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个性差异探析一一•一、刖后当前从事二语习得研窕的专家学者们研究涉及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记忆认知过程,注意力、形式识别的学习过程,而很少涉及心理学起源问题而旦,二语习得的个性差异研究也很少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究其原因,从不同理论视角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对于怎样理解第二语言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有不同的假设本文提出的解决办法要求清楚地认识个人认知策略中复杂的感知、记忆、注意力等需要从理解基本语言单位到应对交流沟通都可以感受到这种需要二、个体学习者的差别学习者的差别分为七个方面:年龄、资质、动机、学习方法、态度、情感状态、性格1 .年龄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最显著的现象是人们开始学的年龄越小,学习就会越成功首先,理解和分解声音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削弱其次,在人类成长的关键期之后,神经上的可塑性会降低,这会抑制获得一些新语言技能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如语音、语法等再次,学习者的年龄越大,与以另一种语言作为母语的人交流,以及要融入他们的社会的动机越不强烈,用二语交流时,学习者年龄越大,白我意识越强,焦虑程度越大第四,学习者的年龄越大,尤其在成年阶段,就越容易使用不同的、效率低的学习原理第五,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年纪小的学习者更容易得到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语言输入。
最后,年纪大的学习者已经拥有了高度发展的第一语言系统,那么他就需要用与年轻学习者不同的方式来协调两种语言的记忆存储,而年轻学习者的两种语言的记忆存储是同时进行的2 .资质语言学习资质是另一个常常用来解释个体之间差异的学习者特性skehan(1991)指出语言资质的概念有如下含义:(D存在独立于智力的语言学习天分:(2)这种天分不只是语言学习经历的产物;(3)这种天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4)这种天分人人不同很明显,如果这种资质或天分的确存在,那么其对于语言学习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carroH(1981)认为语言资质是由四种能力构成的:音素编码能力,语法感,归纳语言学习能力,机械学习能力它的研究表明,资质和学习的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每个人的资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不同的人的资质是不同的skehan(1991)对一组孩子进行了外语资质测试,这些孩子的第一语言发展在十年前受到过研究,比较了第一语言发展水平(3到5岁时的表现)和他们外语资质测试的表现(13岁时)的联系,结果表明,第二语言资质的测试中所衡量的部分内容反映了第一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的能力,还有部分内容反映了应付在正式测试中遇到的各自独立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普遍语言学习能力与基本人际交流技能相关第一语言习得发生于儿童发展人际交流技能的时期,这种人际交流技能与普遍智力无关,但是与说话流利程度和社会语言技能有关skehan还发现资质与应付独立的语言材料相关这种情况与认知学术语言熟练程度有关二语技能的学术熟练程度与智力的衡量相关,和说话技能的衡量无关因而,资质与口头交流熟练技能有关,与应付学术背景下遇到的独立语言材料的能力有关3 .动机、学习方法、态度、情感状态、性格动机是这五个方面最受关注的领域,这会影响他们要寻求的学习条件、学什么、以及学习多长时间学习方法的差异构成了学习成果的个人差异,对于语言学习或对所要学的语言的态度也会影响学习成绩情感状态也会在二语习得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学者研究了性格因素,如外向型、内向型等,但对此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对于这五方面的学习者差异的研究之所以重要,在于在寻找、创造、优化学习机会时预测个人差别这对于描述个人差异至关重要那么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什么造成了经历既定的二语学习机会的个人差别;在这种经历中从认知心理学上发生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有待回答三、学习者的策略学习者的策略选择是一个很难决定的问题而学者们关于策略的定义是否包括有意识的决定,是否把技术和技巧区分开,是否区分语言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如何界定策略的定义将影响研究学习策略个人差异的方法学者们对策略的研究的方法有很大不同,这就导致了更加细致的划分naiman.frohlich»sternttodesco(1978)进行了一1项实验,调查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通过其使用的学习策略很容易鉴别成功的学习者,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策略的选择和成功之间的联系由于太过明显而显得不真实:有能力的学生会更加明确的识别和说出他们所用的策略,给人的感觉是策略的选择是决定性的因素ellis(19941指出语言学习任务可能会有几种形式,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任务要求一项任务可能会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另一项任务可能会强调交流技能那么每个任务会需要不同的策略另外,成年人和儿童会需要不同的策略:自然条件下和课堂环境会对学习者有不同的要求ellis还认为使用策略的时间选择和目的比频繁使用更加重要有时一些策略与其他策略结合会有更好效果目前还鲜有关于使用策略的能力怎样随时间而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四、语言学习成效五、认知信息处理框架ellis(1994)意识到很少有理论研究涉及这三方面怎样影响语言学习过程,所以在其研究框架中加入了第四个组成部分,其处理调解前三个方面影响的学习机制。
那么需要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这种机制怎样运转和对个人差异起作用现在就运用人类信息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指出决定二语习得个人差异的认知因素和学习因素ackeman(1986)详述了一个认知信息处理框架来应对一般技能习得中的个人差异,在此用它来处理二语习得中的个人差异在其模式中技能的习得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速度并不重要,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明确的知识,其表现不是流利、熟练的,而是缓慢、易出错、易受干扰的在此阶段,知识是以事实的形式呈现的在这一阶段,就二语的发展来说,是学习者意识到了词语的构成,但是不能在真实的对话中正确地利用这一知识随着练习,学习者进入第二阶段,其表现会比以前顺利、流畅,有能力把知识结合起来,和第一阶段相比,错误少,速度快,对于不断变化即将到来的环境和信息,可以快速的把认知过程和自动处理过程结合起来,此时的关键是理解速度在此阶段的二语学习者可以在对话当中造句,可以使用过去时态构成规则在第三阶段,信息的处理成为自动的行为,而不需要特别的关注或有意识的努力,在二语习得方面,词汇识别、语法和语音的使用己经成为很容易的事情六、结束语综上所述,个人能力差异和表现之间有如下关系:在第一阶段,学习表现和一般能力相关,包括语言资质,而和理解速度或神经运动能力无关,经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学习表现和一般能力之间的联系会减少,学习表现和理解速度与神经运动能力方面的个人差异之间的联系会加强。
语言实践的多少和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差异,最终,神经运动能力的个人差异将会是学习表现差异的基本决定因素因此,无论是学习者本人特点、最佳策略、学习环境,还是先天的资质,都无法决定二语学习效果的个人差异,而且语言学习能力也不是一个固定的特点,而是对整个学习情况的复杂反应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成就被看作是个人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是如何运转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言综合运用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