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益阳市资源状况分析(共13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50KB
约13页
文档ID:227699930
益阳市资源状况分析(共13页)_第1页
1/13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 旅游发展环境分析一、益阳市的概况(一)、地理位置益阳,中国湖南省中北部的一个地级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302"~1125548",北纬275838"~293142",东西最长距离217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73公里跨越资水中下游,处沅水、澧水尾闾,环洞庭湖西南,系由雪峰山余脉和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倾斜地带益阳市地形西高东低,地势狭长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四邻东与岳阳县、湘阴县为界,东南与宁乡县、望城县接壤,南与涟源市、新化县相连,西与叙浦县、沅陵县交界,西北与、、、毗邻,北与华容县相连益阳东临长沙西接张家界,交通十分便利,距长沙只有67公里,距张家界200公里,到黄花机场更只要1个小时车程二)、自然环境 1、地势地貌:益阳辖桃江,安化,南县三县,沅江一个县级市和一个大通湖区,市区设朝阳、赫山、资阳三区占地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为全省总面积的5.83%,其中山地占39.71%,丘陵占10.05%,岗地占6.7%,平原占32.44%,水面占11.10%,拥有人口约460万境内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南半部是丘陵山区,属雪峰山余脉;北半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一派水乡景色。

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山色半成湖”南部山区最高处为海拔1621米,北部湖区最低处为海拔26米,南北自然坡降为9.5%2、气候:益阳全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温总体偏高、冬暖夏凉明显、降水年年偏丰、7月多雨成灾、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6.1℃—16.9℃,日照1348小时—1772小时,无霜期263天—276天,降雨量1230毫米—1700毫米,适合于农作物生长三)历史沿革据现今考察追溯,早在晚期,区境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物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马路口、江南,北河口,和等地,就已形成村落进入后,在今、,沅江市莲子塘以及新桥河、长春,赫山区赫山庙、龙光桥、一带,聚居村落已趋密集以前,区境属《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荆州管辖,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属益阳之得名,据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清人有“益阳赋”云:“益水所经,水北曰阳,县以此名看来,经流益阳之大江,古或为益水街市在江北向,故称益阳有趣的是,益阳的名字,几千年来无论辖地怎么变异频繁,它一直没有改易过名称,这在中国地名中是比较少见的 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益阳新桥河、、舞岭、莲子塘、一带,均有密集的聚居群体据《禹贡》载,今益阳地区远古属荆州春秋时为楚地,战国时隶楚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灭楚,立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初置益阳县包括今日之、益阳、、各县和益阳市、的全部以及、、、和市的部分土方,范围广达18000平方公里今益阳地区所辖县、市,除沅江部分和南县外,均在古益阳版图之内西汉,郡县与封国两制并行今益阳地区分属长沙国,武陵郡,统隶荆州刺史部东汉,沿袭西汉州、郡、县制,废长沙国为郡今益阳地区分属长沙国、武陵郡,统隶荆州刺史部三国鼎立,吴、蜀分荆州这一时期,荆州处于魏、蜀、吴逐鹿争雄的疆场后,曹操退出南方,吴、蜀为争夺荆州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争斗公元207年先为蜀夺取索取荆州未成时,乃派夺取长沙刘备为救长沙,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令屯兵益阳与吕蒙相拒《吴志传》载:“宁随鲁肃益阳拒关侯,侯择精锐五千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渡肃选兵益宁,宁乃夜住,侯闻之,住不渡而结寨营鲁肃则则率程普、甘宁据城东南龟山屯驻,于陆贾山溪口约会关羽这次约会,便是名震千古的“单刀会”而益阳城垣,即为肃筑土城屯兵所建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长沙西部都尉设置衡阳郡,益阳属于衡阳郡。

这时分置南部地方设新阳县(即今宁乡),公元266年又从西部地方分设(今新化和新邵县的一部分),益阳县疆域开始缩小公元280年,晋灭吴后,分全国为20州,益阳属荆州南朝宋时(公元420年),改衡阳郡为国,益阳属于衡阳国,又划给湘阴一部分土地齐时(公元479年)复改衡阳为郡,直到梁时仍属于衡阳郡、药山郡、武陵郡、巴陵郡、南平郡隋朝时分属潭州、岳州、朗州和澧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全国为10道,开元中分为15道,道下州郡并称益阳随潭州、长沙郡时更所属,变迁不定四次之多[3]五代,十国割据,湖南属楚国公元907年)益阳属公元923年)为楚国,益阳属长沙府公元951~959)益阳属潭州府宋朝,初分天下为15路,后分23路,南宋为16路,路高安抚司,直隶京师,路以下置府、州郡、军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益阳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以益阳梅山等地方分置新化、安化等县宋史神宗本纪载:五年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名为“归安德化”之意公元1279年,灭南宋建元朝,置路,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以益阳县有万户升为益阳州,属潭州路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随潭州路改为天临路属。

