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口说明书

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73KB
约13页
文档ID:165140335
路口说明书_第1页
1/13

目 录规划背景 1一、基本概况 1二、现状分析 2三、规划依据、范围 3四、规划原则及目标 3五、上位规划指引 4六、规划定位 5七、村域规划 5八、新社区规划 6九、建筑单体设计 8十、市政工程设计 9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十二、迁村腾地节约建设用地指标测算 10规划背景鄂州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城市,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是湖北省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鄂州“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鄂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奠定“一主、三新、十特、百新社区”四位一体城乡空间格局,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坚持办点示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一批起点高、特色明、效果好、影响大的新社区样板,建设百里长港,凸显“江、湖、港”生态特色杜山镇在“十二五”时期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任务,抓住机遇,彰显优势,特委托我院编制地处长港岸线、樊湖路----城区结合部的杜山镇路口新社区建设规划一、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杜山镇位于鄂州市主城区西郊,北临蒲团乡,西南临长港镇,南临三山湖,武黄高速公路、长港在境内穿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路口村位于杜山镇西北部,北抵华容区蒲团乡,南临泽林镇、西与东港村接壤,东为市原种场和武黄高速路口九十里长港穿村而过,樊湖线(S239)、武黄高速在境内立交2、建制沿革 1975年,路口村隶属鄂城县24个公社中的旭光公社;1983年成立鄂州市后,路口村隶属4个派出区的长港区;1987年,撤销派出区后,路口村划归鄂城区杜山镇管辖至今3、历史典故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至路口村,饥饿难耐时看见港边有跳上岸后晒干的鱼,遂吃了干鱼继续赶路后来考取功名感念干鱼果腹,在路口村修建庙寺,取名——干鱼阜4、社会经济条件杜山镇下辖9村1场1所,有10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国土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681.5公顷路口村下辖蔡家墩、雍家墩、柯家墩、李家墩、熊家窑、长棚子、邵家院、魏家湾、草场9个自然湾(13个村民小组)共有816户,常住人口3281人,人均年纯收入达4200元路口村拥有国土面积6.8平方公理, 其中耕地面积6451亩,水田面积612亩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种植以双季稻谷和棉麦连作,精养鱼池为主,是典型的“鱼米之乡”5、市政基础设施武黄高速东西穿村而过,樊湖线(S239)南北通过村域;村域接通了自来水,部分村民水井和自来水混合使用;村庄无排水明沟和其他设施;农户旱厕居多,污水以直排为主,污染较普遍;全湾有变电器1台,能满足工农业生产、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的需要;全湾农户装有固定,50%的村民有移动;有线入户率达90%。

6、公共服务设施路口“1+8”社区中心位于樊湖线(S239)与大寨港交汇处,“1+8”社区中心含文化健身广场、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办公室、警务工作室、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商贸交易中心、培训中心服务设施齐全路口村现有一所村办小学村内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点二、现状分析1、发展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路口村靠近鄂州经济开发区,处于百里长港的下游其至武汉市仅35公里,至鄂州市中心城区11公里,至黄石市34公里 (2)、交通优势:武黄高速、樊湖线(S239)穿村而过,武黄高速路口立交位于村内,其是鄂州市境内五朵金花之一;蜿蜒的百里长港从路口村中部穿过,从路口村经水路到长江19.5公里,到风景如画的梁子湖27公里3)、较好农业资源:路口村拥有耕地地面积6451亩(其中旱地2600亩,养殖面积2200亩,自留地面积800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该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合大规模农产品的种植,发展大农业的优势明显 (4)、较好的水景资源:百里长港、大寨港、胜利港在村域内纵横交错,形成了良好的水景资源条件和水乡空间形态特征5)、发展前景较好:路口新社区靠近经济开发区,依托长港的生态观光旅游走廊,发展特色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和主城区配套的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

2、存在的问题(1)村域产业布局问题农业资源潜力未能充分挖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产业体系2)用地与功能布局问题各小组的个人建房局限在各户宅基地上建造,无法统一规划布局,大多是见缝插屋,虽然近年来建造的民宅样式比较新颖,但样式并没有完全继承或优化地方民居的特色传统且杂乱无章,与环境配套不完善3)道路交通问题村内路网不通畅,断头路较多,狭窄的宅间小路既不符合消防救灾要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出行的交通需要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4)村庄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问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庄无雨污水排放沟、管系统,无污水处理设施,另外电线乱拉、乱牵等现象比较突出村庄卫生条件差: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且垃圾乱丢,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5)景观风貌问题建筑无民居特色,呆板、单调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绿化种植少,且无规律严重影响村庄的视觉环境6)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问题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需转变,文明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农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淡薄,垃圾乱倒、杂物乱堆等不文明行为比较多三、规划依据、范围1、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村镇规划标准》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百里长港示范区总体规划》《鄂州市杜山镇总体规划》路口村电子版地形图各项工程设计规范各级政府关于路口村建设的意见2、规划范围总体规划范围为路口村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680公顷。

