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花开 ◇叶公觉 在郊外小山坡上.我看到一棵独自在冬日的阳光下盛开的腊梅一那黑褐色的枝条显得苍劲而坚韧.就从这黑皮斑驳苍老黝黑的枝干中,竞爆出了这样使人赏心悦目的一树金黄! 远望去这棵盛开的腊梅.就如冬天里燃起的一堆火.也如在暮色中点燃的一个火把.它把人心头烧得暖洋洋的看着这棵腊梅,我觉得它在冬天里点燃了我心头对春的希望在暗夜里使我看到了黎明初露时的金色曙光 我慢慢地走近这棵腊梅.就像走近一位我十分知己的朋友,或者,是一位我十分敬仰的前辈.它的高风亮节使我钦敬不已因为.它能笑傲严冬,它能不随流俗.在别的花都香销匿迹的时候,它却独自开放金色的花朵、金色的希望、金色的精神、金色的品格 它不单以金色的外形给人以振奋,还以它那缕缕馨香给人温馨的情意,这香味清而不腻、雅而不俗,使人胸怀大畅、神清气爽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闻到这样的香味,不禁使人想到了和煦的春风、温暖的艳阳 我走近它仔细端详它的模样它的外层花瓣像一个个蜂蜡制成的小小铃铛.倒垂着.下缘像古钟那样有一浪一浪的边 而内层花瓣则是紫色的.比外层花瓣短,花蕊是粉白的.呵.这是一棵有名的“磬口梅”呢!所以叫“磬口梅”,因为它花开半含.似钟磬倒挂.形似磬口之故。
磬口梅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檀香梅”,因为它的内层花瓣紫如檀香之色,又因它的香味幽幽,就像檀香一样我真的很喜欢它这“玉质紫金衣,香雪随风荡”的神韵我记起古人咏腊梅的两句诗“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除了它的枝干因多年长于野外而显得苍老不像碧玉之外.其余都与诗意相合 过了几天.忽然北风呼啸,寒风劲吹,我不禁顾念起山坡上那棵腊梅来我来到郊外,在小山坡上重又见到了这棵“磬口梅”它的枝干在风中左右摇摆,像在跳舞似的,不过它的花仍旧金黄灿烂一点也没有因风而坠落.我真为腊梅花迎风而舞不折不屈的精神而鼓舞 我折了一枝腊梅花带回家中,插在花瓶里,放在窗台上阳光照射在腊梅的花朵上.闪烁着烨烨的金黄色泽.它给我的居室增添了一缕温馨、一束亮丽而且,在不知不觉间,我的房间里渐渐地氤氲着一股清香,使我在冬日里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这枝腊梅在我的房间里静静地安了家.它的花朵很长时间不凋谢当原来盛开的一批花渐渐零落,而那些含苞的花蕾又陆续开放出来,真有点前赴后继的意思于是,我的房间里也就很长时间充溢着淡淡的檀香似的腊梅的芬芳…… (选自《新民晚报>>2007.1.15)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2.简要说出全文围绕“腊梅”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腊梅”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联系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1)兰是花之骄子从兰花的外形、姿态、生存环境、内在气质方面,人们更多地习惯于对兰的象征意义进行诠释,并且成为一种固定的符号、定向的语码所有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从兰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2)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枫叶如丹 春天,绿的世界秋天,丹的天地 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充实,在丰富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暴风骤雨中经受考验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到了万山红遍,枫叶如丹。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新的生命的颜色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林,是金黄色的 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作客到时天色已晚,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床,整个青山全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若是画家,会描绘出一幅绚烂的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她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小莉贝卡见我凝视枫树,就跑到树下,捡起两片红叶,来回地跳跃,哼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揿动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也就在那一刹那问,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北京的香山红叶(是黄栌树并非枫树),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 枫叶如丹,显示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朱霄龙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1.秋天如丹的美景因为什么而如此美丽? 2.“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3.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枫叶如丹,也许由于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4.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甲:“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纪伯伦《雨之歌》)乙:“万山红遍,枫叶如丹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新的生命的颜色。
