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师大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代)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1KB
约22页
文档ID:395285125
广西师大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代)_第1页
1/22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概说第一章 宋代的词第二章 宋代的诗第三章 宋代散文第四章 话本小说第五章 辽金文学 概 说     宋代(960——1279)是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时代,其特色不仅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疆域要狭小得多尽管它是以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面貌出现的,但是,北方的辽、夏以及后来的金、元始终没有被纳入宋朝的疆域之内不仅如此,辽、夏、金、元始终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压迫和威胁着宋朝的生存由于军事实力不足,宋朝人在外交上也表现得特别软弱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二是以文官治国宋朝统治者不仅削弱了地方的权力,也削弱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使各种主要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皇帝在集中控制政治权力的同时,当然更不会放过对军权的控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在体制上加以改革,以利于皇帝控制之外,在对军队的管理上,采取重用文官治军的办法,以防武将分权或暴乱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之下,文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客观上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但同时又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军事上的软弱,以致战事来临时,多是欲战不敢,每战必败。

宋代的文学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从形式上说,宋代文学主要有词、诗歌、散文、小说等,这些文学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娱乐性、学者化和爱国主义宋代文学将文学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再主要是为了教化,而是为了娱乐,在客观上淡化了文学的政治色彩,这在词、诗、小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与前代的文学相比,宋代文学的学者化色彩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大量用典,强调学问修养,并且在诗中大量发议论说理等与宋代军事上的软弱、国家始终处于外族威胁之下的形势相联系,宋代文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它的光辉足以光照千秋,以致我们在谈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这些著名的诗人、词人   <<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第一节 北宋初中期词一、柳永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现存的近200首词收在他的词集《乐章集》中从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这一类作品在主题上与北宋以至晚唐五代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代表作是《雨霖铃》,全词通过景物描写,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晚唐五代词相比,表现得更为细腻曲折    第二类着重表现羁旅行役之苦柳永一生浪迹天涯,对羁旅行役有真实感受,所以,这类作品往往写得真切动人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为代表全词表现曲折,意境阔大,一向对柳永颇有微词的苏轼也不禁感叹“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几句“不减唐人高处”这也说明了柳永这类词的成就    第三类则是描写城市风光这类作品在以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为主流的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是为词坛吹进的一股新风《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从风格来说,柳永的词分为两类:一类是雅词,一类为俗词近代著名学者夏敬观说:“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波之风,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手评乐章集》)这指出了柳永词两种不同风格的词的特点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例如上文说到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等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

例如《定风波》(自春来)词中用了大量的俗语词,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比较直白坦率    由于柳永的俗词在语言上多用口语入词,所以,世人往往评之为“以言多近俗”、“词语尘下”、“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又由于这些词表现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因而在描写上更大胆直露,不加含蓄,所以又有“屯田词在小说中如《金瓶梅》”的评价(陈锐《袌碧斋词话》)    柳永在北宋前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柳词在艺术上有新的创造: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二、张先    张先的词从内容来说,并无特别之处,还是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如代表作《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今天看来,张先的词有几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第一,善于炼字这方面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七载,有人称张先为张三中,“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

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风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余平生所得意也张先之所以对三个“影”字得意,原因在于炼字之精第二是长调的运用如前所述,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例如《卜算子慢》(溪山别意)长达九十字,这在北宋初中期是较少见到的第三是词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    张先的词特色不是太突出,但在当时地位很高,被认为是与柳永齐名的大家三、晏殊    晏殊生活优裕,人生道路没有太大的起伏叶梦得《避暑录话》说他“性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嘉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这就明确地道出了晏殊的词是为了遣兴娱宾,筵宴助兴而作这也就决定了晏殊的词不可能具有太深刻的思想内容    从内容来说,晏殊的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这类词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如他的代表作《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即是如此词以小令的形式,代言体的方式,用白描的手法写离愁别恨,既不用典故,也不用工笔,借景抒情,含蓄蕴藉    另一类也表现了他自己的一些真实的人生感受,但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其中的一个突出的主题是感叹时光易逝,宣扬及时行乐。

如他的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虽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名句,也真实地表现了他内心情感的波动,但缺乏深刻厚重之感又如《破阵子》(一向年光有限身)这种表现及时行乐的作品在晏殊的词中不是少数    总的说来,晏殊的词个性并不鲜明,内容和艺术均缺乏独到之处,但在当时的影响比较大四、欧阳修    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    首先,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例如,他的《采桑子》十首,专写自然景色;《临江仙》中,则有“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的人生感慨这些都是当时的词作中较少见到的    其次,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例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通过借景抒情和细节描写等,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一位女子的苦闷,其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极尽曲折之妙:无人倾诉愁情,于是有问花之举;但花也不理睬,不理倒还罢了,还掉头而去,更添了无数烦恼。

又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写一位新婚女子的生活情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欧词艺术上的这种特点,显然与他深厚的艺术功力有关五、晏几道    从生活的时代来说,晏几道应属于北宋后期,但他的词却与北宋前期词比较接近,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不过,晏几道的词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例如他的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和《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前一首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借对一位歌女的思念,表现了对人生变幻的独特感受,读来极为动人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于借用前人的成句,借景抒情中兼有对比,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后者也是表现对一位歌女的怀念,下阙“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虽化用杜甫诗句,但更为细腻曲折:别时盼望相见,但只能在梦中实现;真正相见之后却怀疑在梦中,又不相信相见的真实性一真一幻,曲尽人情    晏几道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当词风纷纷转向之时,他独远绍南唐,近承家风,保留着南唐五代词人的特点,多以小令来表现离愁别恨,成为南唐词的最后传人。

第二节 北宋后期词一、苏轼    苏轼禀赋异常,天资绝人,在诗歌、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贡献,是我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思想非常复杂,他既受过良好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又受到佛教、道教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使他积极入世,关注政治和人民的生活佛教和道教一方面使他经常产生人生无常、梦幻虚无的思想,另一方面又使他能比较冷静理智地应对人生挫折苏轼的思想表现,是与他的人生际遇紧密相关的年轻和仕途比较顺利时,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遭受挫折时,佛道思想便占了上风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宋词发展史上一座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古人评价他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自有词人以来,未曾有人得到过这样的评价可见,苏轼的词确实是非同凡响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的是打猎及报国之情,《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描写的是农村的和平劳动生活。

这样的内容,在以前的词中是不可能见到的从而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以娱乐为主,转变为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从而具有了与诗相同的功能与作用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题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