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生活经验作保障教材的主题图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归为4类,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4种图形的模型图,并给出模型图的名称,既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 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会区分这几种立体图形教学难点: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会区分这几种立体图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今天来了许多生活中的好朋友,想看看吗?(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你能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吗?回答问题:想学生观察,说说所有物品的名称。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着手,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与学习兴趣环节二探究新知分一分:提问: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吗?教师巡视指导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揭示概念并板书:说的真棒!我们分别把这四种形状的图形叫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小组合作,把课前准备的实物进行分类学生汇报: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学生齐读四种图形的名称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尝试分类,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在活动中对几种形状初步形成表象认一认:拿出四种图形的学具,请小朋友们玩一玩这些图形,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图形的特征在这四种图形中,你觉得哪种比较特别?(按学生说的顺序来展示1. 辨识球把球放在手心摸一摸,是什么感觉?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球的形状?2. 辨识圆柱圆柱和球都能滚,但是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球可以四面八方得滚,圆柱站着稳当,躺下的时候就会滚呢?小结:球的表面都是曲面,所以可以四面八方的滚圆柱上下是平面,所以可以站得稳,它的侧面是曲面,所以可以来回滚3. 辨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方方的,但有什么不同吗?那么,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像球那样滚动吗?小结:正方形每个面大小都一样。
长方形的面有大有小,相对的两个面一样正方体和长方体不易滚动,可以推动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玩学具,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球鼓鼓的,可以滚来滚去像篮球、足球这些球都可以滚学生汇报:不论个子高低,身体胖瘦,只要是圆圆的像柱子的图形,都叫圆柱球可以四面八方的滚,圆柱只有躺下来的时候才会来回滚球的整个身体都弯曲的圆柱上下是平的,所以站得稳,侧面是弯曲的,所以躺下来的时候,能来回滚动学生汇报:正方体每个面大小都一样,长方体的面有大有小不能,正方体和长方体不易滚动,可以推动学生汇报、举例放手让学生动手玩一玩,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图形特点球和圆比较容易混淆,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球是鼓鼓的,并且可以滚来滚去滚,为后续和圆柱对比做好铺垫学生对于又扁又胖或者又高又瘦的圆柱,认识上比较模糊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儿童化的语言,使学生理解圆柱并且只能来回滚,和球形成对比把正方体和长方体同时梳理,可以进行鲜明的对比,并突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一样大,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摸一摸:将几个图形学具放进袋子里1. 老师说形状,学生摸出相应图形2. 学生摸到一个图形,说出它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学生根据老师说的名称,来摸出相应的图形。
学生根据特征,举手抢答最后摸图形的学生,拿出图形验证答案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环节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2.数一数在校对时,提醒学生数一个,做记号,比如打个勾3.猜一猜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独立完成,校对独立填空,校对学生举手抢答!通过实物和模型图的连线、数图形个数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四种图形特征的认识借助猜一猜,抢答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环节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回顾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回顾学过的四种立体图形,加深对其特征的印象,增强对比意识,学会用对比的观念看待数学问题环节五拓展延伸如果给这四种图形的表面涂上颜料,再印在纸上,这些图形会踩出什么样的脚印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通过活动,初步了解平面图形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