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产生国家各级代表机关代表和某些国 家公职人员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的总和 其内容一般由宪法、议会组织法和选举法加 以规定,有的国家的选举制度还包含在选举的 习惯和惯例中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不同,选举制度的性质、内容和 作用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n 一、选举制度的产生n 选举制度是人类组织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选举作为一种社会性活 动方式,在原始社会就存在;作为一种参与社会政治的方式,可以追 溯到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欧洲n1、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就包含一种早期的选举制度公元 前594年,执政官梭伦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法律改革,奠定了“群众力量 的主要基础”,使“人民有了投票的权力”,“成为政府的主宰”,并且建 立了一定的规范性的制度n公元前509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梯尼当选为执政官后,进一步完善了 雅典的选举制度他将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 系他还创设500人议会,由每个选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50人组成, 作为公民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的 民主选举制已基本成熟,其最高权力机关是城邦公民大会,城邦重大 问题和官吏任免事项由公民大会投票或举手表决,实行人人平等、一 人一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选举原则。
雅典的官吏由两种选举办法产生 :军官与司库官由投票选举产生,其他官吏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 选举产生n2、古罗马曾实行一种以财产为基础的不平等选 举制度n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实行改革,他废 除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 地域把罗马划分为四个区域,并以财产多少把罗 马人分成五个等级每个百人团在百人大会中都 只有一票的表决权n3、中世纪的欧洲n中世纪的欧洲,选举作为日耳曼氏族部落的遗迹和古 希腊罗马选举制度的影响虽尚有几点保留,但已没有 民主意义了民主的选举制度不能适应中世纪的经济 ,特别是土地所有制形态但是一些选举现象依然存 在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选举产生的;教皇 由教士选举会选举产生;拥有自治权的城市议会议员 由市民选举产生;封建王权下的第三等级享有选举议 会议员的权利等然而这些选举常被强势集团操纵把 持,徒具形式而已二、选举制度的发展n 1.英国n 在人类社会选举史上,英国的选举制度具有某 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 段第一阶段是在反封建过程中,通过确立资本 主义议会民主制,使古希腊罗马选举制度的遗留 重新焕发了生机;n第二阶段是在工业革命后,通过剔除中世纪选举 制的封建残余,推进了选举制度的发展;n第三阶段是20世纪后,由于工人政党的兴起和工 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最终确定了普选制。
n 2.美国n美国建国前的十三个殖民地有三种不同的选举制度n一是自治殖民地n二是业主殖民地n三是直辖殖民地n 首先,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问题n 其次,黑人选举权的问题n 再次,妇女选举权问题n 美国普选制的发展是以美国国会和议员在国家政治 生活中具有实质性的影响为前提的与英国的不同在于 ,在普选制形成过程中,英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封建特 权问题,而美国的主要问题是种族歧视问题第二节 选举原则与选举过程n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n 1 .权威性原则n 该原则主要指选举应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实质性 影响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n第一,代议机构是否真正通过选举产生;n第二,代议机构是否是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机关;n第三,代议机构是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实际影 响力n 2.普遍性原则n该原则涉及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是指是否实现了普选权普选权是指公 民不受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程度、 居住年限、职业、财产状况等的限制,都 享有选举权普遍、平等、直接、秘密的 选举制度叫普选制,普遍性原则是普选制 中最核心的原则各国选举制的发展过程 ,很大程度上就是普选权确立的过程。
3.平等性原则n该原则是指“一人一票、每票等值·,不允许 任何选民享有特权没有平等性的普遍性 ,不是真正的普遍性选举的平等性原则 涉及以下几个问题:n 第一,差别选举制问题n 第二,复数投票权问题n 第三,少数派的利益问题4.透明性原则n该原则是指选举的充分开放和公开,它包 括国事公开、候选人提名和情况公开、选 举过程和结果公开、竞选费用公开以及当 选议员的观点主张公开等选举的本质是 民主,是人民主权,是选民对国家政治生 活施加实质性影响的法定手段缺乏政治 透明和选举公开,选举的本质和目的就不 能实现国事应当公开,选民必须了解国 家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才能参与国家 重大决策5.自由性原则n该原则是指,选民投票是出于自愿并且有选 择余地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n第一,强制投票问题n 第二,秘密投票问题n 第三,选举的物质保障问题n 第四,选举的自由度问题二、选举过程与程序n 1.选区划分n 2.选民登记与候选人提名n 3.竞选n 第一,筹措选举经费n 第二,制定和宣传竞选纲领n 第三,组织竞选机构n 第四,争取选票n 4.投票制度三、当选制度n 1.多数代表制 n 多数代表制是指候选人只要在一个选区 内获得多数选票就可当选的制度。
