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 测试板块1 而、何、乎、乃、其、且 若 所 为1、指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城入赵而璧留秦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恂恂而起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D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答案 C 递进与转折 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余知而无罪也 ③提刀而立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A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答案:B ①连词,表修饰 ②代词,你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假设 3、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 3、说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项( ) A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B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人而无知,与木何异C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D劳而无所,必有悖心 余知而无罪也 答案 D 转折与代词 4.下列句子中“且”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B.C.D.解析:A项“且”都为“接近”;B项分别为“姑且”和“将要”;C项分别为“并且”和“尚且”;D项分别为“并且”和“况且”。
答案:A5.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履至尊而制六合 ⑩而母立于兹A.①⑩/②④/③⑤/⑥/⑦/⑧⑨B.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C.①⑩/②④⑧/③⑤/⑦/⑥⑨D.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解析:选A①⑩代词;②④表并列;③⑤表假设;⑥表修饰;⑦表转折;⑧⑨表承接6.对下列各句中“乎”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③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④美哉乎山河之固 ⑤两小儿笑曰:“孰为女多知乎?”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⑦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A.②④/①③/⑤⑥⑦ B.①③⑥/②④⑤/⑦C.①②⑦/③⑤⑥/④ D.②④/③⑥/①⑤⑦解析:选B①③⑥介词,②④⑤语气词,⑦助词7.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⑥则或咎其欲出者 ⑦欲加之罪,其无辞乎A.③⑤ B.①② C.④⑤ D.⑥⑦解析:选A。
①代词,他们的;②代词,它;③代词,其中的;④代词,代“我”;⑤代词,其中的;⑥指示代词,那、那些;⑦表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邻国之民不加多,何也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D.今日之事何如解析:选C何”主要可用作副词、代词,常常考查用作副词、代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何”作副词,放在形容词之前,加强程度,“多么”,C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代词,“什么”;B项是疑问代词,“为什么”;D项是复音虚词,“怎么样”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幽独处乎山中A.噫吁嚱,危乎高哉 B.浩浩乎如凭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选C乎”主要可用作介词、助词,常常考查用作介词时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乎”作介词,“于”,C项的“乎”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的“乎”是语气助词,表感叹,“啊”;B项的“乎”是副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D项的“乎”是介词,“比”10比较下列各句中的“其”字,对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⑤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⑥尽其肉,乃去⑦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⑧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⑨鸟之将死,其鸣也哀A.③④⑤⑥相同,⑦⑨不相同 B.①③④⑥不同,②⑧相同C.③④⑥⑨相同,①⑤相同 D.④⑥⑦⑧不相同,③⑨不相同解析:①指示代词,那;②语气副词,表反问;③指示代词,其中的;④人称代词,他的;⑤指示代词,那、那个;⑥人称代词,它的;⑦指示代词,那;⑧连词,表选择关系;⑨人称代词,它的。
答案:D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与例句中的“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B.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解析:D项表比较,比得上;A项,像;B项,表假设,如果;C项,代词,你答案:D12.对句子中“所”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太祖所乘马被创③为流矢所中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父去里所,复还 ⑥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⑦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⑧庆已死十年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⑤⑦⑧ D.③⑥⑦解析:①②④为“所”+动词构成的名词性短语;③是“为……所”结构,表被动;⑤⑧都是不确定数词,“上下”“左右”;⑥和“以”一起表原因;⑦和“以”一起解释为“用来……的方法”答案:B13.对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进行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以桀亡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④何辞为⑤战而不克,为诸侯笑 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⑧天之亡我,我何渡为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⑧/⑤C.①/②/③⑥/④⑦⑧/⑤ 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解析:替,介词/因为,介词/为了,介词/语气助词,呢/被,介词/在,介词。
答案:D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为击破沛公军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A项,被;B项,介词,给,替;C项,动词,作为;D项,表判断,可译为“是”答案:A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市之,而命洗刷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B.泰怃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C.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将家于义兴 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选CC项中的“且”,前为副词,“暂且”;后为连词,“尚且”A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中“之”均为音节助词,可不译D项中“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16、加点的何与例句中加点的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A 何可胜道也哉 B 何其衰也 C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 何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 A.①贤能为之用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C ①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②必以长安君为人质,兵乃出D.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19题。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①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②齐师,要③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④招亡民,亡民首鼠⑤,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注】 ①吊:慰问丧家或遭遇不幸者②道:从;由③要:要挟④间:离间⑤首鼠:亦作“首敦”,踌躇,进退不定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释其俘而吊其民A.而言于王曰 B.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C.掠其妇人而夺其财 D.齐将士久欲而惮禁解析:选C例句和C项的“而”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其他三句中的“而”都是连词,但意义不一样A项表承接关系,译为“并”;B项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D项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将士又皆贪B.掠其妇人而夺其财C.释其俘而吊其民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解析:选A。
A项的“其”为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其他三项都是指示代词,译为“那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1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20.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词有魁伟之文C.其重之也如此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选DA代词,指代黄庭坚;B代词,他的;C代词,代指苏轼;D指示代词,那21.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甫而不为者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②樊哙覆其盾于地C.①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①其重之也如此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