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责任人:张吉献 方相林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方法途径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国土整治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产业配置与调整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实际,有学习创新和开拓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2、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遥感图像判读等获取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其它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培养上,主要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学等“四大学科”的理论基础,用区域开发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与数量地理等技术课程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素质在资源利用与开发保护、地理环境变化与评估监测、区域规划设计与发展、地理信息管理与遥感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的四种专业能力3、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现代地理教学,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强的地理表达能力,包括绘图、摄影、制表、素描等,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理科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方法,并能以学术的视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合作5、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学制、学位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位:符合《学位》条例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四、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204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47.5学分,通识选修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66学分,专业限选课17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专业深化拓展课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8学分,专业实践24学分,综合实践15学分。
五、学程时间安排全学程共196周其中课堂讲授120周,教育实习10周,社会实践(劳动与军训)5周,专业实习2周,毕业论文8周,复习考试14周,寒暑假40周学程时间安排表学年学期项目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合计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18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18周考 试2222222214军 训22专业实习112教育实习1010毕业论文88寒、暑假40课堂教学14181718171818120六、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列表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课程类别学分及比例(%)课堂学时及比例(%)学分小计占总学分比例小计学时小计占课堂总学时比例小计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47.55123.3%25.0%70476028.0%30.3%选修课3.51.7%562.2%专业课程平台必修课6610027.0%49.0%988150660.0%60.0%限选课1713.7%266任选课178.3%252专业深化拓展平台专业技能教育课662.9%2.9%1081084.3%4.3%知识深化综合课6108跨学科教育平台跨学科选修课884.0%4.0%1361365.4%5.4%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践3919.1%19.1%专业实践24综合实践15合计204100%100%25102510100%100%说明1.专业必修课共12门,双语课程0门。
2.专业选修课共28学分,其中限定选修课15学分,任意选修课13学分;学生应从限定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7学分,从任意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7学分3.实验课程共20门,其中独立开设的实验课0门,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20门,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0门课程实践共36门4. 课堂学时共25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373学时,实验教学137学时5. 总学分共204学分,其中课堂165学分,实践环节39学分七、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 表2 通识课程平台(51学分,课堂学时760学时)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时数总学分数总学时分配学期、周学时安排考核方式课堂课外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讲授实验实践12345678必修课A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63262022A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2201622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3301821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463301621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463301622A形势与政策32232见注2A大学英语(一)56448842A大学英语(二)72464841A大学英语(三)72464842A大学英语(四)72464841A大学计算机基础(一)5622820821A大学计算机基础(二)72236241222A大学体育(一)2822822A大学体育(二)3623621A大学体育(三)3623622A大学体育(四)3623622A大学语文362261022A大学生就业指导1811822A学业指导80.5822小计85247.566044148选修课选修课为3.5学分,每门课为0.5学分。
安排在3-7学期开设,学生选修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文科专业学生须选修1学分以上自然科学系列,理工科专业学生须选修1学分以上人文社科系列,师范专业学生须选修1学分以上教师教育系列注:1. 综合素养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并公布;2. 考试方式中,1为考试,2为考查其他表格中相同;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设学期:文科第3学期,理科第4学期,周学时均为2学时;4. 形势与政策开设学期为1—8学期,每学期4学时;5、大学计算机基础(二)的学习内容:文艺体类为《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创作》,理工经管类为《程序设计基础》6. 大学语文开设学期:理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周学时均为2学时;表3 专业课程平台(100学分,1506课堂学时)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时数总学分数总学时分配学期、周学时安排考核方式课堂课外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讲授实验实践12345678必修课A教育学5435431A心理学5435431A现代教育技术学442306822A高等数学(一)8468461A高等数学(二)726724A线性代数5435431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46441A地理科学概论423301231A自然地理基础Ⅰ105445204051A自然地理基础Ⅱ85450152051A自然地理基础Ⅲ95445203051A测量与地图学85345202051A人文地理学723423041A中国地理683482041A世界地理543401431A地理教育学513302131A地球概论423301231A地理信息系统5133081331A遥感概论5433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