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36KB
约6页
文档ID:366884965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_第1页
1/6

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是从介绍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始的学生先整理关于地球的已有认知,再通过对比、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展开后续的研究学习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开篇设计,也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开篇设计 由于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通过制作模型与模拟实验进行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而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也会把已有认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本课也是通过模型制作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在后续的各个主题的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学生分析】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感尚未完全建立,空间感知能力、想象力非常有限受此影响,学生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动手制作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单元的学习积蓄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2.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2.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3.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难点:提出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问题;能较准确地表达出地球结构、地球海陆分布以及地球自转的特征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泡沫球自备材料:橡皮泥地球结构模型、抹油的小刀(防沾刀)、笔头较宽的彩色笔、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抹布、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一份教学过程】一、聚焦1.看图引入展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辨认地球,并追问:“你之前学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在科普书上又看过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你又有哪些萦绕心中的未解之谜呢?”2.过渡。

谈话:相信每位同学都了解过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也会有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们都写在活动手册上?设计意图:在问题抛出后,并没有让学生立即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知与所想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是在培养学生精细加工信息的习惯二、探索活动一:写“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提出想知道的关于地球的疑问”1.明确活动要求1)可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自行添加气泡2)按类别填写气泡图3)提出的问题下面留出空白,方便记录答案2. 小组内交流“我们的认知”学习新的知识,核对自己的分类是否科学,并修改自己的气泡图3. 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板书学生提到的地球知识以及科学问题只记录问题,不做解答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把已知的知识记录在气泡图中不是难事,而把已知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填写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重点提醒学生构思好了再写在展示感兴趣的问题时,只展示问题,不做解答,让学生的求知欲处于“愤而待启,悱而欲发”的状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索问题答案的动力活动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1. 谈话:科学家探索此类问题时,会根据已知的知识,制作出初步的模型,进行各种探究实验,寻找新知,并根据新的知识不断修正模型。

而且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那么,我们能依据已知的地球知识做一个地球模型吗? 2. 讨论:我们能做什么类型的地球模型?表达地球的什么特征?3. 出示并介绍制作三种模型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地球的特征4. 动手制作模型提醒学生一边制作一边对照阅读教科书中的“地球的结构”示意图的数据信息5. 组内展示“我的地球模型”学生小组内介绍“我是如何制作模型的?我的模型表达了什么知识?”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比观察模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把已知的地球知识表达在模型中,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内化知识活动三:集体研讨1. 小组代表展示“我们的模型” 表达清楚“我们的模型”可能解释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2. 对比不同的模型,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不同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材料也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模型的相同之处是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3. “我们的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使模型更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让模型更美观;从材料方面改进制作方法;增加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增强模型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并介绍模型,这样既可以横向对比不同的模型得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也能作为纵向对比引出相同的模型也有不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模型”可以如何改进,这样也能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成果三、拓展1.提问:地球仪是我们最常用的地球模型,它与我们制作的模型有什么不同?它又表达了哪些知识?2. 小组观察地球仪3. 学生发表观察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是一次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拓展,也是活动的总结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的;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与海洋;地球仪是最常见的地球模型,地球仪能转动另外,我们知道了模型是研究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常用工具今天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将会在我们后续学习的探究实验中继续使用 【板书设计】我的地球知识时间: 班级: 姓名:我知道的地球知识我想知道的地球知识地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