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27MB
约109页
文档ID:585777904
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_第1页
1/109

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定向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而复始地定向流动,称为血液循环2、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在于实现血液的各项功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在于实现血液的各项功能,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能,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第一节 心脏生理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动周期与心率一)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概念①①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即一次心跳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即一次心跳②②心率(心率(HR):):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 2、心率的生理变动、心率的生理变动①①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60~~100次次/ /分,分,平均平均7575次次/ /分;分; ②②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30次;次;③③成年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成年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④④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⑤⑤体温每体温每↑↑1℃→1℃→心率心率↑↑1010次次/ /分。

分 3、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动周期=心动周期=60/心率心率,心率越快,心动周期越短心率越快,心动周期越短如如心心率率75次次/分分时时,,一一个个心心动动周周期期的的时时间间为为0.8s心房收缩占心房收缩占0.1s,,舒张占舒张占0.7s;;心室收缩占心室收缩占0.3s,,舒张占舒张占0. 5s从从心心室室开开始始舒舒张张到到心心房房开开始始收收缩缩之之前前这这段段时时间间,,心心房房、、心心室室都都处处于于舒舒张张状状态态,,称称为为全全心心舒张期舒张期 12345678 4、心泵血特点、心泵血特点::①①左右一致,上下不同步左右一致,上下不同步②②舒张期舒张期>收缩期,当收缩期,当HR↑时,舒张期缩时,舒张期缩短更明显短更明显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左右心室基本相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左右心室基本相同现以左心室为例说明:同现以左心室为例说明:((二)心脏泵血过程二)心脏泵血过程 心动周期中压力、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容积等变化1=主主A内压内压2=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3=左心房内压左心房内压4=心音心音5=心室容积心室容积⑦⑦=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①①=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②②=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③③=缓慢射血期缓慢射血期④④=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⑤⑤=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⑥⑥=减慢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三)心输出量三)心输出量1、概念:、概念:①①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人正常成人60~~80ml②②射血射血分数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成人射血分数为正常成人射血分数为55%~%~65%% ③③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心率按心率按心率75次次/分算,心输出量为分算,心输出量为4.5~~6.0L,,平均平均5L ④④心指数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出量,称为心指数v一般成人体表面积为一般成人体表面积为1.6~~1.7m2,安静,安静时心输出量时心输出量4.5~~6L,故心指数为,故心指数为3.0~~3.5L/(/(m2 ·min))v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定指标评定指标 ⑤⑤心脏做功量心脏做功量心室收缩一次,向动脉内射血要克服动脉心室收缩一次,向动脉内射血要克服动脉压所形成的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功量压所形成的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功量称搏出功。

称搏出功左心室每搏出功=搏出量左心室每搏出功=搏出量×(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压)左心房平均压)×13.6×9.807/1000 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的前负荷)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指心室射血前心室内的血量量):指心室射血前心室内的血量一定范围内,心肌前负荷一定范围内,心肌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搏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若前负荷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若前负荷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 ((3)心室肌收缩能力)心室肌收缩能力:指心室肌细胞本:指心室肌细胞本身的功能状态身的功能状态心室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多心室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多2)心肌的后负荷)心肌的后负荷(动脉血压):心室(动脉血压):心室收缩开始后遇到的阻力收缩开始后遇到的阻力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心肌后负荷增大,搏出量减少心肌后负荷增大,搏出量减少 ((4)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率心率>150次次/分或分或<40次次/分时,心输出量分时,心输出量均均↓。

