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版)下册复习资料

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1.65KB
约35页
文档ID:253558569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版)下册复习资料_第1页
1/35

第六章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一、休闲活动休闲: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满足饮食、睡眠等生理活动必要时 间,家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 全根据个人意愿去利用和消磨的时间★★★二、旅游活动旅游: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 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 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业讨旨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 务 的综合性产业,是由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 游购 物和旅游娱乐组成的产业群体旅游业属服务行业★★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①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旅游活动首先是人的活动游客的迁移,伴随着物质流、信息流、文 化 流和经济流,促使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发生空间相互作用,冲击着 旅游 目的地的人地关系;使旅游者本身得到身心满足的同时,反作用 于客源 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取 决于相互间的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遵循空间组织的距离衰减规 律互补性是指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在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 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能建立起旅游供需 关系。

地域差异越强,相互之间旅游需求越强烈,客源地与旅游地的 空间相互 作用力也就越大在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地域差 异中,由旅 游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性所产生的互补性,成为人们旅游的 最强大动力, 构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导致了游客 的移动但随着 离客源地距离的增加,旅游空间竞争和其他干涉曰益力口强.旅游流强度和 流向发生转移,出现空间相互作用的替代性替 代性可以节省交通费用 和时间,减轻旅途疲劳,而旅游地的置换,也减少了长距离的相互作用 目前,由于运输设施进步,交通费用下降•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 闲暇时间增多,支付交通费用的能力和通过旅游寻求新环境的欲望不断 增强,感知距离大大缩小,从而拓展了旅游的可达性,增加了客源 地和 旅游目的地相互作用的空间②旅游流地域分布特点**流动:是旅游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者的旅游流动具有一 定的规律性2、区内旅游流大于区外旅游流,区外旅游流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主要的国际旅游流始于、也终于发达国家和地区3、在大尺度范围,旅游流向也围绕着游路在多个国家与地区之间呈闭环状流动在中小尺度范围内(省内以下),流路还呈现出点节状特 征,即游客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后原路返回。

4、旅游流向和流量集中在级别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和文化 特色显著区5、流向大城市第二节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事业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指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旅 游 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论证其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旅 游资源开发、建设的顺序、步骤、重点等,为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奠定基 础旅游资源的区域开发评价内容基本可归纳为:①旅游资源的要素评价, 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别和性质评价、价值评价、旅游资源的特色、密度、 旅游容量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包括区位条件、客源条件、投 资条件、建设施工条件③:旅游资源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可开发性的 重要指标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分定性评价是指评价 者在对资源考察之后,根据个人的看法所做的评价定性评价在评价过 程中是必要的,但应避免主观性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有:★一般体验评价:一般体验评价是由公众(旅游者、各方面专家、居民)根据自身体验,对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旅游资源的要素评价:对于每一项旅游活动,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旅游资 源因素对活动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对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估,风景资源的模糊评价 法、旅游资源供一需评价法二、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1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基础2 .地理环境造就和烘托了旅游资源地貌、水、气象、生物)3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导致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4 •地理环境的演变、突变改变着景物的形态,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旅游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2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①对水体的污染②对生物资源的破坏③空气、噪声污染可持续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4•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第一阶段,吸引的游客以少数先锋型旅游者为主,旅游人数少,设施设 备简陋,旅游发展处于自由无序状态,旅游对环境尚不构成威胁;第二 阶段,大量游客涌入,以大众旅游者为多,旅游设施趋于齐全,由于旅 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游人大量涌入对环境的威胁日益明显; 第三阶段为产品的更新开发阶段,游者仍以大众旅游者为主,齐备的旅 游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旅游环境质量和景点的吸引力明显下降。