其特点 在于,获得多数选票者被视为赢得该选区 的全部选票,此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也独 占该选区的全部议席多数代表制又分为 相对多数代表制和绝对多数代表制n (1)相对多数代表制n相对多数代表制也叫简单多数制、一轮选 举制,是指在一个选区,候选人或候选人 所代表的政党只需取得较多数的选票,无 须超过半数或达到一定比例,即可当选和 取得该选区的全部议席英国、加拿大、 印度、新西兰等国的下院选举,美国国会 两院和总统的选举,日本下院部分议员的 选举都实行这种相对多数选举制2) 绝对多数代表制n 绝对多数代表制也叫过半数选举制、两轮选举制, 是指候选人或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所获选票必须超过 本选区全部有效投票选票数的半数以上方可当选多 数代表制的优点是透明性强,也便于操作,而且有较 强的适应性,既可实行于小选区制也可实行于大选区 制;但其缺点是易形成多数专制由于可能出现在一 轮选举中没有一方的选票超过半数的情况,因此往往 需要进行第二轮甚至更多轮次的投票,直到选出过半 数当选者n 多数代表制的形式有:一轮多数联盟制、两轮多数 选举制、多轮多数选举制2.比例代表制克服多数代表制的局限 性n第一,预先规定当选票额,即所谓当选基数 。
n第二,选民只就政党候选人名单投票,而不 是投某选区选民所提出的候选人的票n第三,选票可以转让在多数代表制下,当 选者多余的选票是不可转让的n第四,存在残票和剩余议席的分配问题3)所谓混合代表制n所谓混合代表制,即在选举中分别采用多数代表制和比 例代表制德国的联邦议院和1993年以后的俄罗斯国家 杜马的选举都采取这一制度以德国为例,其选举方式 是:一张选票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投单个候选人的, 另一部分是投政党在计票时,投给单个候选人的票按 多数代表制算,投给各政党的票按比例代表制算,然后 再把两部分合起来,按规定的方法算出得票最多的政党 或政党联盟,由此产生出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有学者 认为这种混合制既能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又能考虑 到少数当然,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更为复杂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意义n 首先,选举的作用与选举的概念有关n 其次,选举的作用与人们对选举的期望有关,即 与选举应该有什么作用有关 n 再次,选举的作用与选举的形态有关 选举制 度的作用是通过系统的重复而间接地实现的;选 举行为则可以直接发生作用n 最后,就选举制度的作用而言,作为整体的选举 制度的作用与选举制度中不同制度的作用,如比 例代表制、多数代表制,直接选举制、间接选举 制的作用等,应当加以区别 二,现代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及其 存在的问题 n 1。
现代西方选举制度的作用与意义n 现代西方选举制度的作用有:n第一,政治录用方式n第二,实现代议制的方式 n第三,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 n第四,政府权力合法化的方式现代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在于:n 第一,政治意义主要表现在稳定政局方面 n 第二,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调动了公民的 参 与和积极性n 第三,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了公民的 公共意识和参政意识2.现代西方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n第一,选举中的金钱控制问题西方国家的选举经费主 要来自大财团 n 第二,选举迎合选民问题 n 第三,选举地理问题 n 第四,选举的实际影响的减弱趋势问题 n 在金钱化、商业化的驱动下,政治选举越来越成为“走 过场”的形式,以至成为欺骗和愚弄人民的手段当然 ,这绝不是选举制度本身的过错,国家统治者的权力欲 望和既得利益是产生其负面效应的渊源第六章 比较选举制度第一节 选举原则比较第二节 选举人、被选举(候选)人资格比较第三节 选区划分、选举过程比较第四节 选举机关和选举保障比较普遍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 直接性原则差额选举原则俄罗斯法律规定:凡是年满21岁并有选举权的公 民都有当选为国家杜马代表的权利,凡是年满18 岁的公民都有权参加国家杜马的选举,只有那些 被法院认定无行为能力的人的和被羁押的人除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中华人民 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 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俄罗斯法律规定:每个选民 只有一次投票权,所有选民都在 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 规定: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 有一个投票权俄罗斯法律规定:国家杜马的 代表只由具有选举权的公民直接 选举产生,而不经过任何其它的 中间团体或国家机关中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下人大 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实 行间接选举俄罗斯法律规定:有选举权 的公民都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 举国家杜马的代表,任何机关、 团体、组织或个人不得妨碍公民 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 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中西方都实行差额选举二、中国和西方选举原则的差异1. 中国有军人参选原则,西方没有2. 中国有官员参选原则, 西方没有3. 差额选举中,中国差额比例较小,西方差额比例较大一、 选举人资格选民,就是合乎法律规定享有选 举权的公民西方对选民资格限制较严。
在中国,除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 治权利的人和不能行使选举权的精神 病患者以外,对选民资格几乎没有限 制1、财产资格2、居住资格3、年龄资格4、教育资格 6、种族资格 7、品行资格 5、性别资格 西方国家对选民资格的规定:二、 候 选 人 资 格候选人一般应具备的资格是:(2)年龄资格3)居住资格 (4)职业限制 (5)选举的保证金制度,实质上 是对候选人财产资格的一种限制 (6)候选人提名制度 (7)独立候选人制度1)国籍资格 返回一、选区划分比较 二、选举过程(程序)比较 三、选举类型比较 一、选区划分比较(一)选区划分类别选区是指进行选举的区域单位Ø 小选举区 Ø 大选举区(或中选举区)(二)选区划分原则(三)中国的选区划分(二)选区划分原则(1)“一人一票”原则,即同等数量的代 表,必须由同等数量的选民(或人口)选出 2)按自然界限划分的原则,即通常按国 家的地理状况和行政区划来划分选区3)依人口数变动情况,而适时改划选区 的原则,即经过人口普查后,定期改划选 区,以保持每个议员所代表人数的准确性 (三)中国的选区划分中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