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丛神经的组成,L4前支的余部 L5前支 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骶从主要分支,臀上神经 L4---L5,S1 臀下神经 L5 .S1,S2 阴部神经 S2,S4 股后皮神经 S1---S3 坐骨神经 L4,L5,S1---S2 1.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2. 胫神经,1 臀上神经 L4---L5, S1,臀上神经(伴臀上动静脉)→黎状肌上孔→盆腔(穿行于臀中,小肌间)→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臀上神经 损伤 L4---L5, S1,大腿不能外展,内旋力弱 大腿呈外旋位 患者用患肢站立时,站立不稳,骨盆和身体均向健侧倾斜,,2 臀下神经 L5, S1, S2,臀下神经(伴臀下动,静脉)→黎状肌下孔→盆腔→臀大肌,,臀下神经 损伤 L5, S1, S2,臀大肌瘫痪,臀部隆起消失 伸大腿无力,从坐位起立,跑步,跳跃,上楼均很困难,,3 阴部神经 S2---S4,阴部神经(伴阴部内动,静脉) →黎状肌下孔→绕坐骨棘→坐骨小孔→坐骨直肠窝→会阴部,外生殖器 主要分支有 1 肛神经 2 会阴神经 3 阴茎背神经,,4 股后皮神经 S1----S3,股后皮神经→黎状肌下孔→臀大肌下缘浅出→股后部和腘窝的皮肤,,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总体观,,坐骨神经→黎状肌下孔→盆腔(行于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大腿后面→股二头肌深面下降→腘窝上方(分为胫深肌和腓总神经),★ 5 坐骨神经 (全身最粗大) L4,L5,S1—S2,坐骨神经与犁状肌解剖关系的变异,干性坐骨神经痛与犁状肌综合征,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粘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肉上下孔变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犁状肌综合征。
二者鉴别: 犁状肌综合征:直腿抬高60度以前阳性 犁状肌紧张实验阳性 干性坐骨神经痛; X光有助诊断,5.1 胫神经 L4, L5, S1—S3,胫神经(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腘窝(与腘血管伴行)→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过内踝后方→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及其皮肤,5.1 胫神经 L4, L5, S1—S3,腓肠内侧神经(由胫神经发出,伴小隐静脉下行)→同腓肠外侧皮神经(发自腓总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外踝后方→足背和小趾外侧缘的皮肤,,小隐静脉,胫神经损伤,足不能跖屈,内翻力 弱,不能以足尖站立 足呈背屈及外翻位,出现“钩状足” 足底面感觉障碍,5.2 腓总神经 L4,L5,S1,S2,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内侧向外下行→绕腓骨颈→小腿前→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浅神经→小腿外侧群与前群肌之间→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小腿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传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面下部,足背和第2—5趾背侧皮肤),,皮支,腓深神经,腓深神经(伴胫前动脉)→小腿肌前群肌之间→发出肌支→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皮支分布于第1,2趾背面相对缘的皮肤),,腓深神经,,腓总神经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并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行走时呈跨域步态 感觉障碍在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