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语料库与汉语教学研究一、有关中介语的研究二、汉语中介语研究三、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概貌四、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五、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六、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词汇研究一、有关中介语的研究早期的和后期的早期受行为主义影响,语言学家通过对比发现差异,预测可能有的错误,从而制订大纲早期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致命弱点,即人们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语言习得涉及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忽略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过程早期的中介语理论,首先在理论导向上实现了所谓“教学中心”的观点向“学习中心”的观点的根本转变中介语理论把目光转向学习者特有的语言系统,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与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并列的系统来考察也就是说,中介语研究不仅要考察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还要考察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考察学习者自身及习得过程,这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向的根本转变目前中介语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的问题:(1)在研究方法上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不能进行重复性的研究;(2)在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言语行为进行解释时,没有考虑到足够的相关材料;(3)只在单一的情景运用单一的方法收集中介语语料;(4)收集数据的方法不恰当;(5)在假设检验的研究中满足于对逸闻趣事的材料进行分析,缺乏定量分析;(6)在实验研究中或获得基线数据时,收集数据的手段可靠。
二、汉语中介语研究1984 年鲁健冀《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中介语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自上世纪 80 年代算起,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中介语研究已经有 20多年的历史了20 多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中介语理论的引进不够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中介语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近年来中介语研究的进展表现之一是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语篇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在汉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介语的语篇研究始于 90年代末中介语研究为我们考察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近十年来,汉语中介语研究在研究领域上有所拓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介语理论是第一个试图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作出解释的理论许多后来的理论都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对汉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巨大中介语的研究除了一些理论探讨的文章外,其他研究大都属于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在汉语习得研究领域已经不是目前的理论热点,这是造成这个领域值得关注的研究文章比较少的主要原因—————————————————王建勤《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 年第 2 期。
王建勤《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思考》 , 《汉语学习》2000 年第 3 期中介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彭利贞《论中介语的语篇层次》 ,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三、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概貌收集了不同背景、不同学习阶段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书面语语料,共 350 多万字,并从中抽选了 100 万字(200 万字)语料作为核心语料,进行断句、分析和词性标注等加工处理语篇属性有 23 种参考文献:储诚志、陈小荷《建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设想》 ,《世界汉语教学》1993 年第 3 期陈小荷《“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介绍》 ,载《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四、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陈小荷《跟副词“也”有关的偏误分析》 , 《世界汉语教学》1996 年第 2 期关于副词“也”的偏误分析,不少著作有所涉及本文在较大规模语料库中,考察副词“也”的使用情况,包括:(1)使用率;(2)偏误率;(3)从汉语语法结构上看,偏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使用率和偏误率跟哪些语篇属性有关3367 个例句3367/总词次= “也”的使用率 =0.63068%《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 “也”的使用率为 0.53248%,两相比较,中介语语料库中“也”的使用率明显偏高,这暗示可能有较多的误代和滥用。
一、语境分析(一)从 3367 例中发现跟副词“也”有关的偏误 328 例,可分为四种类型二)如果用“也”的误例个数与“也”的用例个数之比作为偏误率,则总计偏误率为 328/3367=9.74%,在全部误例中,这四类的偏误所占比例为…,与《频率词典》比较…,(三)想从语境即“也”的上下文来找原因,即发生“也”的某类语序偏误的语境条件四)考察甲类偏误的句子(五)考察乙类偏误的句子(六)考察丙类偏误的句子二、背景分析母语背景、学时等级、语料类型三种语篇属性来作背景分析使用率、偏误率、覆盖率三、结论通过语境分析和背景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语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划定偏误发生的范围,这对于汉语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都有启发作用二)从所分析的语料来看,副词“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跟母语背景和语料类型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学时等级对“也”的使用率有显著影响,对“也”的偏误率没有显著影响邢红兵《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统计分析》 , 《世界汉语教学》2003 年第 4 期对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偏误合成词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类统计一、偏误词的确定和标注(一)偏误词的确定(二)偏误合成词的标注二、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类型三、留学生各类偏误合成词的分布四、讨论(一)留学生有较强的构词意识(二)分解习得和整词习得并存李华《对汉语中介语表人名词“~人”的偏误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 3 期。