3、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心力力储储备备::心心输输出出量量随随机机体体代代谢谢的的需需要要而而增增加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心力贮备主要表现在搏出量和心率两个方面心力贮备主要表现在搏出量和心率两个方面健康成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健康成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心率可达心率可达180~~200次次/分,分,搏出量可提高到搏出量可提高到150~~170ml,,正常成人心力贮备为正常成人心力贮备为25L//min (四)心音(四)心音1、定义、定义::心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心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它是由心室肌舒缩、瓣膜开闭、血液流动它是由心室肌舒缩、瓣膜开闭、血液流动等引起机械振动而产生的等引起机械振动而产生的用听诊器一般可听见清晰的两个心音,第用听诊器一般可听见清晰的两个心音,第1心音心音“咚咚”和第和第2心音心音“嗒嗒” 项目项目第第1心音心音第第2心音心音特点特点音调低,响度大,音调低,响度大,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音调高,响度小,音调高,响度小,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短主要成因主要成因心室收缩,房室瓣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关闭心室舒张,动脉瓣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关闭标志意义标志意义心室收缩开始心室收缩开始反映心室肌收缩力反映心室肌收缩力强弱和房室瓣的功强弱和房室瓣的功能能心室舒张开始心室舒张开始反映动脉血压高低反映动脉血压高低和动脉瓣功能和动脉瓣功能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可分为2大类:、心肌细胞可分为2大类:①①非自律细胞非自律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有收缩:心房和心室肌细胞,有收缩性,无自律性。

也称为工作细胞性,无自律性也称为工作细胞②②自律细胞自律细胞: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有自律性,无收缩性有自律性,无收缩性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蒲肯野纤维束和蒲肯野纤维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产生的机制与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产生的机制与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K+向膜外扩向膜外扩散形成的电散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化学平衡电位 2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心室肌动作电位比神经纤维复杂,:心室肌动作电位比神经纤维复杂,其特点是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共分其特点是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共分5个时期,特个时期,特别是复极化期历时较长,有别是复极化期历时较长,有2期平台 0期(去极化过程)期(去极化过程)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2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4期(静息期)期(静息期) 自律细胞的共同点自律细胞的共同点::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自期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缓慢去极化。

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即爆动缓慢去极化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即爆发动作电位自律细胞发动作电位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是与非期自动去极化是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也是形成自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也是形成自律性的基础律性的基础二)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的生物二)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电现象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心肌的生理特性(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1)概念)概念:心肌细胞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心肌细胞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2 2)心肌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心肌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心脏的自律性源心脏的自律性源于心肌自律细胞于心肌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 (2)自律组织各部的自律性:自律组织各部的自律性: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约每分钟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约每分钟100次;次;房室交界次之,房室交界次之, 约每分钟约每分钟50次;次;室内传导最低,约每分钟室内传导最低,约每分钟20~~40次。

次 ((3 3)几个概念:)几个概念:1)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正常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受自律:正常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受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故窦房结是心脏活动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故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的正常起搏点 2)2)窦性节律窦性节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3 3)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由于自律性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控制之下,其于自律性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本身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 4)4)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在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的自:在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或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律性下降,或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 升高,心升高,心脏活动将由潜在起搏点控制,这时的潜在起搏脏活动将由潜在起搏点控制,这时的潜在起搏点,称为异位起搏点点,称为异位起搏点 5)5)异位心律异位心律: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称为异位心律 2、传导性、传导性(1)传导机制传导机制: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和工作细胞都: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和工作细胞都有传导性。

与神经纤维传导机制相同,即通过局有传导性与神经纤维传导机制相同,即通过局部电流学说而实现部电流学说而实现 (2)传导途径简示如下传导途径简示如下 : (3)房室延搁及意义房室延搁及意义::房室延搁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最慢,: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最慢,延搁时间较长,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延搁时间较长,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意义意义: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和收缩,: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和收缩,即心房先兴奋和收缩,然后心室才开始兴奋即心房先兴奋和收缩,然后心室才开始兴奋和收缩因此,心房和心室不会发生收缩的和收缩因此,心房和心室不会发生收缩的重叠现象,使心室得以充足血液充盈,有利重叠现象,使心室得以充足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射血于心室射血 3.兴奋性.兴奋性 (1)(1)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包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2)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意义: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意义: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像骨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以保证心室的充盈和射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以保证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功能。

