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内容梳理本单元所选的作品,尽管其中有侧重抒情的(如《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有侧重叙事的(如《老山界》《木兰诗》),但都表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学习本单元,不仅要体会这种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如何来体会,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精读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紧密相承《黄河船夫曲》描写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的情景,以此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学习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老山界》回忆记录真实,生动的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篇采用顺叙的写作手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描写生动,中心突出,语言朴实,凝练细腻。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篇类似散文诗的抒情散文,本文众多意象列锦似的排铺,纷至沓来,加上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形成一种气势和力度,不断冲击着读者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了细节的活生生的“关东原野”《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的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以一个女子的口吻道出,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二、单元字词汇总5.黄河颂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巅:山顶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掀起:揭起,往上涌起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谰 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哺bǔ育:喂养,培养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发扬滋zī长zhǎng6.老山界三十里高:这里指的是上山的路程,不是海拔高度满望:十分希望惊惶(huáng):惊慌攀谈:闲谈亲热:亲密而热情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缴(jiǎo):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欺侮:欺负;凌辱歉(qiàn)道歉谦(qiān)谦虚篱(lí)笆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蜷(quán)〕弯曲〔闪烁(shuò)〕(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缀(zhuì)〕装饰〔矗(chù)立〕高耸地立着〔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若表示反复思索,则用“琢磨”)〔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咀(jǔ)嚼〕用牙齿磨碎食物嚼jué 咀嚼jiáo细嚼慢咽〔呜咽(yè)〕流水发出凄切的声音〔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督(dū)促〕监督催促〔qiào〕峭 峭壁|俏 俊俏陡(dǒu)陡峭|徒(tú)徒步7.土地的誓言蕻hóng(端木蕻良)蕻hòng(菜蕻)碾niǎn谷 (辗zhǎn转)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泛滥:动词,汹涌呻shēn吟: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怪诞dàn:奇怪,古怪亘gèn古:远古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丰饶:形容词,富饶求饶 挠)白桦huà树 (喧哗huá)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蒿hāo 篙gāo)田垄lǒ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蚱zhà蜢mě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污wū秽huì:肮脏的东西三、课内文言文梳理(一)课文字词详解木兰诗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①复:又②当:对着③户:门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⑤唯:只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①忆:思念②军帖:军中的文告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②鞯(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①市:集市②鞯:马鞍下的垫子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①旦:早晨②但:只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鸣②啾啾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②啾啾:马叫的声音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①戎机:战事②度:越过③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②策勋:记功③强:有余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①欲:想要②用:愿做③愿:希望④千里足:千里马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①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①霍霍:磨刀的声音②著:穿③裳:古代女子的下裙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①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②帖:同“贴”③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④火伴:同伍的士兵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①扑朔:动弹②迷离:眯着眼③傍地走:贴近地面跑④安:怎么二)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城外(迎接她)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好看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三)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四)课文分析1.整体把握主要情节: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根本原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描写边塞军营中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什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