总结后位词素“人”构成表人名词的规则和特点,然后对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形式为“~人”的表人名词(包括生造词)进行统计,并对其错误类型进行归纳,通过对比,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一、后位词素“人”构成表人名词的类型(一)与名词性词素组合(二)与形容词词素结合二、中介语中表人名词“~人”的偏误分布分类、计算偏误率三、中介语表人名词“~人”的偏误分析(一)英语中相应对译词影响导致的偏误(二)对“人”的构词规则掌握不全面导致的偏误五、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赵金铭《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 ,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2 期一、汉语中可能出现的句子与汉语中不可能出现的句子(可能与不可能)二、符合语法的句子与不符合语法的句子(正确与错误)三、符合语法的正确句子与符合语法的不正确的句子(推导与类推)四、造得好的句子与造得不好的句子(高下之分)五、无标记的句子与有标记的句子(标记的有无)六、语法错误句子的等级序列赵金铭《论汉语的“比较”范畴》 , 《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2001年 5 月) 一、汉语表示比较的句式研究述略二、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确立三、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论认识汉语的“比较”范畴四、象似性原理与汉语“比较”范畴五、距离象似动因与汉语“比较”范畴六、从象似性程度看“比较”的四个次范畴七、认知上的“有界”和“无界”与“胜过”次范畴的“比”字句八、对称性象似动因与“比较”范畴的三种情况九、 “比较”范畴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偏误的解释赵金铭《差比句偏误的类型与共性》拟从语言共性分析入手,结合外国学习者母语差比句类型,分析其偏误的类型学意义,进而探讨外国学习者汉语差比句偏误中所反映的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问题。
一、差比句与语言类型二、外国学习者差比句的偏误类型三、汉语差比句的语言类型学分析四、汉语差比句的典型句与边缘句五、学习者母语差比句表达与汉语差比句类型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差比句之比较七、外国学习者差比句偏误 4 类 16 种的类型分析崔希亮《日朝韩学生汉语介词结构的中介语分析》 , 《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一期(2003 年 9 月) 一是考察日本学生和朝韩学生介词使用的频率,同时与欧美学生和操汉语人群进行对比,发现日本朝韩学生介词使用频率基本处于相同水平,比操汉语人群略低,然而远远低于欧美学生的平均水平;二是比较两组人群介词使用的偏误,排出常用介词的难度梯次,结论是两组人群汉语介词学习的难度顺序基本相同,但具体项目的难度顺序有区别;三是对偏误类型进行分类描述一、日本语和朝韩语的语法手段(语法上的共同手段,如没有介词)二、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调查三、调查结果分组对比四、结论孙德金《外国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习得情况考察》 ,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6 期利用中介语语料库对“得”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进行断面考察根据相关数据,得出以下认识:(1) “得”字补语句错误发生率并不高,一定意义上说,此类句子的习得难度不很高;(2)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有一定的规律性;(3)学生在习得此类句子时,对“得”前词语有明显的类型意识;(4)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则泛化问题;(5)母语背景为英语的学生习得此类句子时存在少量体标记干扰现象。
文章根据这些认识提出了教学对策一、语料和方法二、结果与分析黄月圆等《从句子的及物性看欧美学习者汉语“被”字句的偏误》 ,张旺熹著《对外汉语研究与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年一、相关的理论研究背景二、研究材料和方法三、 “被”字句偏误的分析与讨论袁毓林《试析中介语中跟“没有”相关的偏误》 , 《世界汉语教学》2005 年第 2 期以中介语语料库抽取出来的 100 多个跟“没有”的意义或用法偏误相关的句子为对象,通过对它们逐个进行分析,把它们分别归到时体、 “没有”与“不”混用、差比表达、 “话题-焦点”结构、 “没有”对体词/谓词性成分的选择等不同的偏误类别;还对偏误的原因作出简要的说明,并给出相应的正确表达方式一、时体方面的问题二、 “没有”和“不”混用三、差比表达方面的问题四、 “话题-焦点”结构方面的问题五、 “没有”之后体词/谓词性成分误用六、跟“没有”相关的其他偏误袁毓林《试析中介语中跟“不”相关的偏误》以从中介语语料库种抽取出来的 100 多个跟“不”的意义或用法偏误相关的句子为对象,通过对它们逐个进行分析,把它们分别归到句法、语义等不同的偏误类别中;还对这些句子的偏误原因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说明,并给出相应的正确的表达方式以资参照。
一、句法方面的问题二、语义方面的错误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 《世界汉语教学》2003 年第 2 期以中介语语料库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所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样本,比较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影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构拟出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一、语料和方法二、初级和中高级阶段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三、趋向补语习得分析及习得顺序构拟杨德峰《朝鲜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 , 《暨南大学华文学报》2003 年第 4 期以中介语语料库中母语为朝韩语的学生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本,考察了这些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他们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文章发现,这些学生习得趋向补语出现的错误既受语际负迁移的影响,也受语内负迁移的影响一、语料及考察项目二、初级和中级阶段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三、初级、中级阶段趋向补语习得情况比较及分析杨德峰《日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 , 《暨南大学华文学报》2004 年第 3 期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日语母语学习者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样本,考察了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他们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
文章指出宾语类推泛化是日语母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主要问题,这种类推泛化既有语内迁移的影响,也有语际迁移的影响一、语料及考察项目二、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