路口新社区规划范围为31.7公顷,其中路口新社区二期规划用地面积7.9公顷四、规划原则及目标1、规划原则路口新社区建设规划要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合理确定示范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布局,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⑴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的原则规划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条件、资源条件,体现居民意愿,先规划、后建设,“量体裁衣”⑵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新社区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并小村为大村”的建设方针,新社区的建设可以将本村其它几个小组逐步迁出,迁出小组所腾出的用地将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⑶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乡村社会有其区别于城市社会的诸多特征,家庭、社区、邻里之间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空间关系都有,其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特殊性和合理性,在规划中不应忽视这些微妙的特征,而应该加以利用,以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社区形态⑷ 田园化的原则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坚持整体规划,对现有生态条件好的区域进行保护,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规划区内的各项用地职能与布局,为村民的居住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生活与生产条件⑸ 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的原则⑹ 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示范村建设,力求取得扎实的成效2、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目标是:通过规划实施,将路口新社区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和谐、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社区的典型示范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舒适宜人社区综合环境生态——由自然环境:水系、林木、野生动植物、田园、社区等构成自然生态系统单元,形成最基本系统单元生态的良性循环能力,同时达到资源(主要为土地)、能源(主要为沼气利用)节约的要求和谐——应在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指导下,全面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社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和谐,村民生产活动与文化生活的和谐,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的和谐,新村处处呈现出一派自然、文明、健康、和谐的景象特色——田园多姿,茂林修竹,果树飘香,民居错落,乡风淳朴,景色明丽,情趣怡然,成为颇具地方风情特色的新型社区五、上位规划指引 1、城乡总规指引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20)专题报告----《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与建设指引研究》明确提出在市域范围内构建111个农村中心社区的设想 ,杜山镇路口村定位为农村中心社区,具体功能为生态型社区 、旅游型社区 、水网型社区。

2、长港示范区总规指引《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百里长港示范区总体规划》确定长港示范区为鄂州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是城乡一体的先驱试点,是鄂州中部地区的产业核心,是宜居宜业的生活乐园,是华中地区的生态绿心,是观光旅游休闲圣地路口村位于长港返乡农民创业园,是设施蔬菜示范基地 按照“行、登、品、游、观、住”六个特色点打造旅游线路,将长港示范区旅游产业同鄂州市中心城区和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路口村是游长港、观民居的第一站长港示范区总体定位为“生态长港、吴楚水乡”,其中路口定位——滨港廊院六、规划定位 综合考虑路口各项优势条件和空间形态特征,以上位规划为依据,路口新社区规划定位为“新江南水乡——滨港画廊”充分体现了路口生态观光农业的特点和特色民居的概念1、江南水乡的空间结构形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镇”是水乡的空间组织原则,“粉墙黛瓦里巷、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空间特色水乡有丰富的空间层次:第一层次大环境:境内河港交叉 ,水、路、桥融为一体 ,建筑则依河而筑 ,刻意亲水 ,与自然地理环境融合在一起。

第二层次是室外环境 ,建筑群体规则 ,富有变化 ,巷道幽深 ,院落重重第三层次是室内空间 ,院落、天井,室内室外的空间穿透和流动水巷河道是水乡水上交通的要道 ,同时也是居民日常生活洗衣、洗菜、洗物、聚集、交流的主要场所,陆路街巷只是作为辅助系统 ,顺应河道布置 2、“新江南水乡——滨港画廊”的概念新江南水乡延续了传统水乡主要的空间形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时尚的概念,即现代科学技术、节能、居民生活习惯等七、村域规划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最佳配置生产力,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路口村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和推行产业化经营,做优做强第一产业构建名、特、优水产,蔬菜,优质稻三大主导农业板块1)在长港以南、以北的水面,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2)在村域中部建设“绿色蔬菜基地”,规划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3)在村域北部(武黄高速以北)和南部规划布置 “优质稻”基地4)沿武黄高速和长港沿线建设生态景观林2、发挥路口区位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林蛙养殖,梅花鹿养殖,凤凰薯业3、发展休闲农业:在长港以南依托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占地2000亩。

要依托毗邻国家级武昌鱼基地、省原种猪厂、市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武黄高速路口站的优势,培育蔬菜、水产协会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八、新社区规划1、基地位置路口新社区建设地点位于李家墩、熊家窑,即樊湖线(S239)北侧,大寨港两侧地段地块东邻武黄高速立交,南至樊湖线,规划总用地面积31.7公顷,其中规划净用地面积27.6公顷,二期规划净用地面积7.9公顷2、基地现状基地形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