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卓资县自然概况

简****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1KB
约12页
文档ID:102559435
卓资县自然概况_第1页
1/12

卓资县自然概况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南部,东经110°51′~112°56′,北纬40°38′~41°16′,西倚呼和浩特市,北靠察右中旗,东连察右前旗,南邻凉城县,东南、西北、东北分别与丰镇市、四子王旗、察右后旗接壤全县东西长92.6公里,南北宽67.7公里,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至2005年底总人口223906人县府所在地卓资山镇西至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73公里,东至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52公里,距北京380公里京包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横穿东西全境科左、集凉公路纵贯南北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离卓资山镇60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卓资山镇,邮编:012300代码:150921区号:0474拼音:Zhuozi Xian  【行政区划】卓资县辖5个镇、2个乡: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十八台镇、巴音锡勒镇、梨花镇、大榆树乡、红召乡7个乡镇共有 925个村民小组历史沿革】因卓资山得名,原名桌子山,因山顶平如桌面,故名  卓资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繁衍生息唐尧归冀州,虞舜时属并州西周时属并州代国,东周时为林胡、楼烦地战国时期属赵国云中郡秦初分属雁门、云中郡后为匈奴地。

西汉到东汉属定襄、雁门郡,东汉末年到三国归鲜卑两晋南北朝初为鲜卑、柔然、突厥游牧民族争地,后为北魏王朝地隋朝属定襄郡,唐属单于大都护府,后属丹应天军辽金分属集宁路集宁县和西京路丰州元朝,分属中书省集宁路集宁县,中书省大同路丰州明初属官山卫,后为蒙古察罕右翼诸部清初,属察哈尔正红、镶红、镶蓝旗光绪十年(1884年)属山西省归绥道丰镇厅、宁远厅清朝末年,清政府为履约“庚子赔款”,允许关内汉族迁徙垦荒,随后大量移民迁入民国初年仍延用清制,将厅改县民国3年(1914年)属绥远特别行政区丰镇、凉城和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正红、镶红、镶蓝旗民国18年(1929年)属绥远省丰镇、集宁、凉城、陶林、武川和察哈尔省正红、镶红、镶蓝旗,1937年旗县统归绥远省是年秋,属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巴彦塔拉盟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民国建制是年10月,贺龙率领晋察冀部队第一次解放卓资山,12月由凉城、丰镇、集宁、陶林四县析置为龙胜县1948年9月第二次解放,恢复龙胜县建制,隶属绥远省集宁专署,旗县并存,蒙汉分设1952年5月经政务院批准改称卓资县至今,隶属乌兰察布盟2005年8月,隶属乌兰察布市2000年,卓资县辖2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286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卓资山镇 26607 旗下营镇 15415 哈达图乡 9651 八苏木乡 8525 十八台乡 12454 梅力盖图乡 6037 马盖图乡 7226 印堂子乡 12904 大榆树乡 3609 后房子乡 12114 六苏木乡 9728 白银厂汉乡 9604 福生庄乡 7458 三道营乡 95弼 复兴乡 11523 碌碡坪乡 3648 东河子乡 3319 红召乡 3486  【地形地貌】 地处内蒙古高原东沿丘陵地带,属阴山山系,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中间是条狭长走廊,从南向北呈阶梯状,海拔1 200米到2 300米,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7%,中南部属于冲积平原的滩川地带,有隆盛庄滩,黑土台滩,巨宝庄滩,官屯堡滩和三义泉滩;西北部多为玄武岩覆盖的丘陵;东部低山区,沟谷发育,坡陡矩,大部分是V形山脉属阴山东段,多呈东北-西南走向黄石崖山主峰高3 335米,为县境最高点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黄粱沟山、燕菜沟山、平顶山、盘羊山、兴东会山和大盘梁山气候资源】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寒暑变化大,空气干燥,春季干旱风大,夏季受季风影响,降雨较集中,秋季凉爽,日照充足,冬季经常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寒流的影响,寒冷而少雪。

光能资源 本县海拔较高,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59~76%,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35~140千卡/厘米²之间,其中作物生长期(4~9月份)太阳总辐射达88.07千卡/厘米²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4%,为夏季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资源 热量资源 全县年平均气温为2.5℃,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零下16℃,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18.3℃,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8℃,极端最高气温为35.2℃年平均气温分布基本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为5℃左右,西北部0~2℃,东部2℃左右,南部3~4℃ ≥0℃积温分布:西部2766℃,西北部2000℃,其余地区为2200~2400℃≤10℃的积温分布:西部2213℃,西北部1400℃,大部地区为1800—2000℃本县无霜期短,年际变化大,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西南部最长为110~130天,旗下营达135天,北部和西北部最短在90天以下,东中部广大地区多为90~100天降水和蒸发 全县历年平均降水量340~480毫米之间,最大年降水量达588.9毫米(1976年),最小降水量177.7毫米(1965年),作物生长季节(6~8月)降水量为268.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7%。

