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曲式分析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简答简答 1.严格变奏曲式:严格变奏曲式:又称“装饰变奏”,形成于 18 世纪,随着主调风格音乐的发展,变奏曲 式的变奏手法更趋向于多元化,在固定旋律变奏的基础上,使音乐更富于变奏性、统一性、 逻辑性及内部对比性的装饰性变奏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近代主调风格音乐变奏曲式中应 用最广泛,最具典型意义的结构形式2.插部的特征:插部的特征:(1)和声和调性不稳定,即和声变化频繁,或因强调不稳定和弦而加强了 紧张度,调性动荡不定,在最不稳定的情况下,整个插部没有一个中心调2)结构不稳 定,不完整,主题材料分裂为乐句、乐节或动机而展开,不构成乐段、二部曲式、三部曲 式等完整的结构3.变奏的类型变奏的类型:严格变奏是主题基本成分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变奏;自由变奏是将主题的任 何成分(甚至主题的个别因素)进行实质的改变;固定变奏是独特的变奏形式,即始终不 变的重复的是主题的低音或旋律,而变化其织体,其中又分为固定低音(basso ostinato) 变奏和固定音高(soprano ostinato)变奏除了单主题的变奏以外,还有包括两个主题的变奏, 称为二重变奏或双重变奏。
4.单主题回旋曲式:单主题回旋曲式:又叫做带展开性插部的回旋曲式,指的是插部所用材料是用主部材料 加以展开与主部对比不大的回旋曲式,主部与插部的关系式派生的,此类型在 17、18 世纪 上半叶所流行,又称古回旋曲式或古钢琴回旋曲式5.19 世纪后回旋曲式的发展:世纪后回旋曲式的发展: 19 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回旋曲式,即组曲性的回 旋曲式,其中各部分(主部和各个插部)的对比特别鲜明,相互之间在速度、节拍、织体 和体裁特点上都形成对比,好像组曲中的几个乐章一样6.复奏复奏: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前半叶的组曲中,库朗萨拉班德(特别是后者)以及其他舞 曲的后面,往往有一次(有时有二次)变化反复,称为“复奏”旋律加工(装饰)是复 奏的主要特征7.对比主题的回旋曲式:对比主题的回旋曲式:(1)主部结构不再是单纯的乐段结构,而常用单二或单三(较少) ,如果是乐段,也用重复或变化重复加以强调,一般只用两个插部,规模与主部相当,通 常情况下 B 小于 A,而 C 会大于 A,其整体结构形成五部结构2)主部主题依然具有 歌舞性质,旋律优美,结构清晰,主部再现时常运用变奏或加以展开,维也纳作品常用装 饰变奏。
19 世纪以后作品则常用变形手法,使主部性格发生变化3)插部用新的对比 主题,并且插部间可能形成对比,但这种对比常是并置的,表现出相同音乐形象不同方面, 如歌唱行于舞蹈性主题,活跃于安静的形象对比,抒情优美与热情活泼形象的对比,不构 成矛盾的冲突8.19 世纪以后奏鸣曲式的特点:世纪以后奏鸣曲式的特点: (1)由于抒情因素和歌曲体裁起着较大的作用,不但 副部和慢乐章奏鸣曲式的主部常用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写成,就是快速乐章的主部往往也 是如此 (2)主部和副部之间的对比加强,在速度、节拍和体裁特性上也都形成对比 (通常主部快,副部慢)3)展开部中复调发展手法的作用大大加强,调式布局更加复 杂化4)再现部的动力加强,主部往往在高潮上进入 (5)在抒情作品中,由于气 息宽广的歌唱性主题不适于分裂展开,因而变奏发展在展开部中起着较大的作用6)由 于曲式结构与标题内容相适应,奏鸣曲式的各部分往往相互对比,分别抒写不同的意境、 场面或图景 (7)单主题的原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常常和主题变形的手法相结合 奏鸣曲式的各部分虽然以同一个主题材料为基础,却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内容9.双主题变奏曲:双主题变奏曲:双主题变奏曲包含两个主题,又称“二重变奏曲”,是变奏的原则和并 列对比的原则的结合,主题和变奏的排列次序有两种类型:(1)两主题依次交替变奏,即 两个主题并列,然后一并变奏,图示:ABA1B1A2B2A3B3A4B4…… (2)两主题先后分组集中变奏,即先出现第一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奏,再出现第二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奏,然后 是两主题及其另一个系列变奏,图示: AA1A2A3…….BB1B2B3……A4A5A6A7……B4B5B6B7…… 有时也可以把以上两种 类型混合起来,比较自由的排列两个主题和它们变奏。
