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毛笔毛笔字字 书书 法法 课课 指指 导导 课课 件件 ( (页面可编辑页面可编辑) )运运笔笔的的提提按按第第一一课课 提按是学习书法极其重要的技巧,可以说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离不开提按正确运用提按,能写出优美的笔画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提按转换丰富以平捺为例,运笔过程中起、行、收的提按变化如下:1.轻按起笔2.折笔向右按笔下行3.渐行渐按4.向右下重按5.向右渐提渐行6.快提后收笔第一课行笔过程中的由按到提,再由提到按:第一课第一课起笔轻按,收笔由按到提第一课第一课临写下面例字第一课比较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第一课通过提按写出的线条有粗细变化吗?第一课提细按粗第一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我我来来写写贺贺卡卡第第二二课课 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教育着我们健康成长师恩难忘,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用毛笔写张贺卡,祝老师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第二课 “师”字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竖长伸恩”字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的三点相互呼应第二课师 :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竖伸展第二课 恩 :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字底的三点相互呼应第二课 我们可以在自制的贺卡或买来的贺卡上用毛笔书写自己想对老师表达的祝福,如“天天开心”、“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永葆青春”、“桃李满园”等,赠送给自己的老师第二课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在贺卡上用毛笔书写“心想事成”、“桃李满园”等第二课第二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集字临摹练习(一)第三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第三课 “中”字“口”部呈扁状,上宽下窄,悬针竖从“口”部中间穿过,挺拔有力第三课 “国”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呈长方形,横细竖粗,左右两竖左细右粗,左短右长,内部笔画紧凑第三课 “梦”字形态较长,上部紧密,笔画之间的距离小,中间的秃宝盖伸展 ;“夕”部横撇的撇画向左下伸展,斜中求正第三课横幅 条幅 第三课 三个字写成横幅时,大小穿插,每个字笔画多少不一,组合在一起时,笔画多的字不能太大。
第三课 三个字写成条幅时,上中下重心对正,中间字小一点,末尾字大一点第三课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精忠报国”第三课第三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人字头与登字头第四课人字头先撇后捺撇画露起尖收,捺画露锋尖起,中段粗重人字头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四课第四课登字头先写横撇,后写点,两短撇后再写捺撇收捺放登字头笔顺图示笔法图示第四课第四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四课 人字头由撇、捺组成,撇轻捺重登字头由横撇、点、短撇、撇点、捺组成,一般情况下左小右大,有时右捺写成长点第四课第四课 “金”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撇轻捺重,下面的横有长短变化,最后一横为长横,中间的垂露竖在中线上第四课 “念”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撇细捺粗,第三、四笔为短横,略上斜心”呈扁势,托起上部,但仍在人字头的覆盖下第四课 “登”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左小右大,下部“豆”笔画紧凑,末笔长横伸展第四课 “发”字为上下结构,登字头的右捺写成长点,下部笔画较多,左右紧凑,不宜松散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人字头的特点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第四课 “ 翕”(xī)字人字头下面笔画较多,撇捺左右舒展,以容纳下面部分 ;“羽”左短右长,左右对称。
发”字的登字头左低右高,下部分结构要左右对称,末笔改捺为点第四课 “翕”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人字头撇捺伸展,覆盖下部下面笔画较多,各笔画位置要紧凑、合理,重心平稳羽”部左短右长,左右对称第四课第四课 “合”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人字头撇捺伸展,覆盖下部第三笔短横刚好在横中线上,“口”部呈扁势第四课 “食”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的撇画伸展,捺画为反捺下部“良”横折的横画与首点粘连,末笔也是反捺 “发”字的登字头左低右高,下部分结构要左右对称,末笔改捺为点第四课 《泰山刻石》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据传为李斯(? -公元前 208 年)所写此碑四面环刻,前三面是秦始皇时所刻,主要内容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第四面是秦二世于元年(公元前 209 年)加刻的诏书和从臣姓名此碑书法严谨浑厚,字形工整匀称,线条圆转刚劲,结构左右对称,艺术价值很高《泰山刻石》(局部)第四课第四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四点底与皿字底第五课 四点自左向右写左点偏向左下,第二点竖而偏左,第三点高,最后一点偏向右下四点底第五课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五课皿字底的中竖画左细右粗,长横起笔较轻收笔较重。
