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作品《晨景》背景材料作品概况:管弦乐《晨景》 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 ·格里格于 1888 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 ·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 ·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 ·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晨景详解:《晨景》田园风的快板, 描写摩洛哥海岸清晨的气氛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 往中国贩运偶像, 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培尔 ·金特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 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在单簧管与双簧管的和声上, 长笛奏出清爽悠扬的主题, 不久大提琴奏出晦暗的副题,渐入高潮后又返回主题,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 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小提琴的波浪式音型使音乐的跳跃感强,很活泼,色彩明亮清新 感觉像金色晨光穿过薄薄的云雾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又向它穿透林间,一缕一缕地洒向草地,高潮时朝阳喷薄而出谧静的森林渐渐苏醒,鸟鸣声、猎号声令人陶醉 这醉人的画面在主题的重复中减弱消失 给人以梦境般的朦胧曼妙,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爱德华 ·格里格 (Edvard Grieg , 1843 一 1907 )是挪威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他出生在挪威卑尔根的一个富裕而有教养的家庭, 父亲学识渊博,母亲则有较高的音乐修养, 经常在家里举行家庭音乐会 格里格从小就显出对音乐的喜爱, 六岁从母亲学习钢琴, 九岁就开始作曲的尝试 然而挪威小提琴家奥莱 ·布尔 (Ole Bull,1810 一 1880) 帮助他选定了一生的事业 奥莱 ·布尔说服其父把他送进了莱比锡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 E·F·文策尔和莫歇勒斯,接受严格系统的西欧音乐训练,受到舒曼、肖邦音乐风格的影响 1862 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 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 并从事音乐创作 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 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 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 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主要作品除《培尔 ·金特》组曲外,还有《 a 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 10 册以及歌曲 60 余首等作者特色:格里格的音乐创作是在继承挪威民间音乐传统的基础上, 融合欧洲其他民族音乐以及传统音乐的因素, 如莫扎特、瓦格纳、舒曼、门德尔松等的风格和技巧,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打上挪威印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泥土芳香,他创作出了许多既绮丽清新又粗犷纯朴 ,具有北欧特征和柔和抒情的诗人气质相融合的优秀作品 《培尔 ·金特》组曲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他曾说: “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把我和挪威分开那就等于割掉我的手臂和双腿 ”格里格以他一生质朴的思想言行和音乐创作充分表明:他不愧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子 他向世界宣告了挪威民族不屈的性格, 因而他赢得了挪威乃至世界的尊重, 特别是他那些质朴无华而光芒四射的音乐篇章, 更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