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CT(QCT)简介,路志凯,内 容,第一部分 QCT定义,定量CT(quantitative CT ,QCT)骨密度仪是用 CT 机进行骨密度的定量检查QCT是Genant等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成功的一种真实的体积骨密度测量技术,它将骨密度测量从二维(g/cm2)推向三维(mg/cm3)第二部分 设备组成,QCT检查所用设备 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MSCT)机 QCT-5000TM骨密度仪标准参考体模(见附图1)第二部分 设备组成,QCT-5000TM骨密度仪标准参考体模,第三部分 QCT原理,QCT原理: 在作定量CT检查时,被测体与已知浓度磷灰石参考体模同时扫描,可得扫描层面上需要测量区域CT值(设为Hb)和同时扫描的参考体模的CT值CT(设为HK),参考体模内的标准水的CT值(设为Hw),则该测量区域的BMD(设为Db)的计算方程为:Db=[(Hb-Hw)/(Hk-Hw)]×Ck,其中Ck为已知参考体羟磷灰石浓度(mg/cm3)第四部分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将扫描数据传输入AW4.2工作站,用配套QCT分析软件(QCT-5000TM)测量L1-3椎体骨小梁BMD值(2D-TRAB),单位为mg/cm3,并根据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
第四部分 数据处理,二者结合起来,更能提高对SCL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第四部分 数据处理,二者结合起来,更能提高对SCL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第四部分 数据处理,二者结合起来,更能提高对SCL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第四部分 数据处理,二者结合起来,更能提高对SCL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第五部分 结果分析,二者结合起来,更能提高对SCL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第五部分 结果分析,年龄/性别与BMD值的曲线图 该图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BMD值,右上角为性别标示 其中间的实心曲线代表各相关年龄正常人群的BMD平均值(年龄从20~90岁) 两侧的2条虚的曲线为正常人群BMD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 该图中的星号代表了患者本次检查的BMD平均值第五部分 结果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Score(T值) 表示:骨量正常: T≥一1 骨量减少:一2.5
Z-Score 是指将已测得的BMD的平均值与同龄组正常人群的BMD 平均值相比较得到的标准差第六部分 临床优势,QCT相对DEXA及其它方法4大优势 实现了真正的骨密度测量 QCT是唯一的一个提供三维骨密度测量的方法,是真实意义的骨密度,测量的是真正的体积骨密度(mg/cm3) 测量部位临床意义最大 普遍认为骨量丢失首先从松质骨开始,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椎体内的松质骨是最先累及的地方,因此测量脊椎内松质骨的BMD可更早期地反映骨量丢失的状况第六部分 临床优势,诊断骨质疏松症(OP)最准确 椎骨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具代表的部位,而且在检测椎体时,不受血管钙化及椎体附件的影响,而其他方法不能排除骨重叠的影响 最高的灵敏度 QCT骨密度仪能测量数毫克的变化,故其检测结果以mg/cm3为单位;其它方法要数十毫克甚至百毫克的变化才能检测出,故其检测结果以g/cm2为单位第六部分 临床优势,自我科开展该项目13个月以来,共行306例腰椎骨密度测量,其中男98例,女208例;阳性患者235例,阴性患者71例,阳性率76.8% 为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科、消化科、乳腺外科、骨科等多个临床科室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了明确定量的诊断,并为下一步治疗及疗效监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QCT测量骨密度方法的有效开展,开拓了我院科研项目的研究空间,使其研究成果更具高质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