10.复三、复二部曲式的应用范围:复三、复二部曲式的应用范围:复三部曲式常用于:(1)独立作品(声乐曲或器乐曲), 特别是舞曲、进行曲和各种特性曲;(2)古组曲中连用两首同样的舞曲后又回到第一首舞 曲;(3)奏鸣曲套曲的中间乐章;通常慢乐章多用包含插部的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或谐 谑曲乐章多用包含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常用于:(1)独立的声乐和器乐作 品,如歌曲、浪漫曲、序曲、交响诗等;(2)歌剧中的“宣叙调与咏叹调11.合成性中部:合成性中部:副三部曲式的中间部分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或是新的主题或 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展开,各部分相对独立,保持着相互对比的关系,这样的中部称为合成 性中部 12.回旋曲式的应用范围:回旋曲式的应用范围: (1)独立的作品,包括声乐曲或器乐曲 (2)大型曲式中的某一部分包括歌剧的某一场或某一景 (3)奏鸣曲套曲和交响曲套曲中以末乐章较多见,有时也用于中间乐章13.带插部的奏鸣曲式:带插部的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的展开部不是用呈示部的展开,而是出现新的音乐材料 ,称为插部,这种变 体类型称为带插部的奏鸣曲式,插部具有呈示性而非展开性的,插部后会使用连接段落来 隐形再现部.14 复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前后并列而成,其中一部分由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构成,另 一部分较典型的情况是乐段,其次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
有时其中一部分也可扩大 为变奏曲15、倍复三部曲式:、倍复三部曲式:是从外部扩充复三部曲式的结果,由于作品的两端部分(至少是第一 部分)已经构成复三部曲式,再加上新的中间部分,就构成倍复三部曲式16、自由变奏曲的特点:、自由变奏曲的特点: (1)变奏手法灵活,可以在整个主题基础上变奏外,或抓取主题的某一素材加以变奏,发 展到远离主题,甚至是“面目全非的 ”,也可以引用新素材 (2)可以改变主题的结构,可以伸长或缩短任何一个变奏 (3)可以改变主题的性格,各个变奏可以具有独立的性格,甚至是体裁的变化,变奏的篇 幅可以大大超过主题,使变奏曲具有组曲的性质 (4)改变调性,可以有调式对比,其和声变化更为自由 17、奏鸣曲式的应用范围:、奏鸣曲式的应用范围: (1)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和末乐章;第二乐章和诙谐曲乐章常采 用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2)也作为序曲、叙事曲、幻想曲、交响诗等交响性单乐章乐曲的曲式,还可作为复三部 曲式的两端或中间部分 (3)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可作为套曲的一个乐章或单乐章的曲式 (4)声乐曲中奏鸣曲式往往用插部代替展开部,大型声乐、器乐作品中也有完整奏鸣曲式 写成的合唱或独唱曲。
18、变奏曲用范围:、变奏曲用范围: (1)可用于独立的器乐作品 (2)声乐作品中的变奏曲多半是歌曲、咏叹调、合唱(3)交响曲——奏鸣曲套曲的一个乐章,多半是第二乐章偶尔也可以是第一乐章或末乐章 (4)可用于独立乐曲的一部分或乐章的一部分 19、对比主题回旋曲式的特点:、对比主题回旋曲式的特点: 对比主题回旋曲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主题的规模大,段落少,通常包含5 段 (ABACA),各个插部 (B、C)和主部(A)形成对比,主部再现时可以运用变奏或变形的手 法,插部和主部之间常有连接部,并往往扩大到展开部的规模,曲终用尾声作总结,有 时主部及其再现之间,可以连续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部,除了主部多次再现外,同 