皿字底第五课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五课第四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五课第五课 四点底的每个点呈纵向,左右两点相向呼应皿字底四短竖上松下紧,下横长第五课 “无”字为上下结构首笔为短撇,上部的三横有长短、俯仰的变化,首横最短,呈仰势,第三横长而舒展,呈俯势四个竖画上开下合四点底的四点间距均衡,左右两点相互呼应第五课 “然”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应写得紧凑一些整个字呈上放下收之势第五课 “盖”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两点上开下合,三横平行,中横略短 ;下部皿字底四短竖上开下合,长横舒展,起承托作用第五课 “尽”字上部横画平行,各横画长短变化明显,第二笔长横伸展 ;中间左边三点略小,朝左下,右边一点略大,朝右下 ;皿字底较扁,托起整个字第五课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四点底和皿字底的特点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赵孟第五课 “烈”字中,“列”要左右舒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盘”字皿字底占整字位置的三分之一左右; “般”要左右对称,改捺为点第五课 “烈”字为上下结构列”部要左右伸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
第五课 “照”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昭”约占整个字的四分之三,“日”部稍窄,“召”部略宽 ;四点底排列均匀,略宽于上部第五课 “盘”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般”要左右对称,“舟”部横画左伸右缩,右边的反捺较为伸展 ;皿字底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左右第五课 “盛”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成”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 ;第四笔斜钩从左上起笔向右下伸展,行笔至右下向上钩出 《石门颂》刻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 148年),是为杨涣再次开通褒斜栈道记功的摩崖刻石此石刻高近丈,气势恢弘,自由奔放,加之岁月风化所造成的侵蚀,呈现出一种朦胧感,于雄浑朴茂之中更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为汉摩崖刻石中的杰作《石门颂》(局部)第五课第五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八字头与八字底第六课八字头两点先左后右左点短,右点长八字头第六课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六课八字底两点先左后右,左点长细,右点厚实,左低右高八字底第六课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六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六课 八字头有两种写法:一种左圆点、右撇点;一种左撇点、右圆点八字底也有两种写法,左边有撇点和提点两种,右点的写法一般用侧点。
第六课 “前”字八字头上开下合,第三笔长横伸展,下部竖画挺直饱满,竖钩最长第六课 “兼”字八字头上合下开 ;横画间距均衡,笔画较细,长短有变化 ;四点底排列匀称,托起上面部分第六课 “共”字上部的两横分别为短横和长横,长横伸展 ;八字底上合下开,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第六课 “其”字上部的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 ;两竖画起笔方法不一样,左竖短,右竖长 ;八字底左为挑点,右为圆点,写得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左右两点的距离略宽于首横第六课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八字头和八字底的特点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第六课 “首”字上部分取横势,左右伸展 ; 下部分取纵势,对准八字头两点中心具”字上窄下宽,末横要斜长,八字底左右分开,能托住上部第六课 “首”字上部取横势,八字头上开下合,横画左右伸展 ;下部取纵势,与八字头齐宽第六课 “尊”字八字头上合下开,取势较扁 ;下部横画起收笔、长短变化丰富,“寸”部上面的横画最长,左右伸展第六课 “六”字首点饱满圆润,横画细长,左右伸展 ;八字底饱满厚实,上合下开第六课 “具”字上窄下宽,横画间距均衡,里面的三横连左不连右,末横要斜长 ;八字底两点呼应,上合下开,托起上部。
第六课 《乙瑛碑》立于东汉永兴元年(公元 153年),记录了鲁相乙瑛上书请求为孔庙置百石卒史的往来文书此碑书法结体方整,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此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局部)第六课第六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集字临摹练习(二)第七课 “上善若水”,出自我国传统典籍《道德经》意思是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做人的道理也一样,这样的品格是十分高尚的第七课“上”字首笔竖画粗壮厚实,起笔力量要重第七课 “善”字横画长短错落有致,长横舒展 ;“口”部上宽下窄,横折的起笔不与竖画相连第七课“若”字上下小,中间大,横画左右伸展,撇画舒展第七课 “水”字竖钩直挺有力,撇捺舒展,左右基本对称 ;横撇不碰到竖钩,右边撇的收笔碰到竖钩第七课第七课横幅第七课斗方第七课条幅第七课 四个字的横幅作品中,如有字形特别扁的,位置宜稍偏上,每个字的形态要有变化上”字需粗重善”字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下伸展若”字字形方正,中横伸展水”字字形扁而宽,不可太大横幅第六课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万象更新”。
第七课第七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日字头与日字底第八课日字头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两短横形态瘦长第八课日字头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八课日字底笔顺同日字头形态略宽,以求沉稳第八课日字底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八课第八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八课 日字头和日字底呈长形时,竖长横短;呈扁形时,竖短横长第八课 “炅”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下部两点呼应,撇捺伸展,撇尖和捺脚基本平齐第八课 “是”字日字头偏小,横画较伸展,托起日字头 ;下部短竖居中,是字的中心线位置,撇捺向左右伸展,捺画收笔低于撇画第八课 “昔”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首画为短横,第二笔短竖略向右斜,形成上开下合之势,第四笔横画伸展 ;下部日字底端正平稳,托起上部第八课 “书”字上部的横画之间平行,各横画长短变化明显,第二笔长横伸展 ;日字底呈扁形,上宽下窄,托起整个字第八课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日字头和日字底的特点第八课 “晃”字上窄下宽,日字头扁小 ;“光”左右伸展,托住整字智”字上宽下窄,“知”左长右短呈扁形;日字底宽窄适度,竖左细右粗,左短右长。