血功能 (3)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①①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工的或异结的兴奋传来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工的或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时,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时,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②②代偿性间歇代偿性间歇:期前兴奋和收缩后出现一段较:期前兴奋和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4、收缩性、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心肌收缩的特点:: ((1 1)不发生强直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 ((2 2)对细胞外液)对细胞外液CaCa2 2+ +依赖性大依赖性大 ((3 3)同步收缩()同步收缩(““全或无式全或无式””收缩)收缩)((4 4))““绞拧绞拧””作用作用 ((二)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二)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1、、温度、温度、pH值影响:值影响: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体温降低,心率变慢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体温降低,心率变慢体温体温↑↑1 1℃℃,心率,心率↑↑1010bpmbpm;;血液血液pH值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值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pH值升高,心肌舒张不全,以至于停止于收值升高,心肌舒张不全,以至于停止于收缩状态缩状态。

2、离子对心肌的影响、离子对心肌的影响1)K+对心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心肌细胞有抑制作用2)2)血血K+降低时,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收降低时,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收缩缩3)3)性均升高,但传导性降低性均升高,但传导性降低4)4)血血K+升高时,心肌自律性、传导性、收缩升高时,心肌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性5)5)下降,严重时心脏停止在舒张状态下降,严重时心脏停止在舒张状态 2) Ca2) Ca2 2+ +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血血CaCa2 2+ +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血CaCa2 2+ +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 3) 3) NaNa+ +高高NaNa+ +,,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升高,收缩力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升高,收缩力减弱低低NaNa+ +,,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降低,收缩力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降低,收缩力增强 四、正常体表心电图四、正常体表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ECG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形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形心电图纸横的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小格为0.04s,,1大格为大格为0.2s,,竖竖的的1格为格为0.1mv ⅠⅡⅢaVRaVLaVF 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ANP):):作用: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作用: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第二节 血管生理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切面的: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切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为容积速度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为容积速度2、血流阻力、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管径力,称为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管径小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小,是血流阻力最大的部位,动脉和微动脉管径小,是血流阻力最大的部位,被称为阻力血管被称为阻力血管 3、血压、血压::1)定义)定义: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BP)2)血压的特征)血压的特征::ⅰ各血管的压力各血管的压力:动脉: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静脉,这是静脉,这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 ⅱ动脉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动脉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心缩期:心缩期↑,心舒期,心舒期↓ⅲ血液从大动脉流向心房的过程,由于克服血流血液从大动脉流向心房的过程,由于克服血流阻力而不断消耗能量,血压逐渐下降。

阻力而不断消耗能量,血压逐渐下降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1、几个概念、几个概念1)动脉血压)动脉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2)收缩压)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      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4)脉压: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压 5)5)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       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       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 /3脉压3脉压3)舒张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降到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降到      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脉压脉压::30~~40mmHg((4.0~~5.3kPa))临床上动脉血压的记录方法为:临床上动脉血压的记录方法为:收缩压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mmHg(kPa) 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动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动::动脉血压随年龄逐渐增高;动脉血压随年龄逐渐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男性略高于女性;体力劳动、运动、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升高。