一插部有时可以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20、、复复三三部部曲曲式式的的复复杂杂化化:: (1)中部有几个段落组成 (2)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的结合 (3)复三部曲式与变奏曲式的结合 (4)复三部曲式与回旋曲式的结合 (5)倍复三部曲式 (6)有两个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21、、19 世世纪纪和和 20 世世纪纪的的回回旋旋曲曲式式的的发发展展 :(1)主部和插部的排列不规则,或是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插部,或是连续几次出现 主部。
(2)第二个插部用展开部来替代,图示为ABARA (3)重新出现古回旋曲式中常见的 “多段落“的倾向,但与古回旋曲式不同的是,各个 部分本身的规模比较大,他们之间的对比加强了,不仅表现在主部和插部的对比上,而 且表现在插部和插部之间的对比上 (4)回旋曲式和其他曲式原则互相渗透A 复三部曲式原则渗入回旋曲式B 变奏曲式 原则沁入回旋曲式 C 奏鸣回旋曲式原则沁入回旋曲式22、、单单主主题题回回旋旋曲曲式式的的特特点点:: (1)主题比较短小,通常主部和插部都是乐段,但个别插部也可以小至乐句大至二部 曲式 (2)段落较多,至少有五个,有时多至十几个 (3)段落性比较强主部总是在主调上的收拢性段落,每次再现通常几乎是原封不动的, 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力度的变化,或结构缩短而已 (4)各个插部通常是主部主题的展开,有些插部和主部形成不大的对比,但在一定程 度上依然是单主题性的 (5)主部在主调上,各个插部在近关系调上,全曲的调性布局大体上体现了主—— 属——下属——主的功能关系23、、固固定定低低音音变变奏奏的的特特点点:: (1)在低声部不间断的重复同一个主题,它是一直不变的,变化、发展的只是主题的 伴奏声部,即上方声部的旋律、节奏、音区、织体、音型等。
(2)在变奏的过程中,低音的主题进行时连续不断的,没有“结束上一个 ”、“开 始下一个”的明确界限,即变奏的界限经常不和低音主题的开头相一致 (3)在恰空和帕萨卡利亚中主题的调性的结构通常是保持不变的,仅允许更换同名调 的调式 (4)在变奏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几个变奏常按照某些相同的因素联合成一个个小组5)按照复调织体越来越复杂化的原则来进行变奏 (6)在规模较大的此类曲式中通常有几个高潮,在每一个“局部”高潮的周围聚集 着一组变奏7)在比较发展的固定低音变奏中,低音主题有时转到其他声部 24、、假假再再现现的的特特点点:: (1)再现主题材料不完整 (2)主题材料不在主调上出现 (3)假再现之后定有真正的再现25、、自自由由变变奏奏的的类类型型:: (1)保持主题的结构轮廓和富于特性的个别音调 (2)把变奏的手法和展开的手法结合起来,写成展开性的三部曲式,即两端部分是主 题的变奏,中间部分是展开性的段落,这种不稳定的展开性段落,可以使变奏增加活力, 达到贯穿发展的目的 (3)根据主题的一个或几个音调或主题的片段自由发展,这时主题的结构起了起了根本 的变化,主题和变奏的关系以很疏远。
二二..辨辨析析 1.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正确,三部曲式的主要对比是第一乐部与中间乐部之间的对比, 这种对比主要表现在:音乐性格与情绪上) 2.装饰性变奏曲的主题(错误,装饰变奏的主题比较多样,曲式结构比较完整,在古典 时期常采用带再现的二段结构,因为这种结构内部有不大的对比,变奏时可利用对比增 加变化,也用乐段作主题的,但极少见用三段结构作主题) 3.回旋曲式主部(错误,回旋曲式主部主题的呈示不能少于三次) 4.变奏曲中主题变奏(正确,主题变奏的方法是多样的,变奏的次数多寡不一,少则二 三次,多则几十次) 5.奏鸣曲式一定是由(奏鸣曲式一般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但变体的奏鸣 曲式,如:省略展开部饿奏鸣曲式,就没有展开部) 6.简单回旋曲式的(正确,如单主题回旋曲式,尾声通常都不存在) 7.变奏曲式的主题可能(错误,变奏曲式的主题在古典时期常采用带再现的二段结构, 因为这种结构内部有不大的对比,变奏是可利用对比增加变化;也用乐段作主题,但极 少见用三段结构作主题其原因是: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