第八课 “晃”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日字头呈扁形,竖短横长 ;下部“光”较宽,起承托作用第八课 “升”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日字头同“晃”字 ;下部横画向左右伸展,末笔悬针竖挺拔有力第八课 “智”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知”左大右小,呈扁势;日字底宽窄适度,竖画左细右粗,左短右长第八课 “春”字上部三横紧凑,间距均等,长短不一;撇捺向左右伸展,捺的起笔处在第二横上日字底向上靠紧,底部低于撇尖第八课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楷书隶书 太阳一直被古人视为神明来膜拜和供奉,“日”字自然在远古时期就被古人创造并使用甲骨文 画出了太阳的形状,太阳中心添上一横渐渐地,为了书写方便、美观等原因,圆形的太阳变成方形,字形开始抽象化,但如今的“日”字还是能看出它最初的模样日”的字形演变第八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心字底与贝字底第九课心字底先写左点再写卧钩,先中点后右点三点左低右高第九课心字底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九课贝字底左竖短,横折形长,三横有长短,下两点要能托住上部分第九课贝字底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九课第九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第九课 心字底由三点和卧钩组成,呈扁状,三点左低右高贝字底呈纵势,下两点撑开;撇点较长,向左伸;中间两横靠左,不与右竖相接第九课 “思”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首笔短竖略向右斜,上部“田”上开下合 ;心字底左低右高,呈扁状,托起上部第九课 “感”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斜钩伸展,心字底较小,三点与卧钩紧凑第九课 “资”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上部“次”字呈扁形,捺为反捺 ;贝字底呈纵势,中间两横靠左,不与右竖相接,最后两点撑开,托起上部第九课 “贞”字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 ;贝字底左竖短,横折竖长,下两点支撑起上面部分第九课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心字底和贝字底的特点第九课 “息”字上纵下横,心字底左右取势,托住上部质”字上横下纵,贝字底下两点撑开托住上部第九课 “忽”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上部“勿”斜中求正,重心平衡 ;下部心字底呈扁状,三点左低右高第九课 “息”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上部“自”呈纵势 ;下部心字底取势较扁第九课 “质”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上部呈扁势 ;下部贝字底呈纵势,下两点撑开托住上部。
第九课 “贤”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上部“又”末笔为反捺 ;贝字底呈纵势,托起上部第九课 现在人们画出的爱心形状与甲骨文的“心”字非常相像,金文的“心”字则仿佛让人看到血管和心脏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字越来越抽象,隶书的“心”已经把象形的线条改为笔画了古人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因而与思想和情感有关的字一般也都以“心”为偏旁,如“想”、“愿”、“忘”等心”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楷书隶书第九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山字头与京字头第十课 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竖壮实整体左低右高第十课山字头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课 京字头先写点再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长,左低右高第十课京字头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课第十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十课 山字头三竖略斜,中间竖略长,横画向右上斜京字头点居横中,形态丰富,或竖或侧,横略向右上斜第十课 “崇”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 ;中间的宝盖向右伸展 ;下部“示”的竖钩与山字头的竖在同一中心线上,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第十课 “岁”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 ;下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应写得紧凑一些,斜钩向右下伸展第十课 “玄”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为竖点 ;下部的撇折起笔不碰到横画,末笔的点画饱满圆润第十课 “夜”字为上下结构,上合下开 ;京字头点居横中,为侧点 ;下部的单人撇画向左伸展,“夕”笔画紧凑,末笔捺画伸展第十课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京字头的特点第十课 “岑”字山字头较小,“今”撇捺舒展亭”字的京字头要比中间秃宝盖短,竖钩出钩较长第十课 “岑”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较小,“今”部的撇捺舒展,最后一笔为短竖第十课 “岂”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竖画较为倾斜,最后一笔短竖写作短撇 ;下部“豆”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注意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 ;“口”较扁,末笔横画伸展,托起上面部分第十课 “亭”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比中间的秃宝盖窄 ;末笔竖钩与首笔点在同一中心线上,出钩较长第十课 “京”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下部“曰”上宽下窄,“小”的竖钩与首笔点中心对正,左右两点分得较开,呈八字形,相互呼应。
