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制度制度的起源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0KB
约45页
文档ID:54851053
制度制度的起源_第1页
1/45

第二讲 制度的内涵、构成、起源和制度的功能,一、制度的内涵 二、制度的构成 三、制度的起源 四、制度的功能,一、制度的内涵,(一)什么是制度 制度应该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高层次的制度,指社会制度,它涉及政权性质的基本制度 二是中层次的制度,指经济体制,它涉及经济运行机制(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张春霖“四要素”认为,经济体制由四要素构成:决策机制、信息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三是低层次的制度,指具体规范,它涉及市场交易中的行准则(契约关系)约束人类行为的制度,,运行体制比如,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凡勃仑:制度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 康芒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集体行动繁多:从无组织的习俗到那许多有组织的“运行机构”,例如:家庭、公司、同业协会、工会、联邦储蓄银行以及国家 柯武刚:制度“被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它们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制度作为一个共同体所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 诺斯:“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 或者更规范地说, 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 奥尔森:所谓制度,无非是各种形形色色的法律和组织安排,以及经济政策。

奥利弗·威廉姆森把制度分为四个相关层次: 第一层次的制度:是嵌入性的社会基本制度,是制度层级的最高层交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习俗、传统、伦理和社会规范、宗教以及语言和认知的一些方面,它们为社会的制度提供基本的环境 第二层次的制度:是基本的制度环境,威称之为“博弈的正式规则”具体包括:详细规定的制度;保证政治权、要公、产权、货币、基本的金融制度、管制移民、贸易和对外规则及制度,各种机制,等等 第三层次的制度:指治理的制度,威叫作“博弈的玩法”给定基本制度的环境,人们将参照制度的安排作出选择具体有:合约,市场类型,分式形式,以及信用等制度 第四层次的制度:短期资源分配如:工资、价格、成本,垄断等杰弗里·M·郝奇森:通过传统、习惯或法律约束的作用力来创造持久的、规范化行为类型的社会组织 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到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例如:管束结婚与离婚的规则、支配政治权力的配置与使用的宪法中所内含的规则、以及确立市场或政府来分配资源与收入的规则 拉坦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中也将制度定义为一系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 乔纳森·H·特纳:我们用制度一词来表示某个群体的成员在既定环境中被组织起来应对为生存而协调自身行为过程中基本难题的方式 。

特纳把制度分为五种基本形态:(1)亲族;(2)宗教;(3)经济;(4)政治;(5)法律 ◎制度经济学的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对制度的定义:哈耶克认为,制度是一种秩序;诺斯视制度为一种规则;科斯视制度为一种建制结构林德贝克把经济制度定义为,在一个既定的地理区域内,有关制定和实施生产、收入与消费决策的一套机制和组织机构从林的这一定义中,经济制度可外延为8个方面:决策结构(集权还是分权);资源配置机制(市场还是政府);商品分配(均衡价格还是配给制);财产所有权(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激励机制(经济激励还是行政激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的四个最基本的特性: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收入分配机制 决策组织的形式 提供信息和协调的机制 确定目标和促使人们行动的机制即激励机制有的学者将经济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或生产要素的所有制 ※ 第二个层次是产权制度 ※ 第三个层次为资源的调节机制,,(二)制度的特点 1、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时人的利益及其选择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制度的约束,那么人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只能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或者低效率。

2、制度是一种“公共品” 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又与其它“公共品”(如广播或电视信号)有区别: 第一,一般公共品是有形的,一般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如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等;而作为制度则是无形的,它是人的观念的体现以及在既定利益格局下公共选择或者表现为法律制度,或者表现为规则及其规范,或者表现为一种习俗 第二,一般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人都可享用公共品,但作为公共品的制度,有的可能具有排他性,如对大多数人有利的制度可能对少数人不利,因为制度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制定出来3、制度和组织是不相同的制度是社会游戏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约束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而组织是社会游戏的角色,组织是由一定目标所组成,用以解决一定问题的人群经济组织是企业、商店等,政治组织是政党、议会和国家的规制机构等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运动员”4、制度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稀缺意味着求大于供;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得到;稀缺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5、制度要有效率,必须易于理解6、制度或规则必须是稳定的,即“法是老的好” 据考证:婚姻制度是人类最古老的制度之一(有人甚至认为是最最古老的制度)从氏族组织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商业领域,也有一个古老且重要的制度,那就是行会制度行会制度,是一个符合团结的需要而又无损于个人的独创精神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得以传播下来并不断地得以壮大发展精神崩溃的老鼠美国麦尔教授对老鼠很有兴趣,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把老鼠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让它们一个个往下面两个门跳跳向左门,它会碰得鼻青脸肿,跳向右门,门会打开,门后甜美的乳酪老鼠当然不笨,训练几次后,就快乐地老往右门跳去,不再摔得一鼻子灰 等老鼠习惯性地往右跳时,麦尔教授又把乳酪改放左门,老鼠得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当老鼠调整不过来时,就“以不变应万变”,不跳 麦尔教授归纳出导致老鼠精神崩溃的五个阶段: 首先,对某一个难题,老鼠逐渐培养出一种应对的习惯来 第二阶段,客观环境改变,老鼠发现有些习惯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感到惊骇 第三阶段,不断地焦虑与挫折失败之后,它就固执地以旧有的方式面对新的情况,不计后果 第四个阶段,如果外力迫使他非解决不可,老鼠就回到他旧有的习惯上,非左门不跳 最后,崩溃二、制度的构成或类型,关于制度的类型,有很多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 舒尔茨:制度是为经济提供服务的他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中对制度作了经典性的分类: 1、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如货币、期货市场等。

