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9KB
约70页
文档ID:327489865
宏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_第1页
1/70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他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是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1936年,凯恩斯的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一个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这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凯恩斯革命”,他的主要理论是有效需求理论,并认为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必须运用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凯恩斯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之后的凯恩斯的追随者继续为完成宏观经济学体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有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等,70年代初期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滞涨”的出现,产生了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国民收入核算:了解总量的定义  国民收入决定:15-17章,19章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变动:通货膨胀、周期理论、增长理论、  发展理论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理论流派  在20世纪上半叶,国民经济统计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成果是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第一次成功地获得了对国民产出进行计量的方法。

后来人们不断完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并把这一体系向全世界推广,1986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编印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体系这一体系目前在世界上已被大多数国家广为采用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简称MPS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开始采用SNA核算体系与国际接轨  两大体系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水平,并且都可以通过支出和收入角度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 两种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不一样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尤其是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主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摸索出来的一套统计方法  2、 两者统计的范围不一样SNA体系统计所有产品和服务,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因此它统计的范围要比单纯以物质生产领域为主要对象的MPS体系要广泛得多,后者把大部分第三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给忽视了。

  3、 统计的口径不一样,SNA体系中的GDP指标或GNP指标,只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但是MPS体系中既统计社会总产品,也统计分部门的总产值(如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这把作为中间投入品的价值也计算在内,因此存在重复计算的现象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GNP和GD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由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包括的意思:(1)GN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2)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3)GNP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GN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5)GNP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行;(6)GNP仅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二、名义GNP和实际GNP  一个社会经济体系生产千百万种物品和劳务,它们之所以能加总统计,就是因为都用货币来衡量其价值。

每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各种产品和劳务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把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1982年名义的GNP 1992年名义的GNP 1992年实际的GNP  香蕉上衣 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 20万单位×1美元=20万美元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合计 215万美元 330万美元 260万美元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有一价格乘产量的关系,因此,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使国民生产总值变动但是,人们的物质福利只与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有关如果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不变,而价格提高一倍,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但人们的物质福利并未增加为此,我们有必要把国民生产总值变动中的价格因素抽象出来,只研究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变化这就需要区别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这样两个概念  1、 名义GN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实际GNP是用从前某一年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计算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可使我们了解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产量变化到什么程度。

如果使用的都是基年的价格,则两个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可表现出这两个时期产量的变化如果仅仅比较两个时期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则我们无法知道这个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究竟是由产量变化引起的,还是由价格变化引起的某个时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因为通过计算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可以计算出价格变动的百分比3、 GNP折算指数(GNP deflator)  上例中,GNP折算指数为330/260=126.9%,说明从1982年到1992年该国价格水平上升了26.9%名义GNP、实际GNP和GNP折算指数之间的关系是:三、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棉 花 棉 纱 棉 布 服 装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 0 100 180 240新增价值 100 80 60 70产品销售价 100 180 240 310表: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要准确,只能计算最终产品(Final goods)和劳务(Service)的价值,而不能计算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的价值这是因为我们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某一时期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因而该时期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只应当计算一次,而不应重复计算。

从上例中可以引伸出这样一个道理,某国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等于该时期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减去所有中间产品的价值这一市场价值总额等于这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生产中新增加的或者  说新创造的价值,它形成该国在这一时期所有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的总和  1、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被使用的产品上例中的服装为消费者所购买,不再出售,故是最终产品  2、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可见二者不是从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来区别,而是从它在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中的功能来区分一块布卖给制衣厂作原料,是中间产品,卖给家庭主妇直接制衣就是最终产品了根据不重复出售这一定义,一般把用作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产品称为最终产品作投资用的产品如一台机器卖给某一企业作设备,看来似乎是用于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由于它不再出售,因而还是最终产品,和用作原料的中间产品不同此外,企业年终盘存时的库存货物也被当作最终产品,它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最终买给自己的最终产品,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也应把库存品的价值计入四、现在生产和销售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新生产而不是新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这是因为一个时期内新售卖的货物可能不是这个时期中生产的,而是早一些时期中生产的若某企业年生产100万美元产品,只卖掉80万美元,所剩的20万美元可看作是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同样应计入GNP相反,虽然生产100万美元产品,然而却卖掉了120万美元产品,则计入GNP的仍是100万美元,只是库存减少了20万美元而已总之,今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等于今年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减去上年库存加进今年库存的价值上年库存和今年库存之间的差额称为库存变动净额库存增加说明今年生产的大于售卖的,库存减少说明今年售卖的大于生产的可见,企业的存货增加被看作是存货投资,而存货减少则被看作是存货负投资  GN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若某人花20万美元买了一幢旧房,这20万美元不能计入GNP,因为它在生产年份已计算过了,但买卖这幢旧房的经纪人费用可计入GNP,因为这费用是经纪人买卖旧房过程中提供的劳务报酬五、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例如美国公民在日本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计入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它不计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它不是在美国获得的收入另一方面,在美国的日本公司所获得的利润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部分,它不计入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因为它是在美国获得的,因而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部分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显然,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反之亦然   在当今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概念比国民生产总值概念更加普通地被使用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   国民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许多产品和劳务虽然对人们经济福利也很有关系,但如果不是市场交换活动,就不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在家中做饭和打扫卫生的活动等等,都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七、GNP指标的局限性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来计量国民收入。

GNP是SNA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是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决策当局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居民富裕程度和经济福利水平但是,GNP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1、GNP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出时,统计进去的是通过市场交换可以用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非市场活动则不能被计入GNP,例如,家务劳动等但这些活动对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来说,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不少地下经济,黑市交易在GNP统计中未得到反映,但经济活动却发生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GNP往往低估了一个国家的实际收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GNP又高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的实际社会价值例如,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投资了一座发电厂,新建的发电厂被计入GNP但是发电厂同时带来环境污染等后果,使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发电厂的这一负面效应却没有被GNP计算进去  2、由人均GNP表示的经济福利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表示的,因此两个国家同样的人均GNP水平,却可能由于两个国家产品的价格水平的不同,实际福利水平也不同  3、人均GNP是一个平均数,它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是十分富有的,人均GNP很高,但是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极不平等,贫富差距很大,那么这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相对于分配比较平等的国家来说是比较低的。

  4、GN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对于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