第十课礼器碑 《礼器碑》刻于东汉永寿二年(公元 156 年),书法风格瘦劲挺拔,端庄俊逸而又方整秀丽,艺术成就很高,是汉碑的经典之作此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礼器碑》(局部)第十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集字临摹练习(三)第十一课 “学而时习之”,出自我国传统典籍《论语》意思是说,我们学习了知识后,还要时常温习巩固第十一课 “學(学)”字中间宽,上部分紧密,下部分疏朗而”字形扁,四个纵向笔画的间距要匀称時(时)”字左窄右宽習(习)”字上横下纵之”字左缩右伸第十一课“学”字中间宽,上密下疏第十一课“而”字字形扁,四个纵向笔画的间距要匀称第十一课“时”字左窄右宽,右部横画间距均匀,长短、曲直均有变化第十一课“习”字上横下纵,笔画横细竖粗,间距均匀第十一课“之”字左缩右伸,横撇笔断意连,捺画伸展第十一课第十课横幅第十一课第十课条幅第十一课第十一课条幅 “學(学)”字笔画多,字形较大 ;“而”字笔画少,字形较小,对比明显之”字捺画粗重舒展第十一课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夜静春山空”第十一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厂字旁与广字旁第十二课厂字旁横画斜而短,撇画先竖后转向左下。
第十二课厂字旁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二课广字旁先写点,后写横,撇露起尖收第十二课广字旁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二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十二课 厂字旁和广字旁写法相似厂字旁横稍上斜,撇斜长广字旁横的长短视下部分宽窄而定,横较细,撇细长略带弧度,点居横中第十二课 “辰”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向左舒展 ;第三笔为短横,第四笔为短撇,第五笔横画向右伸展,比首笔横要长 ;末笔的捺穿过短撇,向右伸展第十二课 “厉”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起笔在横画起笔下面,两笔画相接,撇画向左下舒展;内部“万”笔画较多,注意各笔画之间的距离和穿插关系第十二课 “府”字为半包围结构,首点在米字格竖中线上,横画与竖撇的起笔相接 ;“付”的横画收笔比广字旁的横画偏右,“付”的竖钩与广字旁横的收笔在同一条线上第十二课 “广”字为半包围结构,点画在横画的中间,撇细长略带弧度;广字旁里面的横画较多,注意各横画的间距和长短变化 ;最后的两点上合下开,托起上部第十二课第十二课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厂字旁和广字旁的特点。
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厥”字由于笔画较多,厂字旁的横较长,撇较细,被包围的部分左右对等,改捺为点庭”字点居横中 , 广字旁的撇与“廷”的捺左右伸展,撇轻捺重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厥”字笔画较多,厂字旁的横较长,撇较细 ;被包围的部分左右对等,改捺为点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唇”字横画短,撇画细长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呈窄长形,注意各笔画穿插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庭”字广字旁点居横中 ,撇与“廷”部的捺左右伸展,撇轻捺重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座”字广字旁点居横中,撇画细长,起笔在上横的起笔下方,但两笔不相接 ;被包围的部分注意对称关系,末笔横画较长第十二课第十二课西狭颂《西狭颂》(局部) 《西狭颂》在甘肃成县天井山,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 171 年),为仇靖所写,歌颂了武都太守李翕治理西狭阁道的事迹此碑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方整中带圆融第十二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走之底与走字旁第十三课走之底点取平势,横折折撇短小呈纵势,平捺上平下斜第十三课走之底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三课 走字旁先写“土”,再写竖和短横,最后写撇和捺。
撇短呈纵势,捺长取横势第十三课走字旁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三课第十三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十三课 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第十三课 “近”字为 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捺画向右伸展,托起“斤”部 ;“斤”部的首笔短撇起笔略高于走之底的点第十三课 “造”字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点和横折折撇窄长,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告”部 ;“告”部高于右边走之底第十三课 “起”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上两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己”部 ;“己”部较小,末笔为竖折第十三课 “赵”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第十三课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走之底和走字旁的特点第十三课 “通”字的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 “甬”高于走之底超”字的走字旁要包围托住“召”,捺要由轻变重再提锋收笔,尽量舒展第十三课 “通”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 “甬”的起笔高于走之底,末笔为垂露竖,不碰到走之底的捺画。