对应 于景区的发展演变,旅游环境保护呈现环保开端、系统保护措施实施、 持续保护三大阶段2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 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 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景 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环境旅游承载力还具有以下功能: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基础'并可寻求影 响总体承载力发挥的限制性因子,为拓展旅游承载力提供突破点;根据 旅游承载力的时空差异,寻求解决季节性分配不均、景点冷热程度不一 的途径,为制定空间分流和季节调配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旅游景点的承 载力利用程度,解决因超载而出现的旅游环境系统的破坏,和因景点游 客过度稀疏导致的旅游资源闲置、浪费、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 ★ ★ ★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子主要有:★★★①社会文化环境因子反映旅游者对当地居民的社会冲击大小,可用游 客密度指数(VDI)即游客人数与当地居民人数的比值来衡量②社会经济环境因子反映当旅游地居民和政府的经济收益达到某一 临界值时所容纳的游客人数,可用旅游经济收益指数(ELI)来衡量其 中:ELI=1 / L,式中,L为漏损率,L=l-mpc, rClpc为边际消费倾向。

③生态环境因子旅游区内的旅游用地面积越大,旅游活动规模空间 越大,居民用地就越少当居民用地面积缩小到一定极限时.导致当地居 民(包括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的心理抗拒一一生活秩序 被打乱, 导致紧张、焦虑和沮丧,降低了生活环境质量可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 (LI1)来表达这种状况:LIl=LUAt/LuAr式中:LUAt为旅游用地面积,LuAr居民用地面积理解)⑵旅游地承载力指数(IBel)是指「在不对当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 公共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某一旅游区所能承纳的旅游活动强度 的无量纲表示值”这种强度分项包括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 收益强度★★消除旅游饱和与超载的措施主要有:(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行为,减 少旅游地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其在旅游地域饱和点内② 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对旅游者实行空 间上的分流③通过科学研究,确定旅游地开发建设的一系列“最小参数:衡量和 控制超载的程度3)采用科学定价方法,人为调节游客时空分布,防止旺季过旺,淡季过淡⑤严格控制手段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活动,从事这种旅游 活动的目的是。

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 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等;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自然资源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0生态旅游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①观念障碍②利益障碍③体制障碍④素质障碍⑤资金障碍第三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六正面作用:1 •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2 •积累资金,回笼货币,促进财富再分配商品和服务回笼,财政回笼,信用回笼是国家回笼货币3 .扩大劳动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4,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综合发展5.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副作用:1 •旅游是一个创汇行业,也是一个用汇行业外汇漏损削弱了旅游业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如何减少漏损,是发展旅游业的国家急需解 决的重大问题2 •经济欠发达而旅游资源充足的地区,旅游过度超前发展,旅游 业配套设施投资巨大,旅游门槛高,对区域经济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 用3 •旅游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经济危机、战争、自然灾 害、社会时尚等因素发生突变,致使旅游需求大幅度下降,旅游业及其 相关产业将遭受致命打击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 定。

4 .旅游发展会使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 损害 当地居民文化传统和利益;旅游的季节性也会造成大量设备闲置浪费和 劳动力的季节性失业总之,要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要加 强宏观调控和总体规划,扬长避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正面影响:1 •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度社会文化的交流2 .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3 .发展旅游业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4 .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文明5 .发展旅游业,能展示精神文明,创造精神文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也有消极影响:1 •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2 •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 艺 术形式的退化3 .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总之,要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增强自我保 护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度发展旅游业,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引导 旅游 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造福于全世界第七章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政治活动概述一、政治、政治活动、政治系统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一定 阶级或社会集团围绕着一定的国家政权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展开的种种 活动。

★★政治活动:是人类行为的组成部分从小的方面讲.有个人的政治活动,如选举、参加政治交流、组织政治利益集团、缴纳捐税等;从大的 方面讲,有国家乃至国家集团的活动,如国家政治管理、国家之间乃至 国家集团之间的对立冲突与合作等政治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合法机构以及它们实际和法定形式的政治行为与政治过程组成的一个时空系统,其地域范围小至 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乃至整个世界二、当代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三、国家及其空间政治行为国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上,具有一定的统治权,并拥有一 定的国民而组成的社会实体,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 具国家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1)拥有一个能够行使主权、统治 领土 和组织国民的政府2)有由公认的国界所划定的领土3)有定居的国 民⑷有主权★★主权:国家支配其公众和臣民的不受法律约束的最高权力主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1)民族与国家的不重合2)政府能力和责任感的强弱3)资源多寡和外交质量4)国际干预的加强和国际法的硬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