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9课表格式教案

20****0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6.50KB
约6页
文档ID:15318831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9课表格式教案_第1页
1/6

课题9、推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会用“即使……也……”造句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学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指导读准字音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简介贾岛:(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四、检查自读效果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推敲皎 斟 尚 愈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5、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第三自然段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3、学生交流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第四至六自然段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第七自然段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第八自然段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2、齐读第八自然段三、指导讲故事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板书设计9 推 敲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练习设计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教学反思 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

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终于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并 留下许多佳作如他的《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对仗自然,妙语天成,灏气流注,意境苍凉,形象饱满地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愧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又如他的《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兰舟,直至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写尽贾岛对韩愈的悬念和同情,并烘托出韩愈的光明磊落,境界宏阔,音节高朗,情韵悠长,足见贾岛于平淡处见隽永的笔力   再如他的《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孤棹负三湘沉重地抒写了自己落第后的痛苦心情贾岛一生很不得志,孤贫潦倒,宦途极艰,所以,他的诗作也以描写孤峭幽静的境界为主。

但有时也有慷慨激越之作,如他的《病鹘吟》:“俊鸟还投高处栖,腾身戛戛下云梯有时透露凌空去,无事随风入草迷迅疾 贾岛作品月边捎玉兔,迟回日里拂金鸡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依然是雄心不改,壮志难磨,仍幻想着有凌空搏击的机会他的思想中的这种激烈奋发的因素,还常常借助于旧将、老将的形象宣泄出来如他的《代旧将》:“旧事说如梦,谁当信老夫战场几处在,部曲一人无落日收病马,晴天晒阵图犹希圣朝用,自镊白髭须”他的《代边将》:“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他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他的《逢旧识》:“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这几首诗无不是豪气满纸,风骨凛凛只可惜贾岛有此壮志而无此机遇,致使他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最后留下的只是他的诗作《长江集》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还是很有影响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