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县降水量呈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年平均大于450毫米的乡有碌铀坪、旗下营、红召和大榆树乡,属于半湿润地区,其余均属半干旱区风能资源 本县大风日数多,风力强,持续时间长≥3米/秒的日数全年为122天,有效风能总时数(3~20米/秒)2981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34%风速春季大,夏季小,一日之内,昼大夜小风能分布: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水资源】地表水 全县有大小河流和季节性冲刷沟1980条,分黄河和内陆河两个流域,常年有水的河流只有12条,其余河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在干旱季节全部干枯河流多为南向,大多从东、北流出县境饮马河(大东河、新城河)纵贯县境中南部,为县内最长河流,经大同御河,入桑干河流经县境71公里河域面积1898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87米/秒(0.331亿立方米/年),最大洪峰流量可达1000立方米/秒,每遇干旱,常出现断流此外还有巴音图河,大庄科河,黑河,阳河,隆盛庄河,官屯堡河,三义泉河等,多属季河,彦淖海面积0.48平方公里,水深3米,水域面积36平方公里,淡水可养鱼,是县境内唯一的湖泊,巨宝庄和九龙湾筑有两座中型水库全县地表水年平均产水量1.7837亿米³,年平均径流深42毫米,平均每亩耕地占有地表径流39.3米³。

仅此有限的资源,也分布不均,利用率很低,滩川地耕地集中,但河川径流每亩只占18米³或更少,而丘陵山区耕地分散河川径流每亩却占120米³左右,让水白白的流走3.地下水资源全县地下水总储量为24.2502亿米³,其中,潜水储量6.7124亿米³,承压水储量18.0270亿米³地下水资源绝大部分是以大气降水补给,综合补给量为2.2680亿米³(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全县地下水沿着和地表水大体一致的方向分别排泄于大黑河、霸王河及岱海水系,在县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土地资源】通过土壤普查,全县共有3个土类,9个亚类,34个土属,157个土种灰褐土土类:包括生草灰褐土,淋溶灰褐土,灰褐土、粗骨灰褐土四个亚类,16个属,83个土种,占总面积的87.7%,分布在中部以西山地及其延伸的广大丘陵地带栗钙土土类:包括暗栗钙土,粗骨栗钙土,草甸栗钙土3个亚类,12土属,49个土种,占总土地面积的9.7%,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梅力盖图乡和十八台、八苏木、哈达图乡的东部草甸土土类:包括灰褐草甸土,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6个土属,24个土种,占总土地面积的1.3%,多分布在大黑河、霸王河及支流两岸的沿河碱地和滩川沼泽地。

生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 野生中药材全县有125种,人工栽培药材5种其中根茎类有黄芪、党参、甘草、大黄、防风、远志等44种,叶花类有君芥、金黄莲、益母草等20种食用及副食植物有磨菇、蕨菜、黄花菜等每年药材收购在7万元左右野生动物资源 初步查明本县野生动物有狍子、狐狸、狼、青羊、獾子、黄羊、鹿、豹子、松鼠、野兔等野生禽类有百灵、猫头鹰、雕、半翅、石鸡、野鸽、水鸭、鸿雁等 【农牧业资源】农牧业用地 至2005年底拥有耕地44020公顷,播种面积4366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6340公顷,林地面积87万亩 草场面积17.29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5.71万公顷森林资源 森林覆盖率为18.6%,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西部上高台与南部保安两个国营林场集中了全县五分之三以上的林地面积,中东、中西、东南部集中了全县大部分人工林,西北部和东北部仅分布着极少的人工林 主要树种:天然林有白桦、山杨、云杉,人工林有杂交扬,本地榆、华北落叶松等,灌木林有虎榛子、柠条等,经济林有沙棘,山杏和樱桃草场资源 全县天然草场分属低山干草原、原丘陵干草原和低洼地草甸草原三种草场类型本次草场资源调查采集到的牧草标本有505种,分属92个科,315个属。

其中,菊科91种,禾本科58种,豆科34种,其余为莎草和百合科本县牧草中,营养较高,适口性强的有冷蒿、苦苣菜、蒲公英等20个草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社会经济概况指 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3119 3119 人口就业 年末总人口(人) 226574 227754 #男性(人) 121531 121474 #乡村人口(人) 190446 190376 年末总户数(户) 72156 73393 #乡村户数(户) 35051 37193 出生人口(人) 1665 1470 死亡人口(人) 1489 1120 全社会就业人员(人) 109919 118243 第一产业(人) 57636 59874 第二产业(人) 15478 18361 第三产业(人) 36508 40008 在岗职工人数(人) 5713 5542 乡村劳动力(人) 81651 84726 #农林牧渔业(人) 55654 60862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生产总值(万元) 94832 111202 第一产业(万元) 32373 32705 第二产业(万元) 37866 51008 工业(万元) 20110 25481 第三产业(万元) 24593 27489 人均生产总值(元) 4123 490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59188 2869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