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立/牛屎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111522134381093.jpg 习性 黑立/牛屎立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在四大海区中的岛屿,岩礁和港湾相对多一些黑鲷鱼属清洗暖温性底栖鱼类它喜欢栖息在岩礁或者沙泥底质的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以小型鱼类,虾类,贝类和环节动物为食饵 体重 体长一般为12-30CM,最大重量4KG 钓场 近岸岩礁周边、港湾、码头防波堤,河流出口处,内湾沙泥地,养鱼排,养殖场等 钓法 手竿拖动底钓法,矶竿浮漂钓法,投竿远投底钓法 饵料 沙蚕,虾肉,海蛎肉,小活虾,小活螃蟹,双壳蟹肉,鲎膏,鱿鱼膏面团,鸡肠等 钓期 1-12,旺季:5-10 鲻鱼 又名:乌支、普通鲻、大头鲻、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749-04.jpg 鲈形目(Perciformes)鲻科(Mugilidae)多种有经济价值的群栖性鱼类的统称与名为red mullet的绯鲤科(Mullidae)山羊鱼(goatfish)无亲缘关系近100种,遍及所有温、热带区水域,一般生活於咸水或半咸水中,常见於沿岸浅水带,以挖取泥沙中的微小动植物和其他食物为生。
体色银白,长30~90公分(1~3呎),鳞大,体粗壮,呈雪茄烟状;尾鳍分*;背鳍二个,第一背鳍有四根硬棘多数鲻具强大砂囊状的胃,其肠长,能消化大量植物性食物普通鲻(Mugil cephalus, 即条纹鲻)因生长迅速,是见於世界各地的著名鱼类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体重 体长一般为20-40CM,大者可达80CM,重达5KG 钓场 河口附近,内湾,码头附近 钓法 远投竿远抛钓法,矶浮钓法,伐钓、阿达利钓法饵料 小活虾,沙蚕,面粉团,面包 钓期 1-4,8-12旺季:1-2,10-12 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和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是沿海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从沿海捕捞的鲻鱼苗,要经过暂养、淡化后才适于运输到内陆淡水养殖暂养池最初用加入1/4淡水的海水暂养,以后逐渐增加淡水的比例,直到最后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
苏 眉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 中 文 名: 苏眉 (曲纹唇鱼、波纹唇鱼 ) 俗 名: 拿破仑、龙王鲷、海哥龙王、大片仔、石蚱仔、汕散仔、阔嘴郎、波纹鹦鲷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呈长卵圆形;头部轮廓自背部至眼平直,然后凸出;成鱼前额突出口端位,中大;上下颌各具锥形齿一列,前端各有一对大犬齿;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左右鳃膜愈合,不与峡部相逢体被大形圆鳞成鱼背鳍与臀鳍后部延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老成鱼腹鳍可达肛门之后幼鱼体浅绿色,每一鳞片具黑纹;眼后具 2条黑纹成鱼体绿色,体侧每一鳞片具黄绿色及灰绿色横线;头具橙色与绿色的网状细线;奇鳍密部细斜线;尾鳍后缘黄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很陡的礁岩斜坡、海流道斜坡和舄湖的礁岩上,深度从2-60公尺左右通常单独出现,偶尔会成对出现是隆头鱼科中的大型种,个性温和,容易与人亲近肉食性,以鱼类及底栖性动物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红海及南非到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琉球与台湾,南至新加勒多尼亚。
渔业利用 : 大型之隆头鱼,个性温和,又因为高高隆起的额头,就像拿破仑戴的帽子,所以有「拿破仑」之称,因此是水族馆之常客此外其是南方岛屿居民的重要食用鱼,因而捞捕过度,许多海域中已难见踪影,是国际公约中受保护之鱼种有报导其肌肉可能含热带鱼毒素,食用后会引起中毒,特别称为「热带鱼毒素中毒(ciguatera poisoning)」「热带鱼毒素中毒 」最早来自古巴,当地人是指中了一种名叫「雪卡 (cigua)」 的贝类 (Livona pica) 所引起的肠胃不适及神经系统障碍,现已被引用做为食用所有热带海域珊瑚礁区有毒鱼类所引起的中毒现象其毒性是因为生物食物链所累积的,毒性之大小,通常视鱼体之大小而定,且珊瑚礁鱼类的肉毒性具有区域性,有的鱼在某区域是食用鱼,但在另一区域则是有毒鱼类,所以最保险的方法是不要轻易尝试食用曾经报导过有毒性或者不常见的珊瑚礁鱼类 黄鳍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33.jpg 正种黄脚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33a.jpg 澳洲黄脚 习性 黄鳍鲷分布在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它喜欢栖息在潮流缓慢的岩礁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摄食沙蚕、贝类、虾、藻类和有机碎屑。
生活於1~50公尺水域,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冬季繁殖,集结至河川出海口处产卵,春季时幼鱼开始出现於河口,并能溯河至淡水域 体重 一般为体重500G,最大个体达3.5KG 钓场 港湾乱石处,养殖场,养鱼排,内河出口处,内湾沙泥地,近岸岩礁周边,红树林内沟等 钓法 手竿拖动钓法,轻矶竿浮钓法 饵料 沙蚕,小活虾,小螃蟹,螃蟹肉,鲜虾肉,海蛎肉,鸡肠等 钓期 1-12,旺季:7-10 形态特征:体长13~30.6厘米体高,侧扁,长椭圆形,背部狭长,腹面钝圆体被薄栉鳞;颊部与头顶部均具鳞,颊鳞5行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胸鳍尖长腹鳍胸位体色青灰而带黄色,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黄色 习性 产 地:主要分布于南海沿海及河口区,偶尔进入淡水在广东已有人工养殖 经济营养价值:黄鳍鲷是上等鱼,其肉质细嫩,鲜食、盐制均宜 补充: 黄鳍鲷又名黄脚立、赤翅适应力强,生长快,为我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