体力劳动、运动、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升高 3、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水平的平均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循环,一定水平的平均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循环,保证各器官足够的血流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保证各器官足够的血流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压过低血压过低,器官血流量供应不足,尤其是心,,器官血流量供应不足,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造成严重后果;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造成严重后果;血压过高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肌收缩的后负荷,久之可,会增加心肌收缩的后负荷,久之可导致心室肥厚,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导致心室肥厚,心室扩大,心力衰竭 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高血压高血压:收缩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和(或)    舒张压    舒张压≥90mmHg低低血压血压:收缩压:收缩压<90mmHg    舒张压    舒张压<60mmHg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压”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①①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血管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②②根本因素根本因素:心肌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相互:心肌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作用 ③③大大动动脉脉管管壁壁的的弹弹性性::起起缓缓冲冲收收缩缩压压、、维维持持舒舒张压以及保持血液的连续流动张压以及保持血液的连续流动 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搏出量2)心率)心率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4)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5)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三)动脉脉搏三)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动脉管壁的节律性搏动,简称脉搏动脉管壁的节律性搏动,简称脉搏脉搏的频率与节律是心率和心律的反映,紧张脉搏的频率与节律是心率和心律的反映,紧张度取决于收缩压的高低度取决于收缩压的高低 三、微循环和组织液更新三、微循环和组织液更新((一)微循环一)微循环1、定义、定义::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2、微循环的、微循环的7个组成部分个组成部分::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血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和微静脉 3、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 (1)迂迂回回通通路路::血血液液经经微微动动脉脉→后后微微动动脉脉→毛毛细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微静脉作作用用::这这条条通通路路由由于于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壁壁薄薄,,通通透透性性大大,,血血管管曲曲折折迂迂回回,,穿穿行行于于细细胞胞间间隙隙中中,,血血流流缓缓慢慢等等因因素素,,所所以以是是血血液液与与组组织织细细胞胞进进行行物物质质交交换换的的主主要场所,又称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营养通路 (2)直捷通路直捷通路:血液经微动脉: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通血毛细血管血毛细血管→→微静脉作用作用:此通路血流速度快,经常开放,主要功:此通路血流速度快,经常开放,主要功能是使部分能是使部分血液快速回心血液快速回心 (3)(3)动静脉短路动静脉短路:血液由微动脉:血液由微动脉→→动静脉吻合动静脉吻合支支→→微静脉此通路多分布于皮肤,有此通路多分布于皮肤,有调节体温调节体温的作用 4、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 (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前阻力::前前阻阻力力血血管管包包括括微微动动脉脉、、后后微微动动脉脉和和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前前括约肌微微动动脉脉可可控控制制所所属属整整个个微微循循环环的的血血流流量量,,有有微微循循环环“总闸门总闸门”之称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前前阻阻力力增增大大,,组组织织的的血血液液灌灌流流减减少少;;反反之,增加。

之,增加 (2)毛细血管后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指微静脉,也称为指微静脉,也称为“后闸门后闸门”微微静静脉脉收收缩缩时时,,后后阻阻力力增增大大,,毛毛细细血血管管网网血血液液淤滞但在正常情况下,微静脉舒缩不明显但在正常情况下,微静脉舒缩不明显 ((二)组织液更新二)组织液更新1、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组织液生成和回流 (1)来源来源:组织液是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而    :组织液是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而    生成的 (2)结构基础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成分: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成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毛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毛细血管壁 (3)动力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公式如下:有效滤过压公式如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331.33kPakPa;;静脉端为静脉端为-1.07 -1.07 kPakPa即在动脉端有组织液生成,在静脉端大部分即在动脉端有组织液生成,在静脉端大部分组织液又回流血管,另一小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组织液又回流血管,另一小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再由淋巴管运回血液。

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再由淋巴管运回血液 2、影响组织液循环的因素、影响组织液循环的因素3、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1)调节体液平衡)调节体液平衡2)回收蛋白质)回收蛋白质3)运输脂肪、脂溶性维生素)运输脂肪、脂溶性维生素4)防御和免疫功能)防御和免疫功能 四、静脉血压与血流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一)静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2、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通常把腔静脉或右心通常把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正常值为:4~~12cmH2O1 1、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为外周静脉压 3、、中心静脉压测定的意义:中心静脉压测定的意义: ①①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②②作为临床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观察指标作为临床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观察指标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入: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量心脏的血量促进静脉回流的动力促进静脉回流的动力: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压之差 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搏出量搏出量↑→心舒期室内压心舒期室内压↓→抽吸抽吸心房、大静脉血的作用心房、大静脉血的作用↑→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2)重力和体位重力和体位::平卧位平卧位时对静脉回流影响不大时对静脉回流影响不大由由卧位突然直立卧位突然直立时,大量血液滞留于心水平以下时,大量血液滞留于心水平以下血管中,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血管中,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头晕眼花)降头晕眼花) ((3)骨骼肌)骨骼肌挤压作用挤压作用::骨骼肌的节律骨骼肌的节律性舒缩,挤压性舒缩,挤压血管,加之静血管,加之静脉瓣的作用,脉瓣的作用,对静脉血回流对静脉血回流有利 ((4)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膜腔内压吸气时胸膜腔内压↓ →↓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流静脉回流↑↑相反,呼气时静脉回流减少相反,呼气时静脉回流减少 五、心、肺、脑的血流特点五、心、肺、脑的血流特点     (自学)     (自学)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心接受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大部心接受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大部分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小部分接受分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小部分接受交感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