第十三课 “遂”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 ;“㒸”部上两点起笔高于走之底的点,末笔为反捺,不超过走之底捺画的长度第十三课 “超”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召”部 ;“召”部笔画紧凑第十三课 “赵”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第四、五笔分别为点、撇,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 ;“肖”部与走字旁紧凑第十三课“走”的字形演变金文小篆行书楷书隶书 在古代,“走”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跑”的意思金文中可以看到上半部分是一个奔跑的“人”,下半部分是一个“止”字,代表一只脚隶书中上面的“人”变成了“土”,下面的“止”也改变了形象第十三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同字框与门字框第十四课同字框先写竖再写横折钩左竖短,横折钩的钩朝左上第十四课同字框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四课 门字框先写竖再写横折,两横短小竖折较直,内横靠左,横折钩形长第十四课门字框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四课第十三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十四课第十四课 同字框和门字框,框的宽窄应视框里的笔画多少而定,如笔画多,框应略宽,笔画略细;笔画少,框应略小,笔画略粗。
门字框要注意左短右长,左小右大第十四课 “同”字先写同字框,左竖短,横折钩的竖较长,上下伸展,横细竖粗;内部上横较短,横向笔画间距均匀第十四课 “用”字同字框左竖细,横折钩的竖粗长直挺;内部两横较细,上短下长,竖画粗壮直挺,露锋收笔第十四课 “关”字先写门字框,门字框左短右长,左细右粗;内部笔画较多,注意控制笔画粗细和间距位置,做到密而不挤第十四课 “开”字门字框写法与“关”字类似;内部笔画较少,左密右疏,上收下放第十四课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同字框和门字框的特点第十四课第十四课 “同”字门字框左竖细右竖粗,内部“口”偏上,整个字上密下疏第十四课“问”字的门字框左小右大,“口”上靠第十四课 “闻”字门字框左小右大,左细右粗 ;里面的“耳”部横画与门字框有相接,右竖为悬针竖,收笔与门字框的竖钩齐平第十四课 “开”字门字框写法与“问”字类似,左右呈相背之势;内部“开”靠近左上,下横与左竖接搭第十四课“门”的字形演变 “门”字的字形变化不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门”字,都由两个门扇组成古代单扇的门叫“户”。
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楷书隶书第十四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方框第十五课先写竖,再写横折写完被包围部分再写长横封口第十五课方框笔法图示笔顺图示第十五课第十三课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第十五课第十五课 方框左竖细短,右竖钩粗长末横要连接右竖钩的钩第十五课 “团”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细,右竖钩粗长 ;方框里的笔画紧凑,各横画注意长短、粗细变化 ;末横要与钩相连第十五课 “圆”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写法与“团”字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团”字横折钩的起笔与左竖的起笔分开,“圆”字的首笔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 ;方框内的笔画紧凑,“贝”的左右两竖有粗细、长短变化第十五课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方框的特点第十五课 “因”字方框内笔画较少, “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圍(围)”字方框内笔画繁多,与上下横相粘,线条较细第十五课 “因”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分开,左竖画比横折钩的竖略短、略细;方框内的“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第十五课 “围”字为全包围结构,首笔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 ;方框内笔画繁多,注意布白均衡,框内上下均有竖画与方框的上下横相粘,方框内的笔画略细。
第十五课 《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 年),记载了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事迹和政绩《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书法风格秀丽,结体匀称,以圆笔为主,被视为汉碑精品此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曹全碑》(局部)《曹全碑》第十五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集字临摹练习(四)第十六课第十六课 “天地有正气”,出自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浩然正气第十六课 “天”字撇捺舒展地”字左窄右宽,左纵右横,左缩右伸有”字上横下纵正”字纵横间距匀称,上缩下伸氣(气)”字横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应向内收而圆劲有力,出钩爽利第十六课天 :两横较短,撇捺舒展第十六课“地”字左窄右宽,左纵右横,左缩右伸第十六课“有”字上横下纵第十六课“正”字纵横间距匀称,上缩下伸第十六课 “气”字横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应向内收而圆劲有力,出钩爽利第十六课斗方条幅第十六课 五个字的条幅形状窄长,落款略偏上正”字在《多宝塔碑》中有两个,条幅中“正”字用连带笔势,上下呼应 五个字写成斗方,行距略宽,款字要长,以补左下空疏第十六课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高秋月明”。
第十六课本课已结束, 请各位同学勤多练习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