尾*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6—30℃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0.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食小型甲壳类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期常因饥饿而相互残食摄食强度以水温24℃以上最大1龄鱼体长16.9厘米,重150克;2龄鱼体长21.8厘米,重325克;3龄鱼体长26.2厘米,重550克左右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两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1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2龄即发育成熟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2月份可见鱼苗金丝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0.jpg 中 文 名 黄锡鲷、平鲷 俗 名 枋头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体呈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
头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4列,下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3列;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无齿体被薄栉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均具鳞鞘,基底被鳞;侧线完整,侧线至硬棘背鳍基底之间有6.5-7.5列鳞背鳍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无明显缺刻,硬棘强,第IV或V棘最长;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第II棘强大,软条数11;胸鳍中长,长于腹鳍;尾鳍*形体呈银灰色,腹面颜色较淡,体侧有许多淡青色纵带,其数目和鳞列相当腹鳍和臀鳍颜色略黄;尾鳍上下叶末端尖,大部为深灰色,仅下缘鲜黄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沿岸岩礁区或礁砂交错处,亦常进入河口沼泽域活动幼鱼时,生活于河口域,随着成长而逐渐向深处移动春末时为其产卵期群居性,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特别是软件动物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东非、红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渔业利用 一般以船钓、延绳钓、一支钓或底拖网等方式捕获,为肉质鲜美的食用鱼,适合各种的烹调方法亦为台湾养殖的海水鱼之一种 与黄脚极相似,侧线与硬背鳍基底间有鳞7列.体,胸鳍及臀鳍呈银黄色;背鳍呈银灰色.鳞片边缘深色,形成横带.一样有鲜艳黄色的胸,腹及尾鳍.但头部与黄脚不同,它头是圆形的,有大眼睛一双,此鱼吃饵如狼似虎,一口吃下即拉丝走,只要是吃饵就中.但肉质与黄脚与黑立没得比,较粗糙.吃鱼,虾,蟹及蚬,差不多凡肉都吃.白 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139.jpg 白立魚,全身是銀灰白色,背鰭有一黑色邊緣,胸鰭及腹鰭白帶黃色,臀鰭灰或黑色。
側線與硬背鰭基底中間有4.5-5.5鱗列尾鰭淺灰色,後緣呈黑色外形與黑?近似 ,身上沒有黑沙紋身 入冬後, 魚由中國海水域入港產卵或避寒,經常有大白立三斤至五斤級釣獲,走水力比其他?強肉質粗,不很好吃,但作魚生及火鍋則是上品此魚多以魚、蝦、蟹、螺及蜆作食物 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好多種 釣法:磯釣打誘餌用大份量南極蝦,碳子線要用三號至五號,千又立勾一或二號,白立魚拉址力強,用南極作餌較易釣得此魚 投釣可用魚肉〈起肉四份一條〉作餌,勾1-4號,碳子線可用到三至五號 投釣用青虫及重殼蟹則要用一條或二條虫,用立勾在虫口入,投用青虫勿用過七號勾 筏釣可用南極蝦、青虫及生蝦,輔以誘餌團是最佳釣法手絲可用幼絲2-6磅,重殼蟹、青虫、魷魚肉、紅虫及生蝦,勾要視乎餌之大小而用鸡公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21.jpg 习性:喜欢在咸淡水交界生活特征:体形肥胖,与黄脚立极相似,全身色泽偏黄腹鳍、臀鳍和尾鳍呈红色及各鳍后 方有少量黄色除珠江口附近的港澳一带外其它地方甚难发现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它地方则十分罕见! 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釣法:磯釣合以打誘餌,碳子線最要用過3號,警覺性強,最好用浮標,用南極及青虫蝦作餌較易釣得此魚。
手絲可用幼絲10磅,重殼蟹、青虫、魷魚肉、紅虫及生蝦,勾要大打铁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2.jpg 中 文 名: 扁棘鲷(寿鱼) 俗 名: 扁棘鲷、打铁婆 形态特征: 体甚高,显然侧扁;头背部轮廓倾斜口中大;颌齿细小,锄骨具齿,腭骨无齿前鳃盖具锯齿缘;主鳃盖无棘两眼间隔区有二条纵脊鳃耙肥短体被弱栉鳞,易脱落;背鳍及臀鳍软条部基部及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