交感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1、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 起源起源神经神经递质递质心率心率房室房室传导传导心肌心肌收缩收缩力力心输心输出量出量BP心心迷迷走走神神经经延髓延髓乙酰乙酰胆碱胆碱↓↓↓↓↓心心交交感感神神经经脊髓脊髓胸段胸段1~~5节节去甲去甲肾上肾上腺素腺素↑↑↑↑↑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比较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比较 2、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作用:1 1)由脊髓发出)由脊髓发出2 2)分布到全身血管平滑肌)分布到全身血管平滑肌3 3)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去甲肾上腺素4 4)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血压血压↑↑ 3、舒血管神经及其作用、舒血管神经及其作用1)交感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血管上,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血管上,通常只在机体处于激动或做剧烈运动时才发挥通常只在机体处于激动或做剧烈运动时才发挥作用,使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作用,使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2 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纤维:主要分布于肝、脑、:主要分布于肝、脑、唾液腺、外生殖器等处的血管。

作用使局部血唾液腺、外生殖器等处的血管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起调节局部血流量作用管扩张,起调节局部血流量作用 ((二)心血管中枢二)心血管中枢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群,称为的神经元群,称为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包括心血管交感中,包括心血管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他们共同作用,使心脏活动枢和心迷走中枢他们共同作用,使心脏活动协调、统一协调、统一 安静时安静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较高心迷走中枢紧张性较高→心率心率↓血压血压↓激动及运动时:激动及运动时:心交感中枢及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升高心交感中枢及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升高→心率心率↑血压血压↑ ((三)心血管活动的放射性调节三)心血管活动的放射性调节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可维又称为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2))颈动脉小球和主动脉小球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小球和主动脉小球化学感受性反射平时主要对呼吸中枢有调节作用,但对心血管中平时主要对呼吸中枢有调节作用,但对心血管中枢无明显作用。

枢无明显作用只是在窒息、低氧、酸中毒等情况下才发挥作用,只是在窒息、低氧、酸中毒等情况下才发挥作用,通过交感缩血管中枢调节,使血压上升,血液重通过交感缩血管中枢调节,使血压上升,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又称为化新分配,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又称为化学感受性升压反射学感受性升压反射 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一)全身性体液因素一)全身性体液因素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比较见下表见下表 项目项目心脏心脏血管血管临床临床应用应用肾上肾上腺素腺素HR↑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腹腔和皮肤血管腹腔和皮肤血管收缩,冠状血管、收缩,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变化不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大强心强心去甲去甲肾上肾上腺素腺素通过减压反射通过减压反射使使HR↓除除冠状血管外的冠状血管外的血管强烈收缩,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升压升压 2 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有三种血管紧张素有三种1 1)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无无生理活性生理活性。

2 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Ⅱ和和ⅢⅢ具有升压作用(在某些原具有升压作用(在某些原因使血压明显下降时发挥作用)因使血压明显下降时发挥作用)3 3)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ⅡⅡ和和ⅢⅢ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 ((二)局部性体液因素二)局部性体液因素局部性体液因素包括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和局部性体液因素包括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和组织代谢产物组织代谢产物 (CO2、、乳酸、乳酸、H+、、腺苷等腺苷等)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引起局部组织中的微血管舒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引起局部组织中的微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局部组织器官活动张,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局部组织器官活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