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分析研究报告班级: 应化班09学号: 7(6)姓名:尹小波(6)E-mail: @.com一、 选择与你所学专业相关的一个具体问题(选定题目),检索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说 明1.被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其“文献出处”为:刊名、年(卷)、期学位论文数据库,其“文献出处”为: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时间会议论文数据库,其“文献出处”为:会议录名称2.检索年限取近三年如果文献量太少,可以放宽检索年限3.检出篇数指按检索词或检索式实际检出的文献篇数,而非经人工筛选的切题文献篇数3.检索式包括检索词、字段限定、检索途径(简单检索或高级检索等)例1:用ELSEVIER查找芯片测量(chip Measurement)有关方面的文章,要求检索词分别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和文摘中检索词(式):title (Chip*) and abs (Measurement)例2: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语言与性别(女性)研究”的期刊论文检索词(式):(题名 = 性别 or 题名 = 女性) and (题名 = 语言)检索课题:化工原理数据库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2007----2011检索策略(检索式): 检索条件:((关键词=化工 ))并且(关键词=原理) (模糊匹配);2007-2011;全部期刊;时间排序; 单库检索 检索到:672条记录检出文献篇数: 672选择最切题的文献,将其相关信息填在下表中(不超过五篇)。
文献题目作者文献出处1仿真技术应用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周爱东 王庆 杨红晓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杨明平 黄念东 罗娟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3计算机辅助计算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吴晓艺 王静文 司秀丽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26(5)4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探——以化工原理课程改革为例任晓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5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渗透式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刘俏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 数据库2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2001------2011检索策略(检索式): 检索条件:((关键词=化工仪表))并且(关键词=自动化) (模糊匹配);2001-2011;(更新日期,DATE) DESC排序; 单库检索 检索到:5条记录检出文献篇数: 5 ,选择最切题的文献,将其相关信息填在下表中(不超过五篇)文献题目作者文献出处1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与探讨程胜利第九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2化工仪表及自动化CAI课件的开发及应用郭茶秀许世民刘宏魏新利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成果校际交流会3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建设的思考沈容徐劲松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成果校际交流会 4教育心理学在《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张玮贺鸿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成果校际交流会 521世纪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技术的发展趋势李海青中国化工学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 数据库3 Elsevier SDOL检索年限:2009---2011 检索策略(检索式):TITLE(Chemical process) and TITLE-ABSTR-KEY(process)检出文献篇数: 332 ,选择最切题的文献,将其相关信息填在下表中(不超过五篇)。
文献题目作者文献出处1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f chemical processesHangzhou Wanga, Zhihong Yuana, Bingzhen Chen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 China2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Scheduling of Chemical Batch ProcessesYu QIANa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 China 3Occupational chemical exposure and risk estimation in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design Mimi H. Hassima, b, , , and Markku Hurmea a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alto University, P.O. Box 6100, FIN-02015 HUT, Finlandb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81310 UTM Skudai, Malaysia 4Application of TRIZ creativity intensification approach to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Junghwan Kima, , , Jinkyung Kima, Younghee Leea, , Wonsub Lima, and Il Moon, a, a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Yonsei University, 262 Seongsanno, Seodaemun-gu, Seoul, 120-749, Republic of Korea 5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 chemical process engineering based on semantic technologies Andreas Wiesnera, Jan Morbacha and Wolfgang Marquardt a AVT – Process Systems Engineering, RWTH Aachen University, Turmstr. 46, 52064 Aachen, Germany 二、 通过对检出信息的分析研究,就你选择的问题简述如下内容(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题目:化工原理1.国内外已有哪些相关研究(包括研究水平及现状)国内:.煤制油技术及工业发展 :国内已完成高分散直接液化加氢液化催化剂实验室开发,该催化剂具有添加量低,催化效果好,生产成本低,显著提高油收率等优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开发形成“神华煤直接液化新工艺”的基础上,建成了工艺试验装置,于2004年10-12月进行了溶剂加氢、热油连续运转和23小时投料试运转,打通了液化工艺,取得开发成果适合中国煤种、煤质的CDCL直接液化新工艺的基础研究和工艺开发已启动进行美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P) 国外:鉴于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是美国发电的主要能源,为了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煤炭燃烧效率,使煤炭成为未来洁净和可靠的能源,美国早在1985年12月就提出了“洁净煤技术计划”,国会还通过了对该计划23亿美元的预算,共选出38个商业性示范项目示范项目主要涉及环境控制技术、先进发电系统、煤炭洁净燃料和工业应用等四个领域 2.目前的研究中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国家应加大对煤炭资源科技进步的投入,重点解决煤炭工业的矿用设备、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炭液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加工利用所涉及的重大技术难题在现有我国煤炭行业中,小煤矿比重严重过高2004年整顿前,我国共有小煤矿2.3万个,占全国煤矿总数88.9%,平均单井规模仅为4.2万吨/年产,全国煤矿从业人员超过552万人,人均年产煤炭不足400吨规模过小,技术与管理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且安全设备缺失,“问题矿”多多。
第一阶段关闭了近6000个“问题矿”,尚有1.7万个小矿,今明两年再关闭7000个“问题矿”,小煤矿总数需控制在1万个以下我国焦化行业集中度极低,全国十大焦炭企业产量仅占国内总产量的8%左右,其中,超过300万吨的独立焦炭企业仅3家,产能仅占全国总产能的4.2%,大量为分散的小机焦同时,我国焦炭行业配置不合理,发达国家95%焦炭生产与钢铁企业相配套布局,煤气、余热、焦油等可综合利用,而我国只有33%的焦炭产能在钢铁企业内,2/3的焦炭企业集中在煤炭产区,远离用户(钢铁用焦占80%),难以综合利用对于由于煤炭资源整合而导致的再就业问题,应当通过煤炭产业链条的延伸加以解决 3.国内外研究的动向及发展趋势从《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看,今后产能放大的都是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烃、二甲醚和煤制油,而且要求规模化必须树立煤炭资源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等同的战略观念,否则将来煤炭必然如同石油一样面临短缺的问题同时通过扩大进口,弥补东部地区煤炭供应的不足,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压力在可预见的将来,煤炭必然如石油一样,成为国家能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国家有关宏观决策和管理部门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做好资源储备,提高我国高耗煤工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石油工业的悲剧在煤炭工业上重演,最后导致相关行业利益受损。
通过产业多元化,建立煤炭企业自我发展机制,通过开采、加工,提高煤层气利用回收水平,形成完整的煤炭工业产业链通过对煤炭等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减少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的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将产业资源优势转化成企业竞争优势,全面提高企业综合赢利水平和发展水平我国煤化工业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推动煤化工洁净电力联产的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我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