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洛诞生的红军劲旅商洛诞生的红军劲旅————红七十四师红七十四师1935 年 9 月,中共鄂陕、豫陕特委合并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委,组建成立了红七十四师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红七十四师不仅没有消亡,而且逐步成长壮大,并为巩固和发展鄂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和陕甘苏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本文作者在查阅了《陈先瑞回忆录》、 《中共商洛历史》、商洛部分县(区)党史正本和部分有关红七十四师的回忆文章的基础上,对这段历史做以梳理,以便大家对这支诞生于商洛的正式红军部队有一个简明的了解英明决断 劲旅诞生1935 年 7 月 30 日,鄂豫陕省委为“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集中力量以新的进攻策略消灭敌人……”之目的,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 4000 人,离开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鄂豫陕省委离开根据地前,向鄂陕、豫陕特委发出的两封指示信被叛徒赵九海(时任鄂陕第三路游击师特务队队长)抢走留在根据地的鄂陕、豫陕特委和各路游击师失去了省委的统一领导,也得不到主力红军的消息,仍按原计划在根据地内线进行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斗争8 月底,鄂陕、豫陕特委先后得知省委已率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不回根据地的消息。
9 月初,两特委先后两次会合于商南县赵川镇西北的梁家坟,商议行动计划9 月 10 日起,召开了为期 4 天的2联席会议,省委常委李隆贵,委员郑位三、陈先瑞,两特委成员方升普、曾焜等参加会议决定:合并鄂陕、豫陕两特委,成立中共鄂豫陕特别委员会(又称陕南特委);继续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将各路游击师和游击大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方针是跳出包围圈,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同敌人“兜大圈子”,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10 月 3 日后,豫陕游击师各大队,鄂陕 3 路游击师,山阳西区游击大队陆续到达梁家坟乡碾子坪村火神庙、大西沟、小沙沟、碾子坪一带集结10 月 6 日,集中于碾子坪中坪大西沟口,合编成立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原豫陕游击司令部 4 个大队编为一营,原鄂陕游击师第三、第五、第七路游击师编为二营,鄂陕游击总部战斗营一部和豫陕游击司令部便衣队编为手枪团其余编为师机关、警卫连、通信排、看护排全师约 700 人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副师长兼参谋长方升普,政治部主任曾焜,师政治部组织科长李书全、宣传科长李庆柳披荆斩棘 绝境求生红二十五军主力北上后,鄂豫陕根据地内的形势急剧恶化西安绥靖公署集结 20 余团的兵力,对根据地实施划区“清剿”,欲把刚刚诞生的鄂豫陕特委和红七十四师扼杀。
袁家沟口、蔡川、峦庄等被称为“红军窝子”的地区,大批人员遭到杀害,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农会组织被破坏,被迫转入地下或停止活动一时,根据地内狼烟四起,烧杀抢掠后惨不忍睹面对严峻形势,特委统一了党和红军今后的活动方针:采取同3敌人“兜大圈子”的办法,摆脱敌人重重围困;避免同敌主力作战,在边区广大地区打击民团和保安;在运动中求生存,开辟新路,发展红军10 月中旬,红七十四师经山阳、镇安、柞水西进,袭击宁陕,占领佛坪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后,回师商洛12 月初,特委率领红七十四师到镇安县青铜关以东的月西沟这时国民党第四十军第二三 0 团一营已先期达到青铜关,堵住红七十四师进路,其第二三二团三营在后紧逼,企图前后夹击,消灭红七十四师特委决定利用青铜关山峰陡峭、谷深路隘、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和尾追之敌尚远的时机,以小股兵力在月西沟诱敌,主力在青铜关设伏敌军误以为是游击队,两个连以密集队形顺沟内开进红七十四师一营在左,二营在右,手枪团两个班断后,对进入伏击圈之敌以勇猛打击此战毙伤敌营长以下百余人,缴获长短枪 180 余支,轻机枪 4 挺至此,国民党对根据地第三次“围剿”、对红七十四师的第一次“围剿”宣告失败,根据地局势趋于好转。
青铜关伏击战取胜后,鄂豫陕特委和红七十四师进入镇安、柞水、宁陕三县交界的菩萨店,建立了菩萨店区苏维埃政府12 月中旬,特委再次西进,快速攻克宁陕县城,全歼宁陕保安团 300 多人,随后以宁陕、佛坪为中心开展土地革命1936 年 4 月上旬,红七十四师东进豫陕边沿途打垮商县黑山街、龙驹寨、庾家河、峦庄,卢氏县的官坡、兰草、五里川等地民团,缴枪 130 余支4 月中旬,特委率领部队沿豫陕边南下,在西峡、西坪、富水关、荆紫关等地消灭保安团 300 余人,缴枪 200 余支经过千里游击,鼓舞和指导了各地党政组织的活动,配合各地游击武装镇压了一批反革命分子,沿途的国民党地方政府和保安团队极为惊慌商县龙驹寨邮局 4 月 34日“快邮代电”惊呼:“陈先瑞股匪忽又窜至商县黑山街、关坊(今上官坊)一带,商县至山阳电讯亦不能通 ”“经商县民团驻剿,非惟获胜利,反被该匪等冲散”,红军“东西无方,去来无定,昨于彼而今忽此,令人防不胜防”4 月下旬,特委率部到商南县梁家坟,对红七十四师成立以来的行动进行总结,研究今后的行动方针,决定甩开豫陕边聚集的敌军,迅速西进巩固宁佛中心区会后,经丹凤竹林关西进,在山阳漫川关消灭民团百余人,缴枪 60 余支。
