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XXXX检查表

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8.34KB
约16页
文档ID:22504870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XXXX检查表_第1页
1/1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3、术语和定义13.1 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GBZ1—201023.2 工作场所 workplace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GBZ1—201033.3 工作地点 work site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GBZ1—201043.4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GBZ1—201053.5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GBZ1—201063.6 自然疫源地 natural infectious focus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GBZ1—201073.7 卫生防护距离 hygienic buffer zone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GBZ1—201083.8 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annual (summer) minimum frequency of wind direction全年(或夏季)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少的风向GBZ1—201093.9 夏季主导风向 summer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累年夏季各风向中最高频率的风向GBZ1—2010103.10 粉尘 dust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GBZ1—2010113.11 生产性粉尘 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GBZ1—2010123.12 毒物 toxicant[toxic substance(s)]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化学物质GBZ1—2010133.13 生产性毒物 industrial toxicant (toxic substance)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种毒物GBZ1—2010143.14 高温作业 work(job) under hot environment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下,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GBZ1—2010153.15 寒冷环境 cold environment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负荷联合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更多散热,导致人体发生冷应激反应的环境状态GBZ1—2010163.16 低温作业 work(job) under cold stress平均气温≤5℃的作业GBZ1—2010173.17 噪声 noise一切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响GBZ1—2010183.18 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按噪声的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continuous noise)和间断声(intermittent noise);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steady noise),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impulsive noise)GBZ1—2010193.19 振动 vibration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GBZ1—2010203.20 手传振动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又称手臂振动(hand-arm vibration)或局部振动(segmental vibration),指生产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动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GBZ1—2010213.21 全身振动 whole-body vibration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并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到全身的振动GBZ1—2010223.22 电离辐射 ionizing radiation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即波长<100nm的电磁辐射。

GBZ1—2010233.23 非电离辐射 non-ionizing radiation波长>100nm 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GBZ1—2010243.24 辅助用室 work-related welfare facilities为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劳动者生活和健康而设置的非生产用房GBZ1—2010253.25 工效学 ergonomics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的一门学科GBZ1—20104、总则14.1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控制制度,保证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GBZ1—201024.2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材料;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GBZ1—201034.3 承担工业企业卫生设计的设计人员应了解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掌握建设项目使用和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的分布、毒作用特点和有关的预防控制技术GBZ1—201044.4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在可行性论证阶段编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包括职业卫生相关内容,并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设计阶段编制的初步设计应包括职业卫生专篇,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还应编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GBZ1—201054.5 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性质和规模、职业病危害程度(强度)及接触人数等,兼顾工效学原理设计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人员编制可参考附录 A 表 A.1GBZ1—201064.6 项目预算设计应包括职业病防治经费GBZ1—20105、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5.1 选址15.1.1 工业企业选址应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现状与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GBZ1—201025.1.2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自然疫源地;对于因建设工程需要等原因不能避开的,应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合预防控制措施GBZ1—201035.1.3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水、土壤可能已被原工业企业污染的地区;建设工程需要难以避开的,应首先进行卫生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设计单位应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制定施工期间和投产运行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预案GBZ1—201045.1.4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参照附录 B),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互影响对于目前国家尚未规定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宜进行健康影响评估,并根据实际评估结果作出判定GBZ1—201055.1.5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和联合作用GBZ1—20105.2 总体布局5.2.1 平面布置15.2.1.1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

GBZ1—201025.2.1.2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 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GBZ1—201035.2.1.3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GBZ1—201045.2.1.4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GBZ1—201055.2.1.5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GBZ1—201065.2.1.6 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GBZ 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201075.2.1.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置应设置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GBZ1—201085.2.1.8 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GBZ1—201095.2.1.9 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GBZ1—20105.2.2 竖向布置15.2.2.1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