明朝分全国为13省,省高司(后改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置府、州、司,益阳属湖广行省,即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长沙府 明代洪武初(公元1368年)复降益阳州为益阳县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清采用“省”、“道”、“府和直隶厅、直隶州”、“县和散厅、散州”四级制,初分全国为18省,后为23省,省高总督、巡抚、驻布政使司益阳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郡公元1852年10月20日,统率太平军经长沙转战益阳,改益阳县为“得胜县”这是益阳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短暂更名民国初,分全国为22省、4特区,后增至35省及西藏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湖南废府、厅、州,长宝道改为湘江道,辖益阳民国十一年废道,益阳属于省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湖南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益阳属第1区;后又调整为10个区民国29年(1940年),湖南省府以原9个行政督察区辖境过广和督察不便,将之调整为10个同年4月,划益阳、安化、、宁乡、汉寿、沅江等6县,组成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是为区境地区一级行政建置之始南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常德)民国33年(1944年),侵华日军大举进犯,湖南部分地域沦陷,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名存实亡。

省政府遂设安化、沅陵、洪江3个行署,作为非常时期省政府临时派出机关,分领各县安化行署是年10月18日于安化县梅城建立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均为安化县行署领辖翌年7月31日,安化行署撤销,恢复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湖南各地相继解放,国民党政府在湖南的统治宣告结束,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随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省临时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后,湖南省设1个省辖市、10个专区专区设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益阳专区于1949年8月成立,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关区,辖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沅江、汉寿6县1950年3月,益阳县城关区改为益阳城关区,升为县级;同年9月,建立益阳市,直属益阳专署领导1951年4月,省政府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100万人口左右的大县,领导困难,可以划小”的指示,析湘乡县第九、十区,安化县第三、四区和兰田镇,以及邵阳、新化县部分地域,置兰田县;析湘乡县第三、六、七区,置永峰县同年七月,析益阳县第六、七、八、九、十一区,置桃江县,均属益阳专区管辖当时,全区共辖9县、1市南县则属常德专区1952年11月,益阳专区建置撤销,原辖宁乡县划属湘潭专区,湘乡、、涟源3县划归邵阳专区,益阳、桃江、安化、汉寿、沅江5县及益阳市划归常德专区,历时10年。

其间,益阳市于1953年4月改为省辖市,授权常德专署领导,1958年7月改为益阳县领导,但1961年复改专区辖市,仍由常德专署领导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区建置,专员公署驻益阳市桃花仑,辖南县、沅江、华容、益阳、宁乡、桃江、安化7县和益阳市大通湖、千山红、金盆、北洲子、茶盘洲、钱粮湖6个国营农场,同时划归益阳专区管辖1964年9月,华容县及钱粮湖农场划归岳阳专区1968年,益阳专区改称益阳地区1983年7月,宁乡县划属长沙市至此,全区辖益阳、桃江、安化、沅江、南县和益阳市,及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5个国营农场和大通湖渔场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5月,新的中共益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益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原益阳县、益阳市分别以资水为界,以南改为赫山区,以北改为资阳区7月1日,“益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益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益阳市委员会”正式挂牌从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的成立益阳市辖3县(南县、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区(赫山、资阳)、5大国营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

2000年12月18日,中共大通湖区委员会、大通湖区管委会成立5大国营农场撤销场部所在地改设建置镇大通湖区由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4大国营农场合并而成;茶盘洲农场改茶盘洲镇划归沅江市管辖市辖境包括3县、1市、3区(赫山、资阳、大通湖)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概况2014年,益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25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4.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3.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5.8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28596元,折合4673美元,增长10.2%全年公共财政收入94.91亿元,其中59.44亿元;全年财政支出231.87亿元中税收收入72.88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8%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6%2、第一产业2012年,益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4.7%益阳市粮食播种面积414.0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其中稻谷366.33千公顷,增长1.5%油料133.44千公顷,增长1.6%;棉花40.26千公顷,增长5%蔬菜102千公顷,增长10.8%。

粮食总产量241.82万吨,增长3.3%,其中稻谷225.54万吨,增长3.3%全年出栏肉猪477.01万头,增长5%;出笼家禽2964.2万羽,增长8.1%;水产品产量31.22万吨,增长14.5%2012年,益阳市粮食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18.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油料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4%,下降0.1个百分点;棉花所占比重为4.5%,下降0.7个百分点;蔬菜所占比重为17.6%,提高1.1个百分点生猪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22.6%,下降1.4个百分点;家禽所占比重为8.6%,提高0.3个百分点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稳步发展益阳市纯林产值达13.2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涉林产业总产值14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16.73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44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5.43万千瓦3、第二产业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5家,完成增加值383.1亿元,增长15.4%,增速居湖南省第二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56.9亿元,增长15.3%;重工业增加值226.2亿元,增长15.5%。

重点产业不断壮大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329.2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1%益阳市九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9家,实现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17.3%益阳市新产品产值44.6亿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