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学说1精品课件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2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排列及其运动变化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排列和运动变化 Ø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3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4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Ø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Ø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 Ø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Ø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 Ø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5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采用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Ø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 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6精品课件Ø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其他类推7精品课件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 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8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四)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五行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9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五行相生10精品课件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11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相克12精品课件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13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包括生中寓克,克中寓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平衡,推动事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五行制化14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土→水→火→金→木•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
五行相乘15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Ø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太过 所不胜过亢,对其所胜过度克制如“木亢乘土”•不及所胜过弱,其所不胜的克制相对过亢如“土虚木乘”•太过且不及 既有所不胜过亢,又有所胜过弱如既有木亢(肝气亢逆),又有土虚(脾气虚弱),出现“肝脾不和”16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木→金→火→水→土→木 五行相侮17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Ø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太过—所胜之行过亢,反向制约其所不胜行 如“木亢侮金”•不及—所不胜行过弱,受其所胜行的反向制约如“金虚木侮”•太过且不及—既有所胜行之过亢,又有所不胜行的过弱如既有木亢(肝气亢逆),又有金虚(肺气虚弱),出现”肝火犯肺”18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度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19精品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Ø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母虚→子虚→母子两虚Ø子病及母: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一般规律为:子弱→母虚→子母俱虚 五行的母子相及20精品课件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1、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生理功能或特性•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1精品课件(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22精品课件(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制约关系:•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23精品课件(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致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和克制而不致于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脾(土)可克之• 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24精品课件(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 如肝有病: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为相乘, 病传至肺,为相侮 25精品课件Ø五行学说解释病机:•母病及子—水不涵木-肾阴虚、肝阴虚、肝肾阴虚•子病犯母—脾气虚、心血虚、心脾两虚•相乘—肝气郁结、肝气乘脾•相侮—肝气郁化火、肝火犯肺26精品课件(三)指导疾病的诊断:•1、四诊与五行合参,确定五脏病变部位•2、四诊与五行合参,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为平;若反见浮脉,则属克色之脉,为逆;若得沉脉,则属生色之脉,为顺。
27精品课件(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则治法: ⑴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28精品课件•滋水涵木法: 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29精品课件•应用举例:眩晕(肝阳上亢证) 中医认为,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肝木,而致肝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不足又常引起肝阳上亢和虚风内动,其临床具体表现可见头昏脑涨、视物不清、耳鸣、腰酸膝软、心烦、急躁易怒等肝肾阴虚症状此时,采取滋补肾 (肝)阴的方药,不仅可使阴虚得补,而且还使亢阳平复,虚火自熄中药可选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六味地黄丸30精品课件•益火补土法: 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必须说明的是,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脾土但随着命门学说的兴起,多认为命门之火具有温煦脾土的作用。
因此,目前临床上多将“益火补土”法用于肾阳(命门之火)衰微而致脾失健运之证,而少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31精品课件•应用举例:腹痛(中虚脏寒证) 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之品,损伤脾阳,寒湿内停,渐致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而致腹痛,甚至久病肾阳不足,肾失温煦,脏腑虚寒,腹痛日久,迁延不愈中药可选用建中汤,中成药可用附子理中丸32精品课件•培土生金法: 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33精品课件•应用举例:咳嗽(肺脾两虚证、脾虚困湿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失于健运,痰饮内生,储于肺则致肺气升降失司,肺气失于宣肃发为咳嗽肺脾皆虚易致久咳延绵中药代表方陈夏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中成药有芪参补中滴丸等34精品课件•金水相生法: 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35精品课件•应用举例:肺胀(肺肾气虚) 肺肾两虚,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故呼吸浅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依息不能平卧,声低气怯中药可应用补虚汤合参蛤散,中成药有金水宝胶囊等。
36精品课件•⑵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依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抑强扶弱37精品课件 2、控制疾病的传变:• 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故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有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38精品课件 3、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之精血; •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色赤、黄连味苦入心经以活血安神; • 黄色、甘味入脾,如灶心土色黄、人参味甘以补益脾气; •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生姜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色黑、龟版味咸入肾经以滋养肾阴等39精品课件谢 谢40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