《枫叶如丹》)5.作者在结尾写道:“‘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100字以内) -火车上观日 在晨光熹微中,我走出了卧铺车厢,走到了列车的走廊上猛一抬头,我的全身连我的内心立刻激烈地震动了一下:东方正有一抹胭脂似的像月牙一般的红通通的东西腾涌出来这是即将升起的朝阳,我心里想 我年逾古稀,平生看日出多矣有的是我有意去寻求的,比如泰山观日整整五十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青年小伙子,正在济南一个中学里教书在旧历八月中秋,我约了两个朋友,从济南乘火车到泰安当天下午我们就上了山我只有二十三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我大跨步走过斗母宫、快活三里、五大夫松,一气登上了南天门,丝毫也没有感到什么吃力,什么惊险此时正是暮色四垂,阴影布上群山的时候,四顾寂无一人,万古的沉寂压在我们身上在一个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摸黑起来,披上店里的棉被,登上玉皇顶此时东天逐渐苍白,我瞪大了眼睛,连眨眼都不敢,盼望奇迹的出现可是左等右等,我等待的奇迹太阳只是不露面等到东天布满了一片红霞时,再仔细一看,朝阳已经像一个红色的血球,徘徊于片片的白云中,原来太阳早已经出来了。
从那以后,过了四十多年,到了八十年代初,我第一次上了“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在北海住了三天我曾同小泓摸黑起床,赶到一座小山顶上,那里已经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挤了上去,在人堆里争取了一块容身之地,静下心来,翘首东望,恭候日出东天原来是灰蒙蒙一片,只是比西方、南方、北方稍微显得白了亮了一点但是,一转瞬间,亮度逐渐增高,由淡白转成了淡红,再由淡红转成了浓红,一片霞光照亮东天再一转瞬,一芽红痕突然涌出,红痕慢慢向上扩大,由一点到一线,由一线到一片,一轮又圆又红的球终于跳出来了 就这样,我在泰山和黄山这两个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以能观臼出而声名远扬的名山上,看到了日出是我自己处心积虑一意追求而得来的 我现在是在火车上,既非泰山,也非黄山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同观赏日出联系起来,我一点寻求的意思也没有然而,仿佛眼前出现了奇迹:摆在我眼前的是不折不扣的日出我内心的震惊不是完全很自然的吗? 这样的日出,从来没有听人说观赏过,连听人谈到过都没有它同以前处心积虑一意追求看到的不一样,完完全全地不一样不管在泰山,还是在黄山,我都是静止不动的太阳虽然动,也只是在一个地方动,她安详自在,慢条斯理,威严端重,不慌不忙。
她在我眼中是崇高的化身,是威仪的重现正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晨对着朝阳沉思默祷那样,太阳在我眼中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然而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火车风驰电掣,顷刻数里,一刻也不停而太阳也是一刻也不停,穷追不舍她仿佛是率领着白云、朝霞、沧海、苍穹,仿佛率领着她那些如云的随从,追赶着火车,追赶着火车上的我,过山,过水,过森林,过小村有时候我甚至看到她鬓云凌乱,衣冠不整原来的端庄威严,安详自在,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是她在处心积虑,一意追求,追求着火车上的我,一定要我观看她的出现此时我的心情简直是用任何语言也形容不出来了 太阳一方面穷追不舍,一方面自己在不停地变幻最初我只看到在淡红色的云堆中慢慢地涌出了一点红色月芽似的东西月芽逐渐扩大,扩大,扩大,最初的颜色像是朱砂,眼睛能够直视但是,随着体积的逐渐扩大,朱砂逐渐变为金黄,光芒越来越亮,到了最后,辉光焜耀,谁要是再想看她,她的光芒就要刺他的眼睛了等到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她在天空里俯视大地,俯视火车,俯视火车中的我,她又恢复了她那端庄威严,安详自在的神态,虽然是仍然跟着火车走,却再也没有那种仓促急忙的样子 这短短的车上观日出的经历,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次神秘的天启。
它让我暂时离开了尘世,离开了火车,甚至离开了我自己我体会到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我体会到变化与速度的交互融合,交互影响这种体会,我是无法说清楚的等我回到车厢内的时候,人们还在熟睡未醒我仿佛怀着独得之秘,静静地坐在那里,回想刚才的一切,余味尤甘一团焜耀的光辉还留在我的心中 (和树玲选自《季羡林散文全编》(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本文提到了哪几次看日出的经历?请概括出来每次不超过6个字)2.作者写他以往观日出的经历,目的是什么? 3.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一团焜耀的光辉还留在我的心中 4.比较巴金的短文《日》和本文中对太阳的描写,说说二者在表达的意蕴上有何不同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日》)“而太阳也是一刻也不停穷追不舍她仿佛是率领着白云、朝霞、沧海、苍穹,仿佛率领着她那些如云的随从,追赶着火车,追赶着火车上的我,过山,过水,过森林,过小村《火车上观日出》)5.本文语言颇具特色,有的简洁凝练,有的富含哲理,有的生动形象,请选取一方面的一个例子,谈谈你的感受。
一山昙花“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