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版)文学概论完整版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0KB
约9页
文档ID:542709191
(完整版)文学概论完整版_第1页
1/9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11、叙述者和作者叙述者与作者是不同的概念叙述者是叙述行为的主体,是虚构的人,而作者是指文章或著作的写作者,是现实的人,叙述者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纸上的生命”12、叙述者与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13、抒情作品的结构:抒情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形成抒情性作品的意义,由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所以,三个要素的关系又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分析,即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14、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15、文学的时代风格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16、文学民族风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17、文学地域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而形成了文学的地域风格※18、视野期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19、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20、文学接受的高潮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之间,会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助于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会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从而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这便是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21、共鸣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2、净化 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消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23、领悟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24、延留所谓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25、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26、叙事性作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具体说就是叙述者按一定叙述方式结构起来传达给读者的一系列事件简答1、谈谈文学言语层面的特点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如《金锁记》打翻酸梅汤,将细节无限放大,通过表面细节进入人物的内心——那一刹那,像是一百年,是一个终结,又是曹七巧疯狂的开始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如雪莱的《西风颂》中“春天”“风”已经被诗人的希望,神往,憧憬浸泡过,更加富于心理蕴含了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将普通语言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符合语法,打破某些语言常规,不轻易被人理解,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如《金锁记》中酸梅汤“一滴一滴”的流下来,将语言陌生化,同时赋予了某种含义在其中正是由于以上因素,文学言语成了审美性的言语,有这种言语组成的文学作品的言语层面,便具有了无穷的艺术魅力2、谈谈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通常有如下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堂·吉诃德的善良的愚蠢,天真的癫狂都会有别人不具备的特征,这些总特征往往贯穿全部行动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为总特征服务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性格侧面是聪明过人的,充满诗意的,又超凡脱俗,她性格中的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更显出有些有肉丰富无穷的艺术魅力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值得说明的是,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如阿Q的灵魂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阿Q的背后分明站着一个爱恨交织的鲁迅,他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态度,犹如一个慈爱的母亲流着泪去鞭打她那个她倾注着厚爱的不争气的孩子正因为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具有灵魂的深度,因此他们才具有了艺术魅力。

3、谈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可概括为(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就是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如阿Q在未庄本是微不足道的,但进了一回城,地位便得到了改观,竟成了未庄人注意的中心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纽带,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所以,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总之,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一般包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认识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它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 是人物塑造达到艺术至境的标志 4、谈谈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由于意象本质上是“表意之象”,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这就使它与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 的意境区别开来,形成了人类审美理想表现形态的又一类型如《变形记》中人变成大甲虫,表达了关于人性异化的哲理思考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象征的“意义的表现”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形象实际上已经变成某种“意义”的载体了如《变形记》中的大甲虫,就是一种象征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荒诞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形象上的荒诞,比如神话中的刑天,狮身人面像其二是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如流浪汉戈多的悲剧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意象本质是表达哲理为目的的,所以他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而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是受抽象思维即“意”制约的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由于在创造象征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便使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