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图知识【考纲要求】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3.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知识讲解】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1)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没有单位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① 图幅大小相同时a.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b.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c.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② 实地范围相同时a.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b.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3)比例尺扩大一倍,图幅将扩大比例尺倍数的平方(4)、相同大小和形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若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其水平范围就越小,坡度就越陡,反之,水平范围越小,坡度也就越缓5)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比例尺缩小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例题1、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例题2、按照1: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______厘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_______厘米104厘米 110厘米)例题3、在1:比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是我国的_________长江)例题4、在比例尺为1: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公里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
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_厘米6160千米 1: 8.8厘米)④相同大小和形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若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其水平范围就越小,坡度就越陡,反之,水平范围越小,坡度也就越缓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4)比例尺的表示方法①数字式②线段式③文字式2、地图上的方向(1).普通地图方向判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该类型判定最简单,但用途最大)2).有指向标地图方向判定,指向标指北,然后定出东西,判定出方向如图1.8中A在B的东北方图1.9中OA为北回归线以北某学校升旗的旗杆,OC为一天中最短的日影,B处有一棵大树,OC垂直与OB,大树在旗杆的何方位?(正东)(地平方位北、东、南、西,按顺时针方向排列3).经纬网中的方向判定(关键是如何定东西和南北)图1.10中,A在B的西南方图1.11中,C在D的东北方(图上CD经度差大于180,判定方向时,应从小于180的一侧判定)在图1.11中,A在B的西南方,B在C的正东或正西方3、图例和注记图例(文字、符号)和注记(数字)3.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基本特点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批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拨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呈闭合曲线,中间高为山峰,中间低为盆地(凹地形)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线略呈平行状山谷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上叫山的垭口)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工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的判读技巧可通过如下过程获得:首先观察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通过比较等高线分布规律和实际地形间的关系,可将等高线的规律归纳为“等高闭合,疏缓密陡”和“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其次,通过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出等高线地图判读的“七步法”:①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这是地形的走向;②看等高线的的密度,密度越大,坡度越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该坡为凹坡,反之为凸坡;③看极值,它表示某区域海拔的最大与最小情总;④看等高线弯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等高线弯曲为山谷,反之为山脊;⑤看等高线是否重合,重合处为徒崖,其顶部海拔范围在“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数值与该数值加一个等高距之间”,底部的海拔范围在“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数值与该数值减去一个等高距之间”;⑥看是否有示坡线,它表示海拔小的方向;⑦看是否有局部未知闭合等高线,该处海拔不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其海拔可能“大于大的”,也可能“小于小的”,即该闭合等高线与相邻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可能为0,也可能与全图的等高距相同⑴、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例5、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C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B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D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③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例题6、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B )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0米④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700 800 900900 800 700山谷山脊4.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图的绘制(1)根据要求选剖面线以图1.12为例:剖面线AB投影到剖面图上,作为水平线A′B′,以水平距离做横坐标2)画矩形,一般矩形长度要与AB等长,即水平比例尺要与原力一致3)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4)作平行虚线与垂线平行虚线是按照垂直高程从纵坐标引出的平行线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垂直向下所作的虚线,它与平行虚线在对应的高程下上相交于一点5)连点成曲线将各小点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即成为沿AB线 剖面图5、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图的判读方法:①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②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③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6、作用: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要点精析】一. 关于地势高低的判断:1.在等高线图上可根据等高线的高程判断,试作一线段与两相邻等高线相交,高程大的一方地势较高。
如怎样判图1-01中河流在AB段的流向?从该河穿过CD段时的高程变化可知河水是从C流向D,故该河在AB段的 图1—01流向是从B流向A2.地形图上,可根据红橙黄绿辨认高低起伏 3.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地形的高低变化如朝鲜半岛上的河流大多是从东流向西,所以朝鲜半岛的地势是东高西低二.关于陡崖高度的计算:设陡崖高度为H,在陡崖处集合的等高线的条数为N,两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为K,则陡崖高度为: H=(N-1)K~(N+1)K又如右上图中的陡崖高度H,因其N=4,K=20m、所以陡崖高度在60m~100m之间三、 关于坡度的计算:1.根据图上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算出某地段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如图1-02中AB段的水平距离为700 米,高差约125米,BC段的水平距离为200米,高差同样为125米2.用高差除以水平距离即为该地段的坡度如图1—02中A B段的坡度为0.1786,BC段的坡度为0.0625 图1—02四.关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首先要确定剖面位置线,然后确定剖面位置线与每一条等高线相交处的高程和在剖面图上的对应位置点,将这些点连成线即成剖面曲线。
见图1-03) 图1—03五.关于在地图上选线选址: 利用等高线地图可以选取水库坝址,确定桥梁、隧道路及公、渠道等的位置水库坝址应选在一个盆地形积水区河流排出的最狭窄处;桥梁、`隧道、渠道等的选址, 主要考虑线路在跨越山谷或穿越山脊的两端应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图1-04 :MN为水库坝址;桥梁AB的两端A和B与隧道CD的两端C和D都处在同一个高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