战后,继续西进,击溃旬阳县桐木沟民团到镇安县曹家坪(今属柞水县)时,将宋登贤领导的“神团”改编为抗日抗捐军(于 1936 年 12 月该军正式编入红 74 师,列为补充团)途中,特委向广大群众散发了翻印的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6 年 5 月中旬,特委为粉碎绥靖公署的第五次“围剿”,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发挥红军地形熟、善于山地行动和游击战等长处,相机消灭敌人特委书记郑位三、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和师政委李隆贵分率红一、红五、红六团,活动在镇安、柞水、蓝田周边,鄂陕边和汉水以北的汉阴、旬阳地区,先后歼敌 280 余人,缴枪 350 余支,打击了地方民团和一批反动土顽势力国民党妄图在 3 个月内消灭鄂豫陕苏区和红军武装的第五次“围剿”破产11 月中旬,红七十四师进至豫陕边,在富水关与驻商县的国民党别动总队一部和商南县保安团千余人遭遇,红七十四师全部兵力投入战斗,激战近 1 小时,毙敌近百人,俘敌中校军官 1 人,缴获不少长短枪和机关枪,红军仅伤亡 10 余人富水关大捷后,红七十四师沿豫陕边北上,转入洛南,歼灭灵口、石家坡民团,来到华山脚下转了 3 个大圈,并派 50 多名战士登上华山,张贴标语,虚张声势,5制造了远近闻名的“红军闹华山”活动。
后来毛泽东同志接见陈先瑞时称赞说:中央红军东征,你们在那边闹华山,配合得很好呀!策应事变 走出商洛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爆发商洛地区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是西安东南重要门户,也是国民党亲日派由华中进攻西安的捷径,在阻止亲日派由华中地区向西安进攻,保卫西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36 年 12 月中旬,经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方协商,调由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等部组成的红十五军团南下商洛,协同友军阻止亲日派进攻西安红十五军团途经咸阳时,周恩来特地从西安赶到咸阳告诉徐海东、程子华等同志:西安事变和平谈判已初步达成协议,张学良不听劝阻,亲自送蒋介石到南京去了现在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很混乱,你们要迅速开到商州一带,坚决阻住向西安推进的国民党军,以全力支援东北军和西北军12 月 20 日,即周恩来同志到西安的第 4 天,中央即派西安事变前派往杨虎城部队工作的李涛,带领干部十多人,携带电台,从西安出发与驻蓝田县灞龙庙的红七十四师联系22 日,中共鄂豫陕特委在灞龙庙召开扩大会议,由李涛传达周恩来的指示24 日,红七十四师改编为抗日南路军(对内仍称红七十四师),军长陈先瑞,全军共 1700 余人,由鄂豫陕边区军政委员会指挥。
1937 年 1 月,抗日南路军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向东开拔,进至灵宝、潼关之间,履行三方联军拟定的作战纲领,阻止国民党亲日派部队入陕1 月中旬,周恩来电令抗日南路军回师商县,与红十五6军团会合,支援东北军和西北军制止国民党亲日派的军事进攻,保卫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成果1 月 22 日,抗日南路军和红十五军团在商县城胜利会合,并归红十五军团指挥抗日南路军司令部设在城外东关的娘娘庙,部队驻扎在城南侯家塬、四合村一带,向山阳方向警戒2 月 5 日,红十五军团奉命从商县北撤,开回甘肃庆阳驿马关蒋介石对抗日南路军的去留十分敏感,向在南京的中共代表潘汉年提出“要求陈先瑞开渭北”毛泽东于 2 月 4 日电示周恩来转告蒋介石:“陈先瑞部宜暂在陕南,即使要北开,亦待将来再开为好”;7 日、8 日,又两次电示周恩来:“该部是陕南土著部队,不愿意开渭北,无法勉强且顾(祝同)已许留陕南”,要“向顾与蒋谈”, “坚持该部在陕南”2 月 8 日,抗日南路军对外复用红七十四师番号,由商县城撤出,移防镇安、柞水、宁陕三县,很短时间就有 400 多名青年农民参加了红军1937 年 4 月,红七十四师 2100 余人奉命撤出根据地,移住长安县大峪口。
8 月 25 日,红七十四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参加抗日战争尾 声政治斗争是以军事斗争作后盾的1935 年 9 月 10 日的梁家坟两特委联席会议是在内无领导,外有围困,根据地处于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会议关于成立鄂豫陕特委、组建红七十四师等决定,在危难时刻巩固和发展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也挽救了根据地内分散的游击武装新成立的红七十四师在随后开展的土地革命和7对敌斗争中,克服重重困难,与十倍于己的敌军周旋,打破了三次“围剿”,歼敌两千余人,自身在艰难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由 700人发展到 2100 余人,成为一支善打游击战的红军劲旅注:全文刊发于 2012 年 8 月 25 日《商洛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