是即空即有吗?透过顿教了大乘圆教呢?我一喝不做一喝用,尽管喝,没喝过,时时处处不着相吃饭没咬着一粒米,穿衣没挂着一丝纱尽管工作很忙,就象没有工作过一样这就是《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义,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说空之时,周遍沙界;空有不住,圆融无碍,这是最上乘的大乘圆教,是《华严经》所说的最高境界--事事无碍法界这也是禅宗的本质大众闻后,莫不信服赞叹,徽宗皇帝也点头不已佛法实在是最崇高的宗教,是最好的人生哲学我们能信受奉行,还有什么成败得失的烦恼啊?恒河大手印讲的是最上乘的佛法,我们既然十分庆幸地听到了这部法,就应依教奉行,时时令心如河流一样,无所住着地任运而作,才能证得法身自相。
“心起知为智慧功用,观照及一切时皆如是故放逸不修与勤积修习,其法性无增减 心里起了念头,应该知道,这是智慧功用,是法性的妙用不仅观照时是这样,一切时都是这样所以,放逸不修时,法性没有减少;勤积修习时,法性没有增加法性本身是不增不减的 我们不少人学佛做功夫,往往压念不起,以为一念不生地坐上十天半月、乃至十年八年,是好功夫殊不知,这样修死定,不得真实受用,不能出三界,只是压伏一时,一经翻动,妄念生起,更胜于昔纵不翻动,死坐在那里,有什么用啊?久久死定,会变成土木金石的真做功夫须活泼泼地在事境上锻炼,知道心念起处,是本性的妙用,不去着相,则智慧日增我们修行要成活佛,不是成死佛,要起种种妙用,利乐众生,这样才有价值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那不成了泥菩萨了吗? 前面讲过,见到本性之后,须要在事境上勤除习气观照,就是除习气的最好办法观照,就是佛性的妙用啊!不仅观照时是妙用,一切时都是妙用比如游山玩水、探亲访友、看戏跳舞都是妙用不是不能看戏,但不要被戏看了去,被戏里的情节转了去正看时,随着戏里的悲欢离合而频起喜怒哀乐,看过后还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脑筋老是跟着戏里的情节转,这个人这么好,那个人那么坏……这就叫做被戏看了去,这怎么行?看戏也能用功练心,看看这个心能不能被转动。
若能达到“犹如木人看花鸟”,就是好功夫了但这并不是说,戏里的好人坏人都不知道,戏的情节也不知道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成了死水一潭了吗?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分别取舍,不为戏里的情节所动看而不看,不看而看,丝毫无住人间事不过总是戏”,我们放不下这个,放不下那个,其实这都象戏一样虚妄啊!一口气不来,这场戏就演完了,执着它干什么? 我们做功夫,勤勤恳恳地用功,法身没有增加一分;我们放逸,法身也没有减少一分换句话说,我们成佛,法身没有增加一分,做众生也没有减少一分;升天没有增加一分,下地狱也没有减少一分它没有生灭去来,亘万古而不变美国有一位叫卢胜彦的“活佛”这样说:“做功夫,佛性(天心)就升上天,不好的恶心就降到地下去一个升上来,一个降下去,一颗真心分成两个,那可真糟糕透了!有的法师讲经时说:“假如我们做了坏事,做坏事的妄心下地狱;真心升到天上去也是把真、妄分成两个心他们不知道真心(佛性)和妄心原是一体,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心比如,水(喻真心)起了波浪(喻妄心),波浪就是水,水就是波浪,怎么有两个呢?有人问:“没有两个,为什么人家说三魂七魄呢?三魂七魄不是有十个吗?” 如果真是这样,一个人岂不变成十个了吗?不是啊!所谓“魂”者,属于阳,是光明无私的正气;“魄”者,属于阴,是黑暗污秽的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