2、用于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如合约、分成制、合作社、公司、保险、公共社会安全计划等 3、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的联系的制度,如财产,包括遗产法、资历和劳动者的其它权利等 4、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的制度,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学校和农业试验站等舒尔茨之制度分类,,第二种分法:柯武刚、史漫飞 从制度起源的角度,将制度分为两大类型: 1、内在制度从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制度它体现着过去曾最有益于人类的各种解决办法如习惯、伦理规范、良好礼貌和商业习俗等等违反内在制度通常受到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非正式惩罚内在制度往往用于平等的主体之间 2、外在制度是由一个具有政治意志和社会强制权力的主体设计出来,是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一般这个主体是一批代理人,这些代理人通过一个政治过程获得权威外在制度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些惩罚措施通过强加或法定暴力而实施,往往要借助于国家的暴力外在制度永远是正式的规则 根据外在制度的目标和内容,外在制度分为:第一类是禁令性规则,如民法等,具有普适性;第二类是具有特殊目的指令,不具有普适性,如个人所得税,柯武刚、史漫飞之制度分类,,第三种分法:诺斯之制度分类,诺斯把制度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1、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份但非正式约束缺乏强制性 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诺斯之制度分类,,意识形态:可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诺斯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人们解释周围世界时所拥有的主观信念 意识形态的制度性作用可概括为: (1)它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简化决策过程,即好的意识形态能降低社会运行的费用 (2)它所内在的公平、公正相关的道德伦理评价明显地有助于缩减人们在相互对立的理性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时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 (3)当人们的经验和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们便试图发展一套更“适合”于经验的合理解释,即新的意识形态来节约认识世界和处理相互关系的费用诺斯认为,意识形态的功能在于: 节约信息费用, 克服“搭便车”, 减少强制执行的制度费用价值观念:“被定义为在人的选择和公共行动中一再显露出来的强烈偏好它们被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置于很高的序位上。

这类价值有:自由、正义、安全和经济福利——普适价值风俗习惯:由文化过程和个人在某时刻以前积累的经验所决定的行为 案例思考:中国民间有很多的传统或风俗习惯,比如:一些特殊的节日在一起吃饭可是,这些传统在毛泽东时代却被推翻得一干二净可是,现在,又大涨其鼓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明的东西恢复起来 问题:(1)既然是传统是风俗,为什么一个运动可以把之推毁得一干二净?(2)付出重大的物力财力代价来恢复这些传统,有其现实意义吗?(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规范:规范指明人们认为什么样的行动是合乎体统或正确的社会规范是人们有意创造的,创造并维持规范的人们认为,如果规范为社会成员所遵守,他们将获益;如果人们违背规范,他们将受到伤害规范的实施常常伴随各种奖赏与惩罚道德:平等、自由、合作、诚实、守信、正义、利他主义这些道德理想标准都蕴藏着很好的经济效果非正式约束往往违反内在制度的人大多是受一种自发的裁决,这种自发的裁决往往带有很大的偏见和倾向性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受欢迎的演艺圈的名人做了败德之事很容易被人们宽容,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普通人身上人们对他的谴责则严重的多内在制度大多靠自发的方式进行惩罚,即使违反了规则也容易逃避惩罚;而且内在制度的惩罚缺少层次,违反了内在制度受到的惩罚是同一种形式,只是轻重有些区别。

这些因素导致内在制度的威慑力不足,难以禁止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 “为了限制任意性和偏向性,共同体的领导人,其声誉系于‘公正’的得失会被选为裁判者‘公正’在这里指他们不偏不倚地保护人们,使人们免受他人的强制,并在法律面前对每个人一视同仁裁判者可以公正地发展和制定其据以裁判冲突的规则外在规则的制定响应了这样一种要求,即不仅必须做到公正裁决,而且必须让人看到将会公正裁决,以便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性影响而且外在制度还可以强化国家机关对裁判者的监督2、正式约束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正式约束也叫作正式规则,这些规则可作如下分类: 一是,界定两人在分工中的“责任”的规则即为人们给出行为的目标 二是,界定每个人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的规则 三是,关于惩罚的规则 四是,“度量衡”规则即确定交换的价值量第四种分法 卢瑟福把制度分为:个人规则和社会规则 个人规则包括习惯、常规、道德规则 社会规则包括惯例、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三、制度的起源,(一)“囚犯困境”模型制度起源理论 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那么就要说明交易双方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1950年有一个叫Tucker的人定义了一个“囚犯难题”后来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材中对这个难题作了通俗明了的解说从“囚犯困境”模型可以透视人